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43.面神經癱瘓

方一 口眼歪斜面正湯

出處:《中國中醫藥報》社主編《中國當代名醫名方錄》楊要武方。

組成:明天麻12g(沖),鉤藤12g,當歸20g,川芎12g,羌活10g,防風12g,白附子12g,白蒺藜15g,蔓荊子15g,炙僵蠶10g,全蝎10g(沖),蜈蚣2條,地龍15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日1劑,分3次服。宜飯后服。

治法:祛風活血,化痰止痙。

證象:正氣虛弱,風邪乘虛入中,驟然口眼歪斜或左或右,舌頭強硬,并流口涎,言語不利,飲食不便,雙目多淚閉合不全,面部麻木抽搐,苔膩,脈遲。

忌宜:服藥期間忌酒戒煙,勿用辛辣。

評介:本方是內蒙古自治區名老中醫楊要武經驗方,方中用藥精當,息風止痙,活血通絡,平肝化痰,使風祛痰消,經絡通暢,則病證可愈。

方二 牽正散

出處:南宋楊倓《楊氏家藏方》。

組成:白附子、僵蠶、全蝎(去毒)各等分。

用法:共研細末,每服3g,溫酒送服;或作湯劑,中藥按常規用量,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

治法:搜風通絡,化痰解痙。

證象:正氣不足,外衛不固,風痰阻于面部經絡,經隧不利,面神經癱瘓,多為一側面肌麻痹,口眼歪斜,病側不能做皺眉、閉目、鼓氣和噘嘴等動作。

忌宜:氣虛血瘀或肝風內動者不宜單用本方。

評介:本方為古代經典方劑,臨床常用于面神經癱瘓、麻痹,神經性頭痛及偏正頭痛,療效明顯。本方也用于神經系統病證外中風。

方三 面癱外用方

出處:中醫研究院主編《常見病驗方研究參考資料》。

組成:白附子、細辛、川芎、川烏、草烏各五分。

用法:共研細末,用蜜調成糊狀,歪向左側者貼敷右側顴骨凹陷處,歪向右側者,貼敷左側。

治法:祛風,止痙,鎮痛。

證象:急性發病的單側面神經麻痹癱瘓,多在清晨醒來時發病,或坐車臨窗受風刺激發病,一側面部表情肌癱瘓,額紋消失,不能皺眉,眼裂閉合不全,說話漏風等。

評介:本方為民間收集到的外用驗方,對早期病例,貼之有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揭西县| 怀化市| 盐边县| 社旗县| 扶风县| 满洲里市| 淳安县| 临泽县| 抚顺市| 社旗县| 永顺县| 固镇县| 兴国县| 渝中区| 革吉县| 铜川市| 静宁县| 古浪县| 封开县| 青阳县| 巨鹿县| 十堰市| 吉水县| 邳州市| 英超| 开江县| 彝良县| 遂川县| 鄂尔多斯市| 锡林浩特市| 丁青县| 乐清市| 息烽县| 乌拉特前旗| 延长县| 响水县| 汾西县| 新野县| 青河县| 五常市| 商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