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杏林要方
  • 余元泰編著
  • 652字
  • 2024-09-09 16:03:54

4.寒熱往來

方一 小柴胡湯

出處:漢代張仲景《傷寒論》。

組成:柴胡12g,黃芩10g,黨參10g,制半夏10g,炙甘草5g,生姜8g,大棗4枚。

用法:水煎服,日1劑,分3次服。

治法:和解少陽,表里同治。

證象:少陽病,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心煩喜嘔,不欲飲食,口苦,咽干,目眩,苔薄白,脈弦數。

忌宜:凡邪在肌表,未入少陽者,或邪已入里,陽明熱盛者,均不宜使用。

評介:本方是《傷寒論》中和解少陽、表里同治的代表方劑,應用廣泛,療效顯著。少陽病屬六經病之一,指邪正相爭于半表半里,治宜和解表里,表里同治。臨床如遇上述證象者可選用此方。

方二 柴胡加芒硝湯

出處:漢代張仲景《傷寒論》。

組成:柴胡9g,黃芩6g,黨參9g,半夏6g,芒硝6g(沖服),炙甘草5g,大棗4枚,生姜3g。

用法:水煎服,日1劑,分3次服。

治法:和解少陽,攻里瀉熱。

證象:少陽病,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心下痞硬,大便秘結,舌燥苔黃,脈遲弦。

評介:本方為《傷寒論》中治療少陽病、寒熱往來方劑之一,治療伴有大便秘結、下利不暢的少陽病,選用此方療效顯著。

方三 調經湯

出處:秦伯未等合著《中醫臨證備要》。

組成:當歸15g,熟地黃15g,白芍10g,川芎8g,柴胡10g,黃芩10g,黨參10g,制半夏8g,炙甘草5g,生姜6g,大棗3枚。

用法:水煎服,日1劑,分3次溫服。宜飯前服。

治法:補血,益陰,瀉熱,疏郁,和解。

證象:婦女月經不調,忽寒忽熱,瘀熱互結,頭脹胸悶,口苦,咽干,苔薄白,脈弦細。

忌宜:婦女月經不調,但尚無忽寒忽熱,寒熱往來者不宜。

評介:本方系四物湯合小柴胡湯而成,多用于婦女外感,邪入少陽兼肝火郁結或肝氣不舒者。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宁市| 宜良县| 工布江达县| 卢氏县| 两当县| 定远县| 禹城市| 蒲江县| 喜德县| 阿尔山市| 卓资县| 乌兰浩特市| 黄石市| 崇仁县| 西丰县| 霍林郭勒市| 偏关县| 辰溪县| 利川市| 昌乐县| 大丰市| 金坛市| 广南县| 三明市| 于田县| 阿拉善盟| 麻阳| 涟源市| 东辽县| 百色市| 饶河县| 南华县| 三门县| 宾川县| 龙游县| 株洲县| 灵寿县| 临邑县| 大关县| 沛县| 扎赉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