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馬房城堡
- 大明晚鐘
- 余璟笙
- 2069字
- 2024-09-20 17:59:39
山海關(guān)大戰(zhàn)前七日
大軍行至一堡,李自成令大軍原地休整,明日一早繼續(xù)啟程。
與其說這是一個城堡,不如說是草場。
若不是有一座較大的建筑群,并立了一塊碑“馬房”,都不知道這里曾經(jīng)的輝煌。
張能給羅勇做介紹:“李巖將軍,此地名曰馬房,千年來均是北方王朝的養(yǎng)馬馴馬之地。”
羅勇見前方除了建筑群,便是廣闊的草地,哪兒有馬的跡象?
張能繼續(xù)說:“中原連年征戰(zhàn),金人越關(guān)襲擾,此地早已荒蕪。”
羅勇望著眼前還算新的城堡,說道:“我看那堡墻還新,應(yīng)是修整不久吧?”
張能答道:“或許吧,其中緣由我便不知了。”
馬云翔上前,說道:“將軍,此堡是崇禎五年,曹化淳自籌白銀六千兩修整的。”
“哦?又是曹化淳。”羅勇低聲說道。
張能稱贊道:“馬兄弟真是學(xué)識淵博啊。”
馬云翔不好意思地笑了:“哪里,我與復(fù)榮,先前在大順軍中操練馬匹,自然而言就知道了很多關(guān)于馬的事情。”
“唉,說來也是有趣。據(jù)我觀察,養(yǎng)好馬兒極費心思,食料、水源、馴養(yǎng)地,皆需有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
“不單如此,馬兒也有靈性,我軍從明軍俘獲的戰(zhàn)馬,皆瘦弱疲憊,怎么料理都難恢復(fù)。”
“但跟隨我軍從西面來的馬匹,卻不用太費心料理,馬兒也能健健康康。那時我便推斷,大明必亡!”
羅勇豎起大拇指:“厲害啊云翔,觀馬知天下大勢。”
張能也贊同:“馬兄弟說得對,你們看我們皇上的馬,多威風(fēng)啊。”
其實,馬云翔話只說了一半,他觀察,大順的馬匹雖健康,但非塞外良種馬,且多年南征北戰(zhàn),馬匹多有勞損與疾病。
士兵們忙著搭營、架鍋,羅勇三人便下馬步行,想一探這馬房城堡。
經(jīng)過第一座門,中間區(qū)域是馬兒的隔離區(qū),開啟一座門后,一般由專人在中間查驗登記,無誤方可打開第二重門放行。
遇到大規(guī)模運馬時,二重門也可放緩馬兒進出的速度,防止有馬受驚,引起馬群騷亂。
穿過第二座門,里面便是公署、倉庫、住房了,一些無家可歸的流民,也住進了這些空置的房子里。
最后,三人踏進一座廟,廟中供奉著漢朝藥王邳彤。
廟內(nèi)還見一碑文,碑文刻下了此廟的歷史:始建于大漢建武年間,于大宋太平興國年間拓建,大明崇禎年間重整。
細看后文,還見到一些崇禎年間參與重修之人的名字:曹化淳、方正化、鄭之惠、丘致中……
羅勇心中閃過一絲不安,這曹化淳,威望甚廣,能力頗強,不似能輕輕放下,甘當平民之人。
此刻,太醫(yī)院眾官員也在禮拜藥王銅像,那是楊院使三十年來養(yǎng)成的習(xí)慣。
每日起身接診第一位病人前,他便會祭拜藥王銅像,祈求人間少病少災(zāi),藥到病除。
如今當了太醫(yī)院一把手,他便設(shè)銅像于大堂前,讓眾御醫(yī)赴班前,集體膜拜藥王像,歸班后,也要膜拜一次。
他想借此警醒眾人,莫要忘了醫(yī)者本心。
李自成與七萬大軍出征后,太醫(yī)院總算沒那么忙了,待眾人歸班后,楊院使回到他的案上,取出那顆裝著紅丸的小盒子,準備加班研究它。
大明歷史上,曾有過兩起“紅丸案”:
一次是成化年間,憲宗皇帝朱見深誤信道士讒言,稱服道士調(diào)制的紅丸,可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經(jīng)查實,紅丸內(nèi)含毒藥,兩年后憲宗皇帝便去世了。
一次是萬歷年間,泰昌帝登基十日后病重,期間藥石皆無用,情急之下服了鴻臚寺進獻的紅丸,兩日后便一命嗚呼了。
楊院使用銀針刺入,沒有變黑,可以排除砒霜之類的毒藥。
但若不是砒霜的話,極大可能便是有毒草植了,想到這,楊院使便收起盒子,準備出一趟門,令人采集一批常見的烈毒植物。
上午,尚德堂幾人,陸陸續(xù)續(xù)起床了,除了陸成澤與謝彬跟無事人一樣,高珵、王筠蘭、宋人豪皆感覺頭暈。
王筠蘭打開門,從院子經(jīng)過,恰巧碰到高珵也開門了。
二人相視互相點頭,王筠蘭支吾了一會,小聲問道:“高公子,昨夜我不勝酒力,沒有說胡話吧?”
高珵打了個哈欠,說道:“我是第一個喝趴的,王姑娘要不再說一遍胡話,我聽一下記不記得。”
王筠蘭別過臉,說:“沒有便好。”
說罷便快步走開了。
王筠蘭正式接管回尚德堂,在她統(tǒng)領(lǐng)下,尚德堂前廳很快便恢復(fù)成往日醫(yī)館模樣。
鄰里鄉(xiāng)親知道王筠蘭回來了,口口相傳,來看病之人又變多了。
高珵心想:看來不是病人少了,是大家看到王筠蘭回來了,才敢放心過來。
但往往這樣,反而使原先小病的病人,熬成大病,最終瘟疫很可能再次擊倒抵抗力差之人。
高珵準備將工坊設(shè)在對面自己租的房子,雖然還未去住過,但也算自己的家。
至于踩單車的設(shè)備,王筠蘭也覺得這樣運動對病人身體好,便留了下來。
現(xiàn)在他只將廣告牌放在尚德堂,有意者來高珵這邊面試。
果然,有昌順餅的名頭,加上王筠蘭的口碑,來應(yīng)聘之人很多,高珵終于淘到幾個不錯的工人。
曾在大戶人家當廚子的秦必桓,來當主理制餅之事,還算對口。
曾經(jīng)在大明虞衡清吏司當工匠的何繼新,只要給他實物和圖紙,絕對能仿制一個幾乎一模一樣的東西出來。
高珵暫時沒想到叫他做什么,只是先做一批烘烤用品、架子。
為了將來自己搞工業(yè)化,先培養(yǎng)一些工匠,自己再教他們一些簡單的物理原理先。
高珵還雇了兩個仆人,他們沒有身份證明,不想為奴的話,只能以低廉的價格,去月俸不多的小戶里頭混日子了。
還有兩位曾經(jīng)服侍妃嬪的侍女,高珵的大名在皇宮中早就聽聞了,大順朝廷并沒有太多的后宮妃嬪需要照顧,所以目前還是待業(yè)狀態(tài)。
聽說高珵要招人,她們便前來應(yīng)聘。
若是被高珵?zāi)俏粻斂瓷狭耍{為妾倒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