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兒
- 陳明福
- 3106字
- 2024-08-30 16:55:06
序一
我寫此書的緣起
實話實說,我寫這樣一本書,包括寫這個序言,都是被朋友“綁架”的結果。當然,我也是很配合的,其原因是,朋友出于友情,皆為我好。
1963年,我畢業(yè)于大連海軍指揮學校(現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曾是驅逐艦上的魚水雷部門長,說是科班出身的軍事干部也無愧色。后來,驅逐艦支隊政治部的領導認為我的文筆不錯,就把我調去機關當干事了。再后來,我又被調去大連海軍政治學院當政治教員,并成為1988年6月全軍首次評出的四名軍隊政治工作教授之一。因愛好文學,退休之前,我曾經利用業(yè)余時間寫過一些紀實文學作品,如《“重慶”艦舉義紀實》《“中山”艦沉浮紀實》等。2000年退休之后,我才有大塊的時間來圓自己的“文學夢”,出版了《晚清名將左宗棠全傳》《滄桑旅順口》《蘇東坡大傳》等幾十部作品。
《晚清名將左宗棠全傳》出版后,榮獲第四屆中國傳記文學優(yōu)秀作品獎,后多次重印,在社會上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是,這部書有一百多萬字,分上下兩冊,讀一遍要花很長時間,這就為讀者了解左宗棠增加了難度。
左宗棠是晚清名臣,有人將他與曾國藩、李鴻章相提并論,但我個人覺得,左宗棠對中華民族的貢獻,遠在他們二人之上。特別是在收復新疆方面的偉大功績,無人能與左宗棠比肩。
海軍作家李忠效,是我相交四十多年的老朋友。在認真閱讀《晚清名將左宗棠全傳》之后,他給我出了一個主意:把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故事單獨拎出來出一本書,就叫《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兒》,讓更多的讀者了解新疆的那段歷史。我覺得這個主意很好。與左宗棠收復新疆有關的故事挑出來,整理過后,先后在人民日報社山東分社微信公眾號“東岳客”、人民日報客戶端和“金羽毛文苑”公眾號上連載,社會反響還不錯。后來青島出版社決定要出紙質書,我又根據出版社的意見對內容做了一些修改。
我說被朋友“綁架”,主要是說,此書從“出題”到“出書”,整個過程都不是我自主進行的,算是朋友的一種友好的“綁架”吧。
我原來的序言比較長,有六七千字,主要是介紹我寫《晚清名將左宗棠全傳》的緣起,同時評價了左宗棠的一生。然而,編輯和我的朋友都認為,那個序言可以作為文章單獨發(fā)表,不適合作為此書的序。于是我從善如流,重新作序。
前面說了編寫此書的“緣起”,下面再說說晚清名臣。說起晚清時期的名臣,人們熟悉的莫過于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三位。那么,左宗棠與曾國藩、李鴻章有哪些不同呢?
先說曾國藩。
左宗棠和曾國藩都是湖南人,曾國藩出生于1811年,比左宗棠大一歲。曾國藩的仕途要比左宗棠順得多,他于1838年(二十七歲)中進士,入翰林院,為軍機大臣穆彰阿的門生,累遷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而左宗棠卻三次應試落第,后來干脆不考了,在家鄉(xiāng)做起了“湘上農人”和書院山長(院長),直到四十歲才應邀出山給湖南巡撫當幕僚。有人評價曾國藩是“布道之人,辦事之人”,評價左宗棠是“辦事之人”——左宗棠比曾國藩少了一個“布道之人”。
為什么說曾國藩是“布道之人”?因為曾國藩愛寫日記和家信。曾國藩死后,有人整理他留下的文字,編輯出版了《曾國藩家書》等,流傳很廣,于是給人留下了曾國藩是“布道之人”的印象。至于說曾國藩是“辦事之人”,真是有點兒勉強。查查曾國藩的經歷就會發(fā)現,他確是辦過一些事的。比如,為了鎮(zhèn)壓太平軍,他奉朝廷之命組建了團練、湘軍。可他就沒打過一次像樣的勝仗,甚至可以說是屢戰(zhàn)屢敗。他還喜歡“表演自殺”。在靖港之戰(zhàn)和鄱陽湖口之戰(zhàn)兩次慘敗以后,曾國藩都“自殺”過,都被人救了下來。當然,最后攻陷太平軍老巢天京(南京)的是湘軍,但那是他弟弟曾國荃干的,基本沒有曾國藩什么事兒。之后清剿捻軍,湘軍也沒有什么成果,還是李鴻章的淮軍替代湘軍,滅了捻軍。1872年,曾國藩去世,時年六十一歲。到了民國初期,青年時代的蔣中正非常推崇曾國藩,明確表示要師承曾國藩,要求國民黨軍隊中的將領必須“認清歷史,效法曾胡(林翼)”。最近幾十年,出版界爭相出版推崇曾國藩的書籍,幾乎將其推到了“圣人”的程度,實在令人不解。根據他的歷史貢獻,說他是“辦事之人”,有點言過其實。但除了上述,他畢竟也辦過一件大好事,即把老湘軍的主力調遣給左宗棠指揮,使左宗棠收復新疆大業(yè)有了一支能征善戰(zhàn)的主力軍。正因為如此,左宗棠在給曾國藩寫的挽聯中對其評價甚高。
至于說左宗棠是“辦事之人”,倒是符合實際。且不說他累勝太平軍,平息陜甘“回亂”,也不說他創(chuàng)建福州船政,成了中國近代海軍的“元勛”,單說他收復新疆一事,那他也算得上是響當當的“辦事之人”。他是一位敢于擔當、萬難不懼、百折不回、鞠躬盡瘁辦大事創(chuàng)宏業(yè)的人,他為收復新疆建立了蓋世功勛,多高的贊譽都不為過。
再說李鴻章。
李鴻章出生于1823年,比左宗棠小11歲。李鴻章的仕途也比較順暢。1847年,二十四歲的李鴻章高中進士,后來他和曾國藩關系密切,卻與左宗棠成了死對頭。
在我的眼里,李鴻章根本不能與左宗棠相提并論。
左宗棠是衛(wèi)國,李鴻章是賣國。盡管李鴻章是替朝廷賣國,可很多時候,外國列強常指名要李鴻章去談判簽協議。為什么?李鴻章骨頭不硬,好對付,且是出了名的崇洋媚外。這些都有歷史事實依據的。
在收復新疆的問題上,李鴻章是持反對態(tài)度的。他認為:“新疆曠地,收復不值,將來亦斷不能守;宜停撤西征軍,以勻作海防軍餉?!弊笞谔膭t認為“東則海防,西則塞防,兩者并重”,堅持進軍新疆。后來,在慈禧太后的支持下,左宗棠運籌帷幄,并攜帶棺材親自出征,收復新疆失地。
李鴻章比曾國藩和左宗棠小十幾歲,在曾國藩和左宗棠死后,他成為晚清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北洋水師就是在他的主導下創(chuàng)建的。清廷購買外國戰(zhàn)艦花了很多銀子,結果在甲午年間的一次海戰(zhàn)中,因為李鴻章主導實施的為保存實力而消極避戰(zhàn)的錯誤戰(zhàn)略,曾是“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龜縮在威海軍港,最后全軍覆沒,這也加速了大清王朝的滅亡。
綜上所述,曾國藩的貢獻是幫助大清滅了太平天國,留下了《曾國藩家書》等一批“圣人”著作;李鴻章的“貢獻”是參與剿滅太平軍和捻軍,代表清政府與外國簽訂了一大批賣國條約;左宗棠的貢獻是參與剿滅太平軍、捻軍,平息西北回部起義,收回了新疆丟失的大部分土地(約占現有陸地國土的六分之一)。撇開大清不說,站在中華民族的歷史角度評判三人對中華民族的貢獻大小,高下立見。
曾國藩是一個被他自己用“布道”的光環(huán)包裝起來的“圣人”,而左宗棠是一個用“辦事”能力把自己塑造成“中華脊梁”的古人,是中華民族的英雄,亦可稱之為心懷天下、一身正氣的圣賢。
如果用一句話分別概括曾國藩、李鴻章和左宗棠的歷史地位,那么我能想到就是:曾國藩的《曾國藩家書》影響巨大;李鴻章簽訂的喪權辱國條約比誰都多;左宗棠不僅創(chuàng)建了中國近代海軍,更為中華民族保住了約六分之一的陸地國土。
左宗棠收復新疆,是晚清歷史揚眉吐氣的一件大事,是晚清夕照圖中光彩的一筆!在當時國家內憂外患極為嚴重的形勢下,倘若沒有雄才大略的左宗棠這一進軍新疆的壯舉,不僅新疆會全境淪喪,而且陜、甘、寧和內蒙古也岌岌可危,我國西北邊界線或許就將劃在離京城不遠的張家口一帶。
正因為如此,王震同志曾經指著中國地圖對部下說:“可惜左宗棠只有一個,不然我們的領土面積比現在要大得多?!?/p>
一個人一輩子能做一件讓人記住、讓人崇敬的事,這個人就很了不起。
左宗棠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本書的“附錄”比較多,原因在于,僅寫左宗棠在西北的故事,總覺得掛一漏萬,就想以各種形式進行彌補,以便讓讀者從更多的方面了解左宗棠。本書還收入了由軍旅作家李忠效根據我的《晚清名將左宗棠全傳》執(zhí)筆改編的電影文學劇本。劇本集中表現了左宗棠在收復新疆的過程中所經歷的艱難險阻,是對本書紀實部分的一個重要補充,有興趣的讀者朋友不妨一讀。
陳明福
2022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