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5.報任安書
- 漢書人物大全
- 一葉難知秋吧
- 1821字
- 2025-08-01 08:31:13
獄中的司馬遷終于想通了屬于自己的人生真諦,完成了他關(guān)于生命的理解,實現(xiàn)了思想上的徹悟與升華,決定把自己的生命完全交給一項崇高的事業(yè)。出獄后,他被任命為傳宣詔命的中書令,仍然受到武帝的信任。因漢武帝喜歡游宴后庭,常讓宦官擔(dān)任中書令,受刑后的司馬遷正適合此職務(wù)。雖然司馬遷仍然勤勉為職,但他時時深刻地體會到了生命的屈辱,又感到事業(yè)和生命的珍貴。他述往事,思來者,隱忍屈辱,發(fā)憤著述,在恍惚難安中努力把定著人生的舵向。
大約公元前92年,司馬遷基本上完成了史書的編撰,他把這部史書取名為《太史公書》,該書上迄黃帝,下至收筆之時,首尾3000多年,含十二本紀(jì)、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共130篇,526,500字。司馬遷認(rèn)為,這部書籍可以拾遺補缺,作為一家之言,輔助《六經(jīng)》,成為另一經(jīng)傳。他把全書的正本藏于名山以防亡失,將副本留在京師,以供后世君子閱覽。大約二十多年后,司馬遷早已離世,他的外孫楊惲愛好此書,將其全部公諸于世。但人們看到的已有十篇內(nèi)容缺失,褚少孫做了很多補綴,使其保留完整面貌。自東漢荀悅起,人們稱該書為《史記》,流傳至今。
著述接近完成時,司馬遷收到了好友任安(原益州刺史)從監(jiān)獄里寫給他的信,信的內(nèi)容已經(jīng)無法知曉,但其中殷切地期望身為中書令的司馬遷在皇帝身邊應(yīng)慎于處事,推舉賢能。當(dāng)時任安因在巫蠱事變中接受了劉據(jù)的符節(jié),雖然按兵不動,但武帝在平亂后認(rèn)為任安坐觀成敗,懷有二心,準(zhǔn)備將他處斬。任安寫信給司馬遷,應(yīng)該是希望他搭救自己。但直到任安臨刑前,司馬遷才寫了這封著名的回信《報任安書》,此時他已完成了論著,他想在任安離世前償還這一“書信債”,免得友人離世前有所怨恨。向?qū)⑺乐嗽V衷腸既反應(yīng)了司馬遷對友人的情感尊重,又反應(yīng)了他自感生命屈辱,難與世人述說的隱衷。信中司馬遷以無比憤激的心情,敘述自己蒙受的恥辱,傾吐他內(nèi)心的痛苦和不滿,說明自己隱忍茍活的原因,同時告訴任安,現(xiàn)在論述已經(jīng)完成,自己雖萬死而不恨。該信是文學(xué)史上的名篇,其文辭和思想均屬少有的文化珍品。信里這么寫道:
自古以來,富貴而聲名湮沒的,難以計數(shù);只有那些身處困境仍發(fā)憤圖強的人,才能流芳千古:如西伯受拘,演繹《周易》;孔子受困,撰寫《春秋》;屈原流放,寫下《離騷〉;左丘明失明,厥有《國語》;孫子受臏刑,整理《兵法》;呂不韋遷蜀,傳世《呂覽》;韓非囚于秦國,才有《說難》《孤憤》的問世;《詩經(jīng)》300篇,大抵是圣賢遭受磨難,發(fā)憤努力而寫成。這是因為他們心中郁結(jié),壯志未酬,不能直抒胸臆,不得不將思緒訴諸筆端,昭示于后人。
左丘明雙目失明,孫子被施以臏刑,都是殘疾人,只好退而寫書,以抒發(fā)憤懣,希望通過文章闡述胸中的志向。我不揣冒昧,也以身殘為借口,整理天下的逸聞舊事,考察成敗得失的起因,總結(jié)國家興衰的教訓(xùn),寫成130篇文章。希望能夠找出天人間的聯(lián)系,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初稿還未完成,遭受李陵之禍,痛惜著作未成,在身遭腐刑時,仍然心存意念,面無愧色。現(xiàn)在全書著作完畢,希望能夠?qū)⑵洳赜诿剑瑐髦诤笕耍谕ㄡ榇蠖迹藗兌寄軌蜃x到它,以此彌補我此生經(jīng)受的屈辱,即使忍受千刀萬剮,又有何懼!
我已經(jīng)遭受酷刑,卑賤之人很難在社會上立足,常受到世俗的誹謗、議論。我以口舌招來災(zāi)禍,被鄉(xiāng)鄰恥笑,令先人蒙羞,還有何面目到父母的墳前祭掃?即使經(jīng)歷千秋萬世,也難以洗刷我的屈辱!言及此,我已經(jīng)肝腸寸斷,痛不欲生。在家中常有恍然若失之感,出門則茫然不知所往。一想到遭受的屈辱,就會汗流浹背,難以名狀。我現(xiàn)在身為宦者,如閨閣之臣,難道要因為羞辱就躲藏在深山洞穴!也只能隨世俗而沉浮,因時事而俯仰,以此麻痹自己,免得瘋狂。而今,少卿教我在朝中舉薦賢良,更顯得荒謬不經(jīng)。即使我有此想法,自我修飾一番,聊解憂悶,不但無益,反而會受到世俗猜疑,自取其辱。等到我去世以后,或許能看到我的功過是非。
《報任安書》不僅僅是一封普通的書信,它是司馬遷對友人任安的深情傾訴,是對自己坎坷命運的深刻剖析,更是對理想信念的執(zhí)著堅守,堪稱中國文學(xué)和思想史上的不朽經(jīng)典。他在《報任安書》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的宣言,更是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奮勇前行。
當(dāng)我們遭遇挫折與困境時,那種迷茫、無助和痛苦,與司馬遷所經(jīng)歷的相比,或許顯得微不足道,但我們卻能從司馬遷的文字中找到慰籍和力量。因為他讓我們明白,人生的苦難是普遍存在的,每個人都會在生命的旅途中遇到挫折和困境,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勇敢的面對,堅定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