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07章 2.儒者宗董仲舒

  • 漢書人物大全
  • 以葉知秋1
  • 1569字
  • 2025-05-09 08:39:47

董仲舒,廣川(今河北衡水)人,他出生于“田連阡陌”,“牛羊成群”的大地主家庭,身為富二代的他從小刻苦好學,學識日益精進。漢惠帝時,朝廷廢除了秦朝私藏詩書滅門的法令,民間藏書浮出了水面。董仲舒家有大量藏書,這為他的學習鉆研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但凡儒家著作,董仲舒都有涉獵,尤其對《公羊春秋》最為用功。在景帝朝,董仲舒擔任博士。

董仲舒30歲時就成了當時的儒學大家,很有名氣,上門求學的學生太多,沒法全部在一起學習。在講課的時候,他總是放下帷幔,坐在后面講授,只有資格最老的少數弟子能在帷幔外聽講。其他學生不可能有這樣的親聆教誨的機會,要根據入學時間的長短,分為幾個等級,從高往低,依次傳授。所以董仲舒的學生雖多,但有很多學生連他的面都沒見過。

董仲舒學習很用功,讀起書來常常忘記吃飯和睡覺,他的父親董太公為了讓他能歇一歇,決定在住宅后面修筑一個花園。三年后花園建成了,但董仲舒仍埋頭學習,不曾到后花園游玩,一時被傳為美談。成語“目不窺園”說的就是董仲舒學習專心致志、十分刻苦。而且董仲舒非常注意自己的儀容舉止,進退有據,非禮不行,很多讀書人都很佩服他,爭著向他學習。董仲舒用實力證明了一個努力又有天賦,又很自律的富二代是多么可怕,很快他又迎來了他的高光時刻,成為當之無愧的“儒者宗”。

在秦漢以前的中國歷史上,夏、商、周三代的更替,周公和孔子做過很好的解釋,周王朝統一后建立起來的封建正統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墒乔貪h以來的朝代迅速更迭,給人以巨大的困惑。為什么秦朝會二世而亡?為什么在楚漢相爭中,劉邦會一統天下?對這些問題,漢人并沒有什么很好的解釋,只好援引自戰國以來的五德輪回之說。于是有漢高祖斬蛇起義的附會,有漢文帝召集儒生討論漢代究竟是土德還是水德的故事。這種五德輪回的說法,曾經證明過以漢代秦的合理性,同時也存在著一個致命的漏洞,因為它還意味著大漢王朝也處于輪回之中,說不定哪一天他們的劉姓江山就會被輪回到別人的手中。因此,當大漢帝國處于強盛而又潛藏著巨大矛盾的時候,對于漢武帝來說,他要鞏固自己的統治,在意識形態領域的當務之急,就是要迅速擺脫五德輪回說的陰影,建立新的神學理論體系。

漢武帝為此做了兩項重大的工作,一是接受當時神仙家的建議,重定郊祀之禮,在以往祭祀的五帝之上,增設了一個太一神,并把他視為新的至上神,而把五帝降為他的輔佐。二是召集賢良文學之士對策,向他們征詢治國的新思想。有100多人受到舉薦,其中包括董仲舒,于是就有了著名的“天人三策”。

武帝制策書說:朕繼承帝位,愿將先帝傳下的尊位、美德傳至后世無窮。我深感肩負重任,守成艱難,所以日夜思慮,難以安寧。所以招攬四方俊杰、有識之士一起探討大道及治國方略,今天看到舉薦來的士大夫意氣風發、舉止不凡,朕很欣喜,懇請士大夫盡心竭力回答策問。

人們常說,三皇五帝為使天下和諧,用禮法來約束子民的行為,用音樂來統一百姓的思想情操,所以天下不用怎么治理就能安定,他們的后世子孫也都遵循這種方法來接管天下。可是禮法還是那個禮法,音樂也還是那個音樂,為什么圣王逝去后,他們的國家就越來越不行了,一天天地衰敗下去,直到新的圣王出現,建立新的政權才能遏制。難道上天就希望看到新舊政權的交替?新政權取代舊政權的依據又是什么?

我日思夜想,希望從古人的智慧中受到啟發,為什么做不到呢?三代受命于天,秘訣在哪里?上天降臨災異,原因在何處?生命為什么有長有短?人的品德為什么有的仁愛有的鄙陋?我也希望民風淳樸,政令暢通,刑罰減少卻沒有奸邪,百姓和諧,政治開明,究竟要做怎樣的努力才能得到老天的眷顧,如愿以償呢?你們都是有知識有學問的人,希望能把你們的見解告訴我,不要有顧慮,你們的上書不會泄露,會直接送到我的手里,不必擔心。你們盡管坦露胸臆,切勿隱瞞,我將仔細閱讀你們的對策。

那董仲舒是如何對策的呢?且聽下回分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潭市| 安国市| 武宣县| 连江县| 祁阳县| 宜都市| 平乐县| 荥阳市| 绍兴市| 灵台县| 望城县| 东辽县| 普洱| 小金县| 磐安县| 名山县| 吉林市| 吉木萨尔县| 盐城市| 若羌县| 和平区| 尉氏县| 揭东县| 德江县| 霍林郭勒市| 三亚市| 汕头市| 苏尼特左旗| 桑植县| 九寨沟县| 长子县| 邵东县| 惠水县| 斗六市| 桦南县| 东光县| 庆元县| 冀州市| 金沙县| 清流县| 黔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