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在多年的企業實戰中,越來越感受到思維工具的重要性。可視化領導力是一種新的思維導圖和工具集。
之所以稱為思維導圖,是因為它按照兩條路徑——模型可視化和流程可視化引領思維,開啟兩扇窗門;之所以稱為工具集,是因為它將管理模型(視覺工具)和“三力合一”(流程工具)兩大工具連接為一體,為企業經營管理以及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維工具。
一、最佳讀者
本書適合于下列人群閱讀:①擔任各類職務的領導者;②重點培養和將要晉升的干部;③企業創始人和總裁;④人力資源工作者;⑤追求卓越的職場精英;⑥有深度思考習慣的人。
二、本書特點
與其他書籍相比,本書具有以下六個特點。
(1)理念新穎。創造性地提出“可視化領導力”的新理念,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2)系統闡述。對可視化領導力的定義、兩大構成要件、操作流程等內容進行了系統闡述,既可做教材,也可做職場讀物。
(3)工具獨特。可視化領導力的管理模型和“三力合一”都是獨特的思維工具,浸透作者多年的心血,濃縮無數案例成果。
(4)突出績效。無論是“三力合一”中的績效力,還是 “總裁坐標”和“人力資源三叉戟模型”等內容,都是以“績效”為核心,這也是可視化領導力的最終落腳點。
(5)反復提煉。在每章內容之后,開設“本章要點”專題,提煉本章知識要點;在全書內容之后,開辟“要件匯總”專篇,提煉全書知識要點。同時,對一些案例和概念多次進行回放(重復),便于讀者加深理解和記憶。
(6)指導性強。可視化領導力是一種新的思維導圖和工具集,對于企業經營管理,以及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乃至更多領域,具有普遍、實用的指導價值。
三、整體結構
為了便于讀者把握全書的整體結構,現將各章內容的安排做一簡要介紹。
(1)第一章至第三章是“基礎篇”。
分別介紹了“什么是可視化領導力”以及可視化領導力的兩大工具(視覺工具——管理模型,流程工具——“三力合一”)。這既是可視化領導力的理論基礎,也是可視化領導力的應用基礎。
(2)第四章至第七章是“應用篇”。
第四章是“實戰應用”,是可視化領導力的“應用核心”;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是“專項應用”,是可視化領導力的“應用拓展”。
第四章(可視化領導力的實戰應用)在全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第四章中,聯合使用管理模型和“三力合一”兩大工具,對企業實戰中的六個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方案,以此來強化可視化領導力的思維方式和操作要領。
第五章(總裁坐標)是為“企業創始人和總裁”開設的專篇。“總裁坐標”為企業創業、經營提供定位、賦能、方向性指導。
第六章(人力資源三叉戟模型)是為 “人力資源工作”開設的專篇。“人力資源三叉戟模型”為企業人力資源工作提供工作定位、可視圖像和工作建議。
第七章(從零開始,每天做最重要的事情)是為“職場達人”開設的專篇。通過分享兩個重要的理念,提示“思維原點”和“重要事情”的關鍵作用,真正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3)第八章是“匯總篇”。
第八章內容由構成要件匯總表、操作步驟匯總表、學習要點匯總表三張表格組成。之所以單列一章,主要是基于兩點考慮:一是便于讀者掌握全書的重要知識點,二是為“反向閱讀”(先閱讀第八章,然后閱讀第一至七章)的讀者創造便利條件。
本書兼顧專業性與通俗性。專業性體現在概念定義、建模程序(建立管理模型的步驟)、操作規范(操作標準流程)等內容上,通俗性體現在文字、圖畫、案例和場景等方面。對專業(或內容)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多花一些時間深入閱讀;對專業(或內容)不感興趣的讀者,可以一覽而過,知道框架內容(標題部分)即可。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可視化領導力是一條思維軌跡(流程可視化、工具可視化)。只要讀者把握住了這一精髓,就能挖掘更多的應用,從中品嘗更多的樂趣。
可視化領導力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本書主要列舉了在企業實戰中的一些應用,意在引領思維、提供工具、拋磚引玉。
期待讀者們把可視化領導力的理念(精髓)應用到軍事、外交等重要領域,應用到各種商戰中,應用到科學探索“元宇宙”“人工智能”“萬物互聯”等領域,應用到工作、學習、生活等更加廣闊的空間,探索和收獲更大的價值。
感謝李建忠副院長、彭劍鋒教授、徐斌教授、李迎玉董事長、李紅梅總經理、黃薇總經理、張建生主席、談立峰副總經理對本書的指導和推薦。
感謝出版社周靈均老師對本書提出的寶貴建議,感謝我的父親田鳳閣對本書的大愛付出,感謝我的愛人陳宏偉對本書的默默奉獻,感謝我的兒子田海天對本書的幕后支持,感謝為本書提供指導、支持、付出的所有人。
可視化領導力是一個新的理念、新的課題,基于本人的視野,書中難免有不妥之處,肯請讀者批評指正,并提出寶貴意見。
田軍
2022年5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