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西孔子學院文化傳播能力建設研究
- 彭現堂
- 1847字
- 2024-08-29 18:05:33
序
經過18年的風雨兼程,孔子學院在數量上和質量上蓬勃發展,不僅受到民眾的廣泛關注,而且引起了學界的極大興趣。孔子學院作為中國向世界推廣中文、傳播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平臺,其文化傳播能力建設,關系到孔子學院向全球推廣中文、傳播中國文化的廣度和深度。因此,研究孔子學院的文化傳播能力顯得尤為必要。
孔子學院文化傳播能力,簡而言之,就是孔子學院對外不斷增強中文和中國文化吸引力與影響力。孔子學院文化傳播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世界各國人民學習中文、了解中國文化的需要,促進世界多元文化發展,構建和諧世界。要想增強孔子學院的文化傳播能力,就離不開對孔子學院所在國家的民眾進行研究,在綜合分析所在國家的文化特點、語言習得規律、性格特征、生活習慣等基礎上,尋找兩國之間的文化共性,運用當地民眾易于接受的方式,將漢字與中華文化傳播出去。孔子學院作為中國最大的文化輸出工程,已遍布全球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它是一個文化交流機構,同時也是一個公益機構,為世界各地想要學習漢語,向往中國傳統文化的人們提供學習和了解的機會和平臺。
中文教學和文化傳播是孔子學院的兩翼,相互依存、相互支撐。基于此,本書主要從兩個方面展開研究。一方面,從本土化理論入手,分析巴西孔子學院如何立足當地,全面推進中文教學和學術研究的本土化,著力提高孔子學院中文教學質量。因為本土化是孔子學院文化傳播的最有效方式,也是規避跨文化傳播風險的最有效手段。具體措施包括,一是實現國際中文教師、教材和教法的本土化,提升中文學習者的獲得感;二是加強學術研究的引領性作用,支撐中文推廣邁向內涵式發展。另一方面,基于傳播學視角,從傳播者、傳播內容、傳播路徑等方面,深入探討孔子學院如何在巴西東北部推廣中華文化,提升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具體措施包括,其一增強中文國際產品供給能力,推進中文融入海外民眾生活;其二制定適合當地的市場化機制,凸顯孔子學院民間主體身份。
本書主要圍繞巴西東北部孔子學院如何提升文化傳播能力展開論述,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意義。理論上,在分析巴西東北部孔子學院文化傳播現狀的基礎上,探討孔子學院提升中文和中國文化跨國傳播影響力的具體路徑,有助于推進孔子學院中文和中國文化全方位交流體系的建設;實踐上,可以為巴西孔子學院文化傳播能力的改進和提升,提供參考和借鑒。
本書撰寫團隊成員共8人,具有以下三個特點。第一,具有在巴西伯南布哥大學孔子學院擔任國際中文教師的經歷。8名成員均具有在孔子學院擔任過至少一年國際中文教師的經歷,承擔過國際中文教學和中國文化傳播的任務。第二,團隊中的7名中國成員均具有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或語言專業的學位,都是跨國文化傳播的專門人才,專業知識扎實,能勝任中文作為第二外語的教學任務。第三,對巴西文化和學生特點有一定的了解。8名成員中有1名是巴西本土中文教師,曾在中國留學攻讀化學專業;有5位教師曾赴任巴西伯南布哥大學孔子學院,親身體驗過巴西社會生活、接觸過巴西當地民眾;2位教師在線上開展中文教學,雖然沒有身臨其境,但是隔著屏幕跟巴西學生也有過很多的交流。其中7名中國成員在與巴西民眾交流的過程中,對巴西文化和民眾的特點,有切身的感受和體會,能夠根據巴西文化和民眾的特點,開展中文教學和中國文化的傳播。
8名成員的簡要信息、撰寫篇章等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課題研究團隊成員信息一覽表

本書能夠順利出版,得益于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駐累西腓總領館的大力支持。首先,特別感謝中央財經大學的資助。為了落實服務國家戰略、“一帶一路”倡議和參與全球治理的大局,不斷提升學校科學研究和國際化辦學水平,中央財經大學與中國駐累西腓總領館聯合設立研究課題,組織學校老師對巴西東北部的經濟、社會、政治、法律和文化等方面展開深入研究,為國家外交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咨政服務,進一步深化中國與巴西國別研究的廣度和深度。其次,感謝中央財經大學科研處組織專家對課題研究成果進行跟蹤指導,感謝課題總負責人劉驪光老師和子課程負責人的通力配合。我們課題組承擔的子課題名稱為“巴西東北部孔子學院文化傳播能力建設研究”,感謝課題組8位成員夜以繼日的討論、修改和完善。最后,感謝企業管理出版社的田天和尤穎編輯,她們細致耐心、一絲不茍的敬業精神,是本書得以與讀者見面的重要保證。
截至目前,國內學者對巴西孔子學院文化傳播能力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有很多東西仍然需要沉下身去,深入研究。因此,書中不可避免會存在研究不周或蜻蜓點水的地方,懇請專家學者和讀者不吝賜教、批評指正。
彭現堂
2022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