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脫離實際求完美 傷及自身多愚昧
- 企業困境哲學解析
- 婁樹強 婁樹明
- 3142字
- 2024-08-26 16:03:14
第二問:為什么我的企業全力追求管理的完善,追求產品的完美,結果卻事與愿違?
詩曰:
唯美求美方向偏,經營管理全改變。
產品尊崇新奇特,資財利潤化作煙。
某地有一年輕女子,本來生得端莊秀麗,雖然不比西施貂蟬,也是男孩眼中的靚女??墒撬艿缴鐣菪鲁钡奈非蟾溃ㄙM巨資為自己整容。誰知“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保恼莩霈F了問題,好端端的一張臉就此失去了往日的靚麗?!皭勖乐娜私杂兄保^分的追求往往會帶來禍患,讓人追悔莫及。
上海的一位企業家朋友也遭到了如此境遇。一次,我在考察這家企業的時候,企業老板一改往常的神采奕奕,愁眉不展地道出了他的苦衷。他的企業一直運營良好,產品在市場上旺銷,企業利潤豐厚。這時候,他覺得應該靜下心來抓一抓企業的管理和產品的創新。他感覺管理和產品都應該美化,為今后企業擴大升級打基礎。于是,他就做起了企業管理和產品美化的文章,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財力,對管理和產品開始美化??墒牵饾u發現,經過對企業管理和產品一番美化后,企業經濟指標反而不斷下降,管理不斷暴露出一些問題。他請求我幫忙查找原因。
原來,這位老板是從一家外資企業跳槽出來的技術骨干,自己出資建廠,另立了門戶。開始,他的企業是和原來那家外資企業生產同一種產品,由于當時產品市場銷路好,企業人少,成本低,企業賺取了豐厚的利潤。有了資金以后,他想把企業做大,主要辦了兩件事。一是開始模仿行業內一些成功的大企業,追求大企業管理模式的外在形式。他認為,大企業的管理規章制度條目多、全面細致,看起來規范、上檔次。于是,他按照大企業管理模式的范本,把自己企業原有制度按模式范本填充補齊。二是投入資金加大對產品開發的力度,主要改進了產品的外觀,使產品看起來更美觀,還開發了產品的附加功能。
我經過考察和調研,發現了問題的原因。福禍相依、利弊同體,二者在一定的條件下相互轉變。在追求企業興的時候,衰的危險同時存在。老子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彼f的是,天下人都知道美,在朝向美的目標努力,但是如果為了追求美,采取了不恰當的手段和方法,或者選錯了方向,追求美的過程和結果就會變成惡,對自身造成傷害。
“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他錯在追求管理形式的外在美,功夫下在了管理外表的形式上,追求的大企業管理不適合自身企業的實際。比起大企業,自己企業人員少,部門也不齊全,一個人負有多人的職責,本來不需要太多的條條框框??墒?,他修改過的企業管理規章制度脫離了企業實際,設立的職責和規定沒有相應的部門和人員崗位去對應,從而引起了企業管理的混亂。
“萬物作而弗使,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彼非螽a品的外觀美,對產品增加了噴涂工藝??墒菄娡抗に嚨脑黾?,不但沒有起到提升競爭力的效果,反而因增加噴涂工藝影響了總成零件裝配,減少了市場份額。他開發的產品所增加的附加功能,因客戶沒有這方面的需求而成為冗余,附加功能因得不到利用而閑置,從而不被市場認可。
在我的幫助下,老板認識到了問題的原因。后來,他親自帶領團隊,深入市場調研,重新開發了新產品。新產品根據市場的發展、客戶的需求,注重產品的實用性,去掉了花哨和多余的功能,因而受到用戶的歡迎,管理也有了起色。這家企業從此走出了逆境,不斷向前發展。
《道德經》第二章 企業啟示
一個企業成功與失敗,一個產品受熱捧與冷遇,都是經過比較而區分的。這就如同有美,必然有惡,有惡,必然有美,美是相對于惡而言,惡亦相對于美而言。
一個企業的管理是為了適應市場的需要,是為了生產出人們需要的產品,企業不是為了追求管理形式而存在的,而是為了滿足人們的需要而存在的。如果為了追求管理的形式,把自身企業管理目標設定為更像某著名企業的管理,這樣,必然會失去企業管理為滿足市場需求服務的特性,而把企業管理引向追求美化管理模式的道路上來,這是不符合企業發展規律的。
一個企業不能在產品不具備滿足人們需求條件的時候,超出自身能力和環境限制去強行爭取符合人們的需求、創造人們的需要,這是不符合企業發展規律的。這就如同為了追求美,在不具備基本條件下強行追求,損害自身的惡就會產生。實現企業良性循環也是如此。
所以說,符合人們需要的產品才能開發成功,這是人們的需求發展到臨界點了,從無轉化到有的產物。難易、高下、前后也是如此,這是一個臨界點的問題。
發展比較好的企業,不會強行在自身企業發展規律以外去發展。在自身企業沒有發展到由無到有這個臨界點時,不去強行創造市場的需求,才能夠較好地排除不符合市場發展規律的輿論干擾。
企業發展規律時時刻刻都在作用于每個企業,從來沒有停止過,企業發展規律有千萬條,從來不會規定企業采用哪一條,規定企業如何走。但是企業符合哪一條企業發展規律,就必須按規律做,企業發展的任何一個狀態都不是靜止不變的,在形成的同時就在開始改變,改變是常態。
《道德經》第二章 家傳道德經參悟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天下人都知道美好的事情和美好的愿望,都知道向美的方向去努力和爭取,從而達到美。但是美也可以成為惡。老子主張,無為無不為。老子主張的為,是在“道”以內的為,即在客觀規律以內為。如果在“道”以外,超過“道”去追求美、追求好,這種為就變成了對追求者、追求過程和追求事物的損害,美就成了惡。另外,你認為或知道的美不一定就是美,因為帶有你個人的主觀想象,客觀上它不一定美,還有可能是惡。美出現的同時,惡也就產生了。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鄙颇軌蛟凇暗馈币詢刃纬勺陨韮炔苛夹匝h,叫善。人們都知道怎樣可以實現自身良性循環的方法和目標,人為去實現它,如果超過事物自身的“道”,在“道”以外為,你所認為的善和你為善做出的努力,都將對你自身的良性循環系統產生損害,就是不善了。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所以,有和無同時產生、相互生成。所有的“有”,最終都要歸于“無”,“無”又時時產生“有”。困難和容易是矛盾的兩個方面,同時存在而相互矛盾。一切作為都有易有難,要從易做起,逐漸化解克服難。長和短同時產生,由相互比較而顯現,只有用短才能證明長,同理,只有用長才能證明短。高和下同時產生,相互傾斜比對,只有高才能比對下,拿來下才能比對高。音和聲同時產生、相互對立,音和聲的相合才能辨別此高彼低。前和后同時產生、相互接繼,只有排成順序才能分出前后。
“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彼?,圣人的為是在“道”以內的為,圣人的說教是在“道”以內的說教,從不多說,而是順其自然,用行動起到教育的作用。
“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薄暗馈保ㄗ匀灰幝桑┥B萬事萬物,而不占有它,引導萬事萬物生長而不把持它,完成自身的良性循環后,再進行到下一個良性循環,永不停歇。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圣人遵循“道”永不停歇的屬性,無限進行良性循環,永遠在“道”以內施為,圣人所為的事物才能長久發展。
有詩為證:美丑善惡均有道,順其自然求方好。
除惡揚善盡人事,功成名就不自傲。
《道德經》第二章 今通行本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
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使,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道德經》第二章 王弼本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
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注釋
弗(fú):在甲骨文中是象形字。引申泛指矯正,現在已不用。后世用弗表示否定,相當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