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家靈性資本:理論溯源、研究框架與未來展望
- 顧建平等
- 1778字
- 2024-08-26 14:49:21
前言
愿景是“組織戰略的基礎”,靈性資本作為在愿景、信仰、終極價值目標方面的素養,關系到企業家奮斗的原動力,已逐漸成為企業持續發展的牽引力量。企業家作為指揮企業經營活動的“主角”,其靈性資本的異質性表現在哪里?企業家靈性資本與企業家精神的關系怎樣?面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如何通過加強不確定環境下企業家靈性資本開發“嵌入”企業發展“確定性”,以增強組織韌性,實現企業持續發展和基業長青是本書試圖尋求答案的主要問題。
本書主要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研究視角的前瞻性:通過激發企業家的“靈魂需求”彰顯戰略觀。人的需求分為物質需求、精神需求和靈魂需求三個層次,其中,與靈性資本相聯系的靈魂需求是最高層次的需求。企業家靈性資本是一種“精神錨”,是企業家基于自身信仰對人生目的和意義、使命感和核心價值觀的感悟與認知。目前,對企業家的人力資本、社會資本、心理資本等的研究相對較多,但以企業家靈性資本為視角研究企業家精神的成果較少,嚴重滯后于企業管理實踐。本書將企業家靈性資本納入企業發展韌性與創業理論的研究框架,拓展了現有的研究視域。
第二,研究內容的系統性:構建了較完整的企業家靈性資本研究框架。本書對企業家靈性資本的理論溯源、研究框架與未來展望進行了較全面的論述。第一篇基于國內外文獻,對企業家靈性資本的內涵及標準、維度與測度、相關變量研究及作用和開發等進行了全面梳理和系統述評;第二篇聚焦企業家靈性資本對員工創新行為的影響,系統分析了企業家靈性資本對員工的創新行為、前瞻性行為、主動性行為、建言行為、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以探尋企業家靈性資本的作用;第三篇針對企業家靈性資本對創業績效、員工創新績效、員工工作滿意度、員工幸福感、員工職業成長的影響進行了實證研究,以探尋企業家靈性資本的作用機理和表現形式;第四篇總結了企業家靈性資本研究的趨勢,并對其研究未來進行展望,在分析企業家靈性資本價值屬性的基礎上,論述了企業家靈性資本價值的提升路徑。
第三,研究方法的“落地”:采用了以管理學為主、多學科融合的研究方法。本書把矛盾管理學和系統論有機融合,對代表性企業進行了相關的比較研究,收集了豐富的案例樣本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信度與效度檢驗、探索性因子分析、驗證性因子分析、多重共線性檢驗的計量統計分析;采用層次回歸分析方法、調節效應檢驗法、有調節的中介效應檢驗法、檢驗連續中介效應的Bootstrap 法等實證檢驗變量間的關系,對研究假設加以驗證,并提出了管理實踐建議和理論研究啟示。
“文章合為時而著”。《企業家靈性資本:理論溯源、研究框架與未來展望》是一本系統研究企業家靈性資本理論的專著。當結束本書的寫作時,如果說最后的成書是一個成果,那么這成果便是眾人智慧的集合。本書撰寫人員的分工為第一章:顧建平、王蓓蓓、金勝男;第二章:顧建平、吳含霄;第三章:顧建平、金勝男;第四章:顧建平;第五章:張素雅、王年歡、顧建平;第六章:孫瑩、唐琪;第七章:李艷;第八章:劉鑫;第九章:虞挺鐘;第十章:葛焱、顧建平;第十一章:王大凱;第十二章:金勝男、顧建平;第十三章:吳含霄、顧建平;第十四章:李筱穎、顧建平;第十五章、第十六章:顧建平。
本書在調研過程中得到了南京鵬達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熊開貴、江蘇智本人力資源研究院院長黎明的大力支持。在寫作過程中,江西財經大學余來文教授付出了許多心血和精力。特別感謝本書責任編輯的辛勤付出。可以說,沒有他們的鼓勵和支持,本書很難如此順利面世。
在這里,要感謝本書案例中的中國企業,沒有你們的業界實踐,企業家靈性資本理論將成為“無本之末”。特別需要說明的是,本書在寫作過程中,參考和學習、借鑒、吸收了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及大量的相關文獻資料,并引用了一些書籍、報刊、網站的部分數據和資料內容,雖已盡可能地在參考文獻中列出,但由于時間緊迫,也有部分未能與有關作者一一取得聯系,敬請原諒。在此,對這些成果的作者深表謝意。
企業家靈性資本問題屬于現代領導學和企業管理的前沿領域,是一個涉及多學科交叉和融合的重要課題。選擇對該問題進行研究,僅僅具有敢于向難題挑戰的勇氣是不夠的,更需要具有扎實的理論功底、較強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嫻熟的駕馭現代研究方法和先進工具的能力。由于筆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會出現一些疏漏與不妥之處,敬請廣大讀者不吝批評指正。
顧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