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組織賦能:卓越經理人8項修煉
- 朱文興 張培泉 邱永鋒 陳雪玲
- 7880字
- 2024-08-26 14:53:39
第一節 經理人角色剖析
職業經理人有別于一般意義上的管理者或領導,認為一輩子靠打工為生的管理者就是職業經理人的看法有失偏頗。重新認識經理人,認識新業態環境下經理人的內涵,才能有效地提升經理人的各項能力與素質。從中國五千年的發展進程來說,職業經理人并不是一個新生的職業,從理論上看,在中國早期的歷史中,就已經出現了很多不同的職業經理人。近幾年比較卓越的職業經理人代表是被譽為“打工皇帝”的職業經理人唐駿、聯想集團的接班人楊元慶等。
一、何為職業經理人
職業經理人是具有管理藝術、領導水平和組織才能,并領導企業發展與前進的人。職業經理人既要有豐富的閱歷和經驗,也要有敏銳的感覺。對處理各種疑難問題有獨到的策略或見解,具有良好的前瞻性和卓越的風險管理意識,善于汲取前沿知識與技術,有較好的創新意識,能在關鍵的時刻力挽狂瀾,或在暴風雨來臨時運籌帷幄,是企業的棟梁。
因此,經理人在職業生涯中要有清晰的定位,角色定位要準確,才可以有的放矢地提升自己更深層次的素質與能力,在工作與生活中學會自我賦能,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職業經理人,并走向卓越。
職業經理人既是一個職業,也是一個職位。這種雙重角色使職業經理人需要有非常好的職業化心態,只有完成自我實現,才能實現個人價值與組織價值的共同進步。經理人用業績成就自我價值,也以此成就企業。若忽略了自我實現,就不算是完整的卓越經理人,即便達成業績,也可能是曇花一現,不能持續,不能基業長青,不能有更好的未來發展。
二、職業經理人職業化
職業經理人與一般經理人最大的區別在于“職業”,他們視其為自己的事業,并將其經營管理的成功視為自身的成功。職業經理人需要有多方面的才能,要有能力來解決企業或組織面臨的問題,幫助企業或組織創造更大的價值,完成組織給予的不同使命,通過個人領導力與影響力,促使組織成員進步,通過解決企業問題完成使命,讓企業獲得穩定與持續健康的發展,從而圓滿完成各種績效指標,讓自己獲得高額的回報。
職業經理人的“經理”,實際上就是經與理的含義,指的是經營與管理。如果不具備對一家企業或一個組織經營和管理的能力,就稱不上“經理”。真正的經理人是既懂經營又懂管理的人,是善用影響力與領導力,用智慧做事的人。
職業經理人中的“人”,不是一般說法中人的含義,這里的“人”是有良好的品格和素養,能自我提升,以及善于與人溝通協作,有一定能力的人。如果不是,就不是合格的職業經理“人”,也可以說是修行不足,仍在路上的修行人。
總的來說,職業經理人就是有著良好的職業素養,具有多維度的職業能力與素質,帶領團隊共同進步,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并能有效發展人與培養人的人。
專欄1-1 美銳電子科技正揚帆遠航
2020年是PCB行業的冷冬,全球各大PCB企業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訂單減少了30%~40%,部分廠家受汽車電子需求減少的影響,一度面臨虧損。而作為全球最大的PCB硬板集團下的惠州美銳電子科技,訂單卻是另外一番天地,訂單暴漲,并且接近飽和,而且一些高難度、小批量、高價格的訂單板也是異常火爆,與集團其他企業相比簡直就是“冰火兩重天”。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呢?
1.公司簡介
美銳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銳電子科技)是北美洲較大的印刷線路板制造商,及全球最大的硬板制造上市集團——美國迅達科技集團(TTMI)全球25家分公司之一的一家中國公司,公司共有員工近1600人,主要生產精密航天航空、醫療電子雙面、多層印制電路板,產品暢銷北美、歐洲等地區,2003—2005年連續被評為“惠州出口百強企業”。2018年被廣東省認證為高新科技企業。
2.訂單暴增,OI創歷史新高
2018—2020年,美銳電子科技(TTM HY)的銷售額(Operate Income)及效率每年保持近10%的上升趨勢,利潤率已經與美國本土分廠保持在一個相近的水平線上,不但成為整個集團表現卓越的分公司,更是亞洲區TOP1。大多數客戶基于該廠較好的品質與技術創新,把該公司作為首選合作商或指定商。
美銳電子科技2014—2020年銷售額與利潤率情況如圖1-1所示。

圖1-1 美銳電子科技2014—2020年銷售額與利潤率
2020年,迅達科技集團的大多公司訂單受到嚴重影響,而美銳電子科技卻是一枝獨秀,不但訂單保持逆勢增長,更是達到飽和,OI已接近美國本土PCB高科技企業同等水平,成為集團特別是亞洲區各公司學習的榜樣與基地,2020年全年銷售額達1.47億美元,利潤率達到21.5%,這是美銳電子科技新的里程碑。
3.美銳科技戰略決策
這個位于廣東省惠州市的企業,為什么會有如此好的業績與健康的發展勢頭呢?答案是美銳電子科技始終保持了較好的風險意識和創新意識。
第一,危機中看到機會。
相對于其他幾家亞洲分廠,美銳電子科技只能算是一個“小弟”,首先廠房空間有限,相應的產能潛力也有限。大的訂單消化不了,小的訂單卻是技術難度高,生產工藝復雜,成本相對也高。但企業管理者并不認為這些是困難,反而認為企業小,轉型與操作相對簡單,是企業的核心優勢所在。
第二,敢于第一個吃“螃蟹”。
三年前PCB訂單火熱,無論是國外企業還是國內企業,訂單都相對穩定。而美銳電子科技總經理卻嗅到了危機的到來,把一些批量訂單盡量轉給了兄弟廠,而把集團其他兄弟廠不愿意承接的高技術難度的訂單,授權市場部大膽接下來。用總經理的話來說:我們要走別人不敢走的路,在風險與困難中提升我們的能力與技術,打造我們獨有的技術能力,走“他有我新,他新我獨”的創新戰略之路。過程中只要大家一條心,相信方法總比困難多。
第三,敢于擔當與試錯。
但企業接回來的訂單,很多流程與工藝對于企業來說都是新的嘗試,企業的管理團隊都如在刀尖上工作,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割傷。而總經理授權給大家:“只要大家有所得,有新的發現與突破,失敗不必太在意,出了問題由我承擔。”
就是因為總經理的戰略眼光以及與團隊的不懈努力、同心協作,開創出了美銳電子科技一條獨有的發展之路,從而出現了2020年訂單爆滿的局面。
美銳電子科技正在開發的軟硬結合板與高階板,深受微軟客戶的歡迎,也是2021年企業訂單最大的來源之一。微軟訂單是高技術含量與高附加值的訂單,或許將成為美銳電子科技新的里程碑。
(資料來源:作者根據多方資料整理)
三、職業經理人的十大素質能力
只有具備一定的素質能力,才有可能成就卓越,成為卓越的經理人需要注意以下十大要素。
(一)順應天時、地利與人和
凡事都講天時、地利與人和。條件具備的要充分發揮,條件缺少的要努力補足,這是前提條件。縱觀古今,不管是國家興亡、事業興衰,還是經濟的發展狀況、農民收成的好壞,都離不開這三個前提條件。
天時意味著大勢、大環境及時機。立足新發展階段,把握時代脈搏,順應技術發展規律,準確挖掘重大投資決策的機會,利用好環境醞釀的時機,順勢而為,借勢借力,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地利意味著充分使用地緣政策、空間優勢及區域戰略。職業經理人應具有較好的空間經濟思維,全面把握全球經濟的空間布局,理解不同空間結構下政策、市場、匯率、消費習慣等的差異,用新型投資經營理念,實現空間資源的優化配置,并力爭做到空間優化下不同狀況的套利組合;立足國家區域戰略,正確掌握“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海南自貿區”等國家戰略,立足東西南北中區域差異,進行企業空間布局優化,明晰政策、市場、地理及人文等地緣差異,打破空間桎梏,采用虛擬化、網絡化等運作方式,實現空間資源的最優組合。人和意味著親情、友情等社會網絡的協同整合。通過個人的戰略思維影響與策略行動,與組織的人力資源協調一致,打造出卓越的管理團隊與創新團隊,讓所有人都能走在個人事業或組織事業成就的大路上。只有天時、地利與人和三者具備,才能打造出戰無不勝的團隊。
(二)敏銳的市場嗅覺
經理人需要對市場有敏銳的嗅覺與意識,正確掌握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更迭的規律,充分理解單一產業前、后向一體化的市場延伸,尤其是跨產業的多點組合的市場模式,明確產業更迭下的結構性市場及新興產業新產品的方向;掌握流量經濟背景下從CMO向CGO轉變的新型業務增長模式,以及私域、公域流量下的新型業務驅動模式;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云時代的萬物互聯的海量信息,把握信息整合的工具,培育職業經理人的市場敏感度;從行業的技術需求與未來市場的潛力角度進行了詳細的調研,做到深入調查、反復論證、細心篩選、擇優決策。
(三)豐富人脈的社會網絡
職業經理人需要清楚地意識到如何讓自己的人脈變成豐富的人力資本,進一步讓人力資本變成豐富的社會網絡。打破“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的封閉式人脈圈思維,讓自己的每一段經歷、每一個曾經接觸的社會關系都成為未來社會網絡中關鍵節點的一部分,而不是把過往的人情投入作為沉沒成本,人生的職業生涯有限,某些人在一些時點可能會發揮重要的作用,但社會網絡的資本化才是職業經理人經營人脈的王道。熟練使用互聯網時代的社交工具,經營好自己的私域社會網絡,保持在社會網絡中的影響力,讓人脈拓展人脈,讓網絡拓展網絡,實現對外交換資源,對內交換授權。
(四)永不放棄的敬業精神
敬業精神是職業經理人必須具備的職業道德和操守。堅持守正經營,做到合規合法,遵守職業道德,堅信自己的判斷,做到競業禁止是每個職業經理人應做到的操守。職業經理人把從事經營管理作為自己的職業,維護好職業聲譽、信譽,打破短期的投機思維,嚴格遵守公司治理的委托代理精神,為老板負責是職業經理人的天職。天賦、天才、智商是先天條件,如果不加上后天的努力、勤奮、敬業,到頭來還是一場空。成功=30%的先天條件+70%的后天努力,70%的努力源于職業經理人的敬業精神,這也是努力的源泉與動力。
專欄1-2 華為:用“芭蕾的腳”淬煉成功的路
不經歷風雨如何見彩虹,卓越領導者始終堅持宏偉的戰略目標,不懼任何艱難險阻,不懼外部的壓力,用“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信念深耕于所認知的領域。華為在任正非卓越的戰略目標信念下,時刻保持“狼來了”的企業文化,多年來把技術研究與創新作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與“狼”共舞,與時代同進。
1.公司概況
華為創立于1987年,是全球領先的ICT(信息與通信)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華為致力于把數字世界帶給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讓無處不在的連接,成為人人平等的權利;為世界提供最強算力,讓云無處不在,讓智能無所不及;所有的行業和組織,因強大的數字平臺而變得敏捷、高效、生機勃勃;通過AI重新定義體驗,讓消費者在居家、辦公、出行等全場景獲得極致的個性化體驗。
2.芭蕾的腳
“我們的人生,痛并快樂著”。這是華為“芭蕾腳”廣告圖片中的一句話,代表著華為的精神和寫照,也是任正非本人經歷的一個側影。華為董事陳黎芳說:“那只傷痕累累的腳代表的就是任正非本人。”任正非親自對芭蕾腳有過這樣的闡述:“我們除了比別人少喝咖啡,多干活,其實不比別人有什么長處。就是因為我們起步太晚,成長的年限太短,積累的東西太少,我們得比別人多吃點苦。所以我們有一只芭蕾腳,痛并快樂著。”
2019年華為銷售額達到8588億元,比2018年增長19.1%,凈利潤達到了625億元,比2018年增長了5.6%。2020年上半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4540億元,同比增長13.1%,凈利率為9.2%,如圖1-2所示。

圖1-2 華為歷年上半年業績
3.備胎轉正,科技自立
2019年5月17日凌晨,華為的海思總裁何庭波宣布海思芯片“備胎”“轉正”。
在任正非看來,企業既要有全球競爭與開放心態,也要有科技自立的危機意識。在當今的經濟狀況下,企業要有培育自立生態鏈的危機意識。眼光獨到的任正非早在2004年就成立了海思,“麒麟”直到2014年才正式出現在公眾視野。
經過20多年的研發,海思已成功開發了200多種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模型,并申請了8000多項專利。華為主要的芯片類型如圖1-3所示。

圖1-3 華為主要的芯片類型
4.斷臂求生還是浴火重生
2020年11月10日,“華為計劃1000億元將榮耀手機業務整體打包出售”的新聞再次讓沉寂一段時間的華為回到輿論的中心。華為棄車保帥,從表面來看是因為美國的制裁產生的影響,而從深層次來看,企業回歸主要戰場,也是一個在利益誘惑前獨到的戰略眼光,與其廝殺,不如退而求得更好的主業發展。盡管提及華為最先想到的是華為的消費者業務,但華為消費者業務營業收入超過運營商業務不過只有兩年多的時間。華為以交換機、路由器等業務起家,網絡設備、無線、服務解決方案等在內的運營商業務才是華為的根基與戰略高地。
華為雖然因此會遭受重挫,但根基業務依舊穩固。而隨著5G、IoT、AI的融合,華為消費者業務也迎來了更多的機遇,不僅是手機硬件,IoT配件、汽車都有可能成為華為消費者業務的新增長點。
一雙“芭蕾腳”寓意深刻,告訴我們,沒有艱苦的奮斗磨煉是不會輕易成功的;沒有長期的堅持奮斗,就不會有你想要的偉大事業,每一家成功企業的背后都離不開企業管理者的打拼與奮斗。
(資料來源:作者根據多方資料整理)
(五)良好的大數據思維
古人言:“智者先知先覺,明者后知后覺,癡者不知不覺。”在互聯網時代,信息的傳播快在瞬間,而且信息的數據化傳輸如雪花一樣漫天飛舞,需要認真甄別每一個可能的機會與商機所在。職業經理人需要樹立良好的大數據思維,打破“拍腦袋、拍胸脯、拍屁股”的武斷決策方式,意識到傳統企業經營中各部門、各條線數據是割裂的,往往基于數據孤島進行決策,難免有失偏頗,建立企業數據大廈,合理組織數據管控,形成開放的企業大數據,形成“小前臺,大中臺”數據格局,依據業務線條,建立縱橫數據鏈,讓設備層、現場層、經營層數據進行系統連接,做到數據完整追溯。換言之,目前企業的HRM、OA、BPM、MES、CRM、ERP及各類財務系統大部分是獨立運行的,只能部門獨立決策,涉及跨部門就需要會議決策,各部門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和減少風險,往往是議而不決,究其原因就是各部分數據割裂,沒有形成綜合的智能商務決策體系。
(六)持續不斷地賦能員工
人才是企業發展創新的根本與動力源泉,在跳躍性、非連續性、集成性和虛擬化的動態經濟發展規律下,崗位的復合化給員工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以往任何時代都是對技術和設備的淘汰,而在數字經濟時代不僅是對技術與設備的淘汰,更重要的是淘汰人。互聯網、人工智能改變了公司運作的架構和流程,導致大量傳統人才難以適應復合崗位的需求,不斷給員工賦能,引導員工快速學習,以適應崗位的需求是職業經理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建立企業成長的崗位勝任力模型,對標對表,結合需求,摒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人才思維,讓員工在干中學,在學中干,并且協調內部人事的工作,分析團隊每一個成員的強弱項,根據人之所長,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位置上。搭建未來人才內外部儲備與培訓,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地進行利于組織的一系列系統性的培訓。創建內培訓的機制,充分調動組織內部資源,實現現有資源的再創價值。
(七)動態變革的業務管理
在動態及不確定性環境下,職業經理人應該清晰地意識到,業務是根本,盈利是目標,實現自身能力與業務的同頻共振才是職業經理人必須具備的素質。對于組織業務要長遠性地把握其命脈與方向,根據組織的戰略規劃進行調整,從行業發展的角度與利于成就事業的方向來掌舵。從市場的角度來看,未來市場在哪里,是全面性發展戰略還是細分市場戰略;從產品的角度來看,技術的方向與核心在何方。
(八)財務管理
職業經理是一個復合型的人才。熟知籌資、投資、資金營運等財務相關知識,能看懂三大財務報表,是職業經理人的必備素養。能夠圍繞重大項目建設,明晰不同融資渠道的成本、風險、便利性等差異,做好公司的融資計劃和方案;能夠以業務為主線,制訂相應的預算計劃,并能夠結合目標任務,進行預算分解及控制,實現業財融合運行;明確掌握不同的投資類型、階段、收益及風險的差異,準確識別投資機會并穩定執行。不懂這方面的知識,你就無法掌控全局,不能科學地給股東或市場以交代。況且組織中每一個環節的成本必須量化,不做賠本賺吆喝的事。最好基于互聯網建立標準的成本系統,讓成本數據公開透明。所以,職業經理人要學會看財務報表,通過財務報表可以了解企業的戰略、經營的情況,以及后面的故事等,并據此清楚成本結構、保本價格等。
(九)組織管理
組織管理是指通過組織架構的建立,并依此設置職位與職務,明確權利與責任的關系,從而有效實現組織成果的過程。組織管理的內容有三個方面:組織設計、組織運作、組織調整。職業經理對組織架構的設置不是盲目的,而是科學的,為避免臃腫的組織架構而出現各環節的錯節與內耗,應從發揮全員最大價值的角度來設置,并且過程中也需要根據變化做出適當的調整。需要明白的是,在組織設置的同時,必須要考慮激勵的機制與措施。
(十)創新管理
管理的載體是組織,管理作為一項任務就是建立與維系一個體系,管理的基本技能就是決策、計劃、組織、領導、控制與創新。而管理的核心就是處理各種人際關系,管人又理事。創新管理主要是圍繞組織最終的戰略目標,對組織進行全方位的創新,不但有管理制度與機制的創新,也有技術與內外環境的創新,也包含細小環節人力資源的創新,通俗一點說,就是一個“全方位整形手術”。創新管理就是要走出原有的舒適的窩,打破既有的規則,重新組織與管理創新,再上一個新臺階,創造一個新增長點,發現一個新發展之路。
專欄1-3 復星醫藥:筑就醫藥王國
復星醫藥是國內少有的全產業鏈企業,十多年來一直保持著穩定的增長,是業界少有的健康企業。而且復星醫藥從長遠布局,著重于未來的市場挖掘,戰略目標清晰。
1.企業概況
復星醫藥成立于1994年,是中國領先的醫療健康產業集團。復星醫藥的業務發展立足中國、布局全球,以藥品制造與研發為核心,覆蓋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醫療服務、醫藥分銷與零售。目前業務范圍比較廣,包括了制藥、新藥研發、醫療器械、醫療服務和醫藥流通,幾乎是覆蓋了整個醫療健康領域。2015—2019年復星醫藥主營業務收入構成如圖1-4所示。

圖1-4 2015—2019年復星醫藥主營業務收入構成
2.全產業鏈布局,筑基醫藥王國
復星醫藥全產業鏈布局,從仿生藥到生物制藥,再到復星的高端醫院,特別是高端醫院目前可算作國內民營之首。因為布局太廣,什么利空都和它有關,但也因為它布局太廣,什么風口它都在,從而也讓各類風險可控。
復星醫藥也在不斷擴大海外布局,80億元收購了印度藥企Gland Pharma,這家子公司2020年在印度上市,成為印度史上最大的醫藥IPO,成為奠定海外市場的重要起點。2010—2019年復星醫藥的盈利情況如圖1-5所示。
3.打造核心競爭力,做醫藥健康領域的“華為”
(1)研發投入持續增加
醫藥公司的研發投入往往和該公司未來的成長性正相關。復星醫藥主要圍繞老齡化、新生兒、亞健康、腫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因為有著巨大的需求點。圍繞核心治療領域在不同業務層面戰略協同,如在腫瘤領域,有腫瘤藥品、早期診斷和對應的器械,在醫療服務專業推出核心專科,圍繞一個戰略核心打造整個創新閉環。2015—2019年復星醫藥研發支出情況如圖1-6所示。

圖1-5 2010—2019年復星醫藥的盈利情況

圖1-6 2015—2019年復星醫藥研發支出情況
(2)營銷體系數字化轉型
復星醫藥持續強化營銷體系數字化方向轉型,以實現營銷的可持續發展。在國際營銷方面,在擁有成熟銷售網絡和上下游客戶資源的基礎上,通過市場的推廣業務范圍,鞏固在國外市場的競爭力;同時推進與歐美藥企的深度合作,提高本集團的藥品在國際市場的銷售規模。
(3)內生式經營+外延式并購,醫療器械業務在業內排名靠前
復星醫藥近年的醫療器械和醫學診斷業務實現良好增長,其中,醫療激光美容設備在全球(尤其是國內)激光美容設備市場占有高市場份額;高端醫療急救車及醫學用特種車輛市場占有率穩居國內前列,成為公司介入院前急救領域的新延展;通過合資公司代理銷售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目前是國內唯一同時獲得美國FDA和國家藥監局許可上市的微創腔鏡外科手術機器人產品,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資料來源:作者根據多方資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