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吳三桂,你再不反就來不及了!
書名: 明末:從茅麓山入了大清的關!作者名: 烽火連城k本章字數: 4096字更新時間: 2024-09-25 22:52:26
隨著洪承疇的方略闡述完畢。
議政王大臣會議上滿洲貴族們也迅速做出了決議。
滿清決定以康親王杰書為定遠大將軍以洪承疇為五省經略。
統轄北直、山西、山東、河南、江南五省官兵進剿闖賊。
又傳旨給新任湖廣總督劉兆麟、江西巡撫張朝璘。
讓他二人統率湖廣、江西兵馬前往汝寧和英霍堵截李來亨南逃之路。
由于除了滿清欽定的五省兵馬外。
陜甘、蒙古、湖廣、江西等地各自派出兵馬參與圍剿。
其中陜甘和蒙古的騎兵更是充當中堅力量。
所以事實上滿清動用的力量不止五省、
而是將除關外八旗外的所有力量悉數壓向了淮海方向。
這就導致整個天下頓時風起云涌。
滿清的數十萬兵馬紛紛從全國各地向著淮海之地挺進。
一副黑云滾滾的樣子。
……
“報——!”
“啟稟闖王,江南提督梁化鳳已經帶兵抵達淮河。”
“清軍據河自守,有防備我軍的南下趨勢!”
蒙城之中,一名斥候急匆匆地趕來向李來亨匯報最新的軍情。
“山東的敵軍如何!”李來亨聞言緩緩開口道。
“啟稟闖王,山東巡撫周有德已經抵達徐州。”
“山東清軍也在黃河和運河布防。”
“高凌云剛剛傳來消息他在運河對岸已經偵察到了清軍的大隊人馬。”
金吾將軍佘加日回答道。
此言一出,李來亨也是眉頭緊皺。
山東和江南的兵馬南北對進都沒有深入淮西反而據河防而守。
這種情況讓他似曾相識。
“張總督對此怎么看?”李來亨緩緩道。
張長庚聞言不禁凝重道:“闖王,清廷這是準備畢其功于一役將闖王鎖死了江淮。”
“再派精騎猛將在千里江淮上來一出籠中捉兔。”
“以各省綠營勒緊闖王的脖頸,以精騎猛將斬下闖王的腦袋啊!”
話音剛落,一眾闖將也是紛紛為之色變。
而是李來亨卻是淡淡道:“張總督所言和本王不謀而合。”
“現在江南的兵馬已經進抵淮河布防,山東的兵馬也出現在黃河和運河。”
“要是清廷再派河南兵馬守賈魯河、沙河。”
“北直和山東的兵馬守黃河。”
“甚至更進一步派湖廣和江西的兵馬堵住汝寧和英霍。”
“如此一來,本王的數萬兵馬便被清廷的數十萬綠營、鄉涌困在江淮之地。”
“清廷的陜甘和蒙古騎兵便可以在淮西無所顧忌地追逐我軍了。”
“闖王!既然如此那咱們趕緊跳出韃子的包圍圈啊!”
“要是兄弟們被河流和綠營兵堵在了淮西。”
“那么直面陜甘和蒙古騎兵只怕非敗不可啊!”佘加日心驚膽跳道。
清廷的這一手以水為兵先堵后剿看起來的確挺嚇人的。
由于這個時候的黃河已經改道南下。
清軍只需要扼守黃河和淮河便能將闖軍的南北兩面完全堵死。
再派兵扼守東面的運河和西面的賈魯河、沙河。
闖軍看起來便會被壓制在江淮。
等到那時清軍的優勢騎兵一出。
在這片看似還大但實際上已無轉圜的區域內。
闖軍再怎么跑也會被清軍追上的。
所以佘加日聞言也是立馬急了。
可是他這位金吾將軍是急了。
但剛剛加入闖軍的奉行將軍任化邦卻是大大咧咧道:
“佘將軍,怕什么!”
“咱們闖營現在兵強馬壯,僅僅是末將手中便有八百蒙城子弟在!”
“若是韃子的騎兵敢來淮西正合我意!”
“老子定帶著蒙城子弟們讓他們一千個來一千死!”
任化邦說完也擺出了一副滿臉不屑的樣子。
這淮西的刁民別的都怕可就不怕韃子的騎兵啊!
想當初,元末之時。
什么蒙古鐵騎啊!色目阿速啊!
全被淮西的農民騎著騾子拿著竹槍給干翻了!
如今雖然三百年過去了。
但任化邦這些淮西豪杰會怕韃子的騎兵嗎?
人家三百年前不怕,三百年后也不怕。
憑什么單單在現在就怕了啊!
隨著任化邦的開口賴文光、張宗禹等人也是紛紛嚷嚷了起來。
這幫淮西豪杰的前輩們能騎著騾子拿著竹槍干翻蒙古鐵騎。
如今輪到他們這些后生了。
任化邦等人既有闖軍提供的戰馬又有闖軍提供的甲胄。
淮西子弟們跨上戰馬,披上甲胄。
遇上蒙古騎兵豈不是要亂殺了?
既然如此那還怕個球啊!
然而看著群起激昂的淮西豪杰。
佘加日卻是苦澀道:“各位淮西的兄弟,韃子騎兵的確是好對付。”
“但我軍真正的敵人卻不是那群韃子而是陜甘綠營的那群漢奸!”
“如今滿洲韃子已經不多而且被我闖軍又殺了不少。”
“蒙古韃子費拉不堪來得再多也是給咱們闖軍送菜。”
“但清廷的陜甘綠營卻是天底下一等一的強軍。”
“若是張勇、王進寶、孫思克這些漢奸帶著陜甘騎兵來了。”
“恐怕我軍真的打不過啊!”
此言一出雖然淮西豪杰們仍舊不服但是王從新等闖營舊將卻紛紛點頭。
現在清廷雖然擁兵百萬。
但綠營兵戰力低下就算是其中的精銳部隊也大多為步兵。
面對易步為騎的闖軍根本沒什么辦法。
而清廷的滿蒙騎兵又因為真滿洲戰力退化而且在桐柏山被闖軍殺了一大批。
所以闖將也沒把他們當回事了。
至于蒙古騎兵……
這些分屬各大蒙古部落的輕騎兵雖然搶掠起來侵略如火但打起仗來卻其疾如風。
只要遇上硬茬子蒙古人跑得比兔子還快!
和他們打過交道的闖軍自然不懼了。
畢竟陜甘那些欠了十幾年餉的明軍都能穿條破褲子拿桿生了銹的長矛把他們給收拾了。
就這么一群戰五渣。
無論來多少都不是闖軍的對手!
可是綠營步兵不可怕,滿洲韃子不可怕,蒙古韃子不可怕。
但清廷手中還有一支陜甘綠營啊!
這些和闖軍師出同門的西北綠營不僅剽悍無比而且數量眾多。
一旦清廷調來這支精銳對付闖軍。
那么憑借著淮西這兩萬多人是真打不過啊!
對于陜甘綠營佘加日他們可不敢掉以輕心的。
“加日說得對,孤不憂清廷的其他兵馬只憂陜甘綠營!”李來亨鄭重地開口道。
對于這支清廷的西北精銳無需過多的言語。
吳三桂就是死在這些人的手上的。
滿清能平定三藩靠的是什么?
還不是陜甘綠營中的精兵猛將!
要是沒有這支西北精銳替滿清撐住場面讓吳軍在陜甘陷入消耗戰。
恐怕吳三桂放在西北的那支偏師都特么能把滿清給日穿了!
面對這樣的一個對手李來亨自然不敢小覷了。
“闖王,既然如此咱們得早做打算了。”
張長庚鄭重道:“陜甘綠營戰力強大,清廷又已經調遣各省綠營兵封堵淮西。”
“要是我軍繼續待在淮西一旦各路清軍到位將我軍封死在這里。”
“恐怕陜甘綠營一到我軍就要敗北了!”
此言一出,佘加日、王從新、高一虎等人也是點了點頭。
闖軍論起戰力其實并不遜色于同出西北的陜甘綠營。
可問題是淮西的老闖軍只有八千。
這八千人還是用桐柏山中練出來的湖廣新兵湊數才能得到了兵力。
正在的老闖軍在淮西只有區區五千人了。
就算加上郝搖旗的西路兵馬。
闖軍的兵力也不過一萬出頭其中老闖軍更是不滿萬。
就這么點人清廷但凡調兩萬陜甘綠營來闖軍便很難戰勝。
畢竟張勇這些西北漢將也不是省油的燈。
所以為了穩妥起來闖軍必須要動身離開淮西。
確保能夠避開和陜甘綠營的正面決戰!
然而李來亨聞言后卻是微笑道:“既然陜甘綠營還沒有進入淮西那么我軍便不急于離開淮西。”
“畢竟孤的大軍剛剛整編,淮西子弟們尚未能形成真正的戰力。”
“所以我軍在淮西繼續休整練兵為好。”
剎那間,張長庚、佘加日等人心中一驚。
“闖王,現在山東綠營南下,江南綠營北上。”
“清廷明擺著是要依托河防將我軍困在淮西。”
“此時若是不走,一旦清廷的計劃得手。”
“恐怕我軍再想走就難了!”張長庚連忙道。
“張總督,你高看清廷的實力了。”
李來亨冷笑道:“南守淮西,北守黃河,東守運河,西守沙河。”
“此策雖然高明但是數千里的河防百密終有一疏。”
“以清廷的兵力根本不可能將這么長的河防填滿。”
“本王只需略施小計便能帶領大軍突破河防。”
“所以你們無需擔憂,安心練兵籌糧就好。”
“等郝搖旗東歸,陜甘綠營進入淮西后。”
“本王再帶你們好好地和韃子打上一仗!”
清廷依托河防封堵闖軍的戰略雖然看起來嚇人。
但實際上的效果嗎清廷不清楚,闖軍也不清楚,天下人更不清楚。
可李來亨卻是一清二楚的。
淮河、運河、黃河、沙河、賈魯河等河流雖然能夠形成對淮西的天然包圍網。
但其河防戰線卻延綿數千里!
這么長的戰線沒個幾百萬兵馬他能填滿嗎?
人家小胡子在東線捏著三百萬兵馬都顧頭不顧腚。
曼不群拿著百萬兵馬守幾百米寬的第聶伯河都能被毛子遛進去好幾個橋頭堡。
就咱大清的實力他能守住這么長的河防?
這曾國藩帶著幾十萬兵馬用洋槍洋炮洋技術都沒辦成的事。
咱大清要是現在能辦成了。
李來亨直接抹脖子算了!
所以清廷要守河防就讓他守去。
反正幾十萬兵馬的消耗不耗白不耗。
等闖軍兵練好了李來亨隨便找個地鉆出去讓清廷哭就行了。
戰線這玩意看看就好。
這特么一戰二戰才玩得轉的東西。
我大清現在想玩這不是在自取其辱嗎?
當聽完李來亨之言后。
張長庚和佘加日等人也是緩下了心來。
既然闖王都說沒問題了闖將們自然也沒什么意思了。
于是在新年來臨之際。
闖軍在鐘聲中度過了平靜地一年。
兩萬多闖軍在淮西包起了餃子舒舒服服地過起了大年。
而各路清軍則在滿清迫切的詔書下夜以繼日地緊趕慢趕。
試圖占據數千里河防的各處要點好將闖軍堵截在淮西。
在闖軍主力過大年之時。
面對清軍的壓力。
郝搖旗也是率領西路闖軍退出了河北向著淮西之地前往。
經過幾天的急行軍后。
西路闖軍不僅給李來亨帶來上萬兵馬。
而是也帶來了兩位不速之客。
“慶陽王馮雙禮。”
“秦王世子孫征淳。”
“見過闖王!”
蒙城門口,馮雙禮和孫征淳風塵仆仆地向著李來亨行禮。
當看到這兩位西營的核心人物李來亨不禁大喜過望。
“慶陽王,世子,里面請!”他連忙道。
鐺的一聲。
蒙城之中,李來亨帶著新年的喜慶和馮雙禮二人碰了酒杯。
闖軍眾將也紛紛向著二人舉杯。
隨著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眾人也是清楚了二人的情況。
“闖王!我父昔日坐擁西南手握數十萬兵馬和韃子分庭抗禮。”
“如今卻徒為天下人所笑。”
“我父雖去,但征淳不服。”
“所以想請闖王派人送我去夔東。”
“征淳愿回西南重整大西河山,率十萬西營大軍相助闖王共抗韃虜!”
孫征淳少年英姿雙眼炯炯道。
此言一出,闖營眾將也是紛紛點頭。
孫可望昔日也曾經風光無限令萬人敬仰。
如今卻只留下了罵名。
對于他和李定國之間的事情闖營眾人也是神情復雜。
畢竟闖營雖然也聯明抗清。
但是闖營尊李自成為先帝,奉高桂英為太后。
現在更是摒棄了明朝旗號。
打起了‘奉天倡義大元帥’的旗幟。
而李定國聯明抗清后卻坐視永歷朝廷搗毀張獻忠的太廟。
又縱容袞袞諸公迫害西營的老兄弟。
如此行為闖營眾人的心里又豈能適應呢?
可是話又說回來。
李定國對不住西營但孫可望卻偏偏投了敵。
他那頭發一剃又豈能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天下呢?
孫李之間的種種令人唏噓。
不過舊事已去孫李二人都已經死了。
闖營眾人也在感慨兩聲后別再無其他。
對于孫征淳的要求李來亨自然是欣然同意。
只是如此一來在西南還在觀望的吳三桂可就要苦了!
“吳三桂,你要是再不反就來不及了!”
李來亨看著孫征淳和馮雙禮二人戲謔地自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