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做理想遠大之人(1)

神話二則

精衛填海

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洨①。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②。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湮于東海。

夸父逐日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③???,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注釋】

①烏:烏鴉。文首:“文”通“紋”,頭上有花紋。洨:通“叫”,叫喊。

②少女:小女兒。

③逐走:賽跑。

【品評】

《精衛填海》記述了炎帝的小女兒到東海游玩,不慎被溺,死后化為鳥,名叫精衛,為了填平東海,精衛常常不辭辛苦銜樹枝和小石塊投到東海中?!犊涓钢鹑铡穭t講述了夸父和太陽賽跑,卻被渴死在路上的故事。這兩則故事雖然內容不同,但反映的精神實質卻是一樣的:它表達了古代勞動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堅忍不拔的奮斗精神和宏偉志向,以及百折不回、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斗爭精神。

《精衛填?!泛汀犊涓钢鹑铡愤@兩則神話故事流傳甚廣,婦孺皆知。從古到今,精衛和夸父的事跡一直感動著無數的仁人志士,促使他們從失敗中奮起,去爭取最后的勝利。

失敗是什么?失敗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即使面對一切的不幸,但只要永不屈服,勝利就會來臨。根據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傳》記載,左丘明是在失明后才寫成《國語》這部不朽巨著的。司馬遷之所以取得成功,是他對目標一往無前的冷靜堅持。金錢,職位、權勢固然重要,但它們都無法與卓越的精神力量和堅韌的品質相比較。有了堅持不懈的精神,就沒有什么事情做不成,世界上沒有什么東西能抗拒這樣一種堅定不移的意志力。

勸學(節選)

荀子

君子曰①:學不可以已②。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③;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④;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⑤。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⑥。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⑦;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⑧。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⑨;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⑩。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注釋】

①君子:有道德有學問的人。

②已:停止,廢棄。

③青:一種深藍色染料。藍:藍草,葉可制染料。

④中(zhòng):合乎。輮(róu):用火熏木使之彎曲。規:圓規。

⑨槁:枯。暴(pù):同“曝”,曬。

⑥礪(lì):磨刀石。參:同“三”,多次,一說檢驗。省:反省。知:同“智”。過:過失。

⑦須臾:片刻,一會兒。

⑧跂(qì):踮起腳跟。

⑨招:招手。見者遠:很遠的人都能看見。

⑩彰:清晰。

假:憑借。

楫:船槳。能:同“耐”。絕:橫渡。

神明:指高度的智慧。

跬(kuǐ):半步。

騏驥(qíjì):良馬。

駑(nú)馬:劣馬。駕:一日的行程。舍:停止。

鍥(qiè):雕刻。折:切斷。

螾:同“蚓”,蚯蚓。利:銳利。一:專一。

跪:腳。螯(áo):螃蟹的第一對腳,形似鉗。

【品評】

荀子的《勸學》較長,這里節選的是其中最精彩的部分。

在文章中,作者旁征博引,對為學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生動有力地闡明了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的態度、途徑、方法。

文章第一段首先開宗明義地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第二段以正面的闡述和形象的比喻說明了學習的重要作用。第三段在前面兩段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基礎上,分析了學習應持有的態度和采用的方法:積累,堅持不懈,用心專一。

學習,是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即使天資聰穎,如果不學習也不會成才。東晉的大書法家王羲之練字非常認真,他的妻子見他經常因寫字廢寢忘食,就特意煎了碗糯米粑,連同一碟熬化了的米糖送至書房,并叮囑他趁熱吃了再寫。結果王羲之因專心過度把黑墨當米糖吃了,還一個勁地說甜。正是這種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為學精神,才成就了王羲之一代書圣的美名。

龜雖壽

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①;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②。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③;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④。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⑤;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⑥。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注釋】

①竟:盡,終結,此指死亡。

②騰蛇:叉作“媵(téng)蛇“,傳說中的龍類動物,據說這種神蛇能騰云駕霧飛行。

③驥(jì):千里馬。櫪(lì):馬槽。

④烈士:重義輕生、有雄心壯志,要建立功業的人,這里是詩人自指。曹操此年53歲。故日暮年。已:止。

⑤盈:滿、長;縮:短。盈縮之期:指人生命的長短。但:只。天:天命,指自然。

⑥養:保養。怡:愉快。養怡之福:樂觀地保養身體帶來的好處。永年:長壽,益壽延年。

【品評】

這是一首以抒懷言志為主的詩,表達了作者不信天命、積極進取的樂觀精神。

曹操寫這首詩時已53歲,所以詩一開頭便無限感慨地吟道:“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鄙颀斂v使能活到3000年,但難免一死,何況有限的人生呢?但作者并沒有效仿漢末文人感嘆浮生若夢、勸人及時行樂,而是慷慨高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币陨狭四昙o的千里馬自比,雖然形老體衰,屈居櫪下,但胸中仍然激蕩著馳騁千里的豪情。老是老矣,但一顆勃勃雄心永遠不會消沉,一種對宏遠理想的追求永遠不會停息。

曹操這首詩以其內在的樂觀奮發、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震蕩著天下英雄的心靈,在中國文學史上閃耀著奪目的光彩。

據《世說新語》記載:東晉時代重兵在握的大將軍王敦,每酒后輒詠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擊打唾壺為節,壺口盡缺。

登鸛雀耬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品評】

這首詩融情于景,表達了作者一種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詩的前兩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寫的是登樓望見的景色。詩人用極其樸素、淺顯的語言,高度形象地概括了進入廣大視野的萬里河山。“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兩句即景生意,表達了詩人向上進取的精神、高瞻遠矚的胸襟。

社會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也在不斷地進步,每一個人要想追上社會前進的腳步,就必須不斷地充實自己,銳意進取。朱熹在《答鞏仲至》中曾說過“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這句話,一個人不論在事業上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都應該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對待寫作的態度十分認真,每當他寫完一篇,就貼在墻上,仔細檢查,直到覺得無可挑剔以后,才拿出來給別人看。有了這精益求精、不斷追求進取的精神,一個人才會有更大的成就。

秋詞二首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①。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②。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知春色嗾人狂③。

【注釋】

①寂寥:寂靜,空曠。春朝:春天的早晨。這里指春天。

②排云上:沖云直上。排:推開。

③嗾(sǒu):教唆。

【品評】

這兩首詩的可貴,在于詩人對秋天和秋色的感受與眾不同,一反過去文人的悲秋傳統,唱出了昂揚的勵志高歌。

第一首贊美秋氣,作者不說秋天荒涼寂寞,而說秋天比那萬物萌生、欣欣向榮的春天要好,強調秋天并不死氣沉沉,而是很有生氣。他指引人們看那振翅高舉的鶴,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矯健凌厲,奮發有為,大展鴻圖。顯然,這只鶴是獨特的、孤單的。但正是這只鶴的頑強奮斗,沖破了秋天的肅殺氛圍,為大自然別開生面,使志士們精神為之抖擻。這只鶴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奮斗精神的體現。

第二首歌詠秋色,前二句詩人只是如實的勾勒其本色,顯示其特色,明凈清白,有紅有黃,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閑淡的情韻,泠然如文質彬彬的君子風度,令人敬肅。后兩句襯托出詩旨,以秋色的肅然深沉象征自己的清白情操。

立志,是通向成功之路的奠基石,不立志,就會失去奮斗的目標。人貴立志,只有立定遠大的志向,才能建功立業。項羽沒有少年時代“彼可取而代也”的豪言壯語,便不會成就滅秦的壯舉;周恩來少年時代便有“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宏遠志向,最終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立志能喚醒人們為理想而奮斗的英雄氣概和高尚情操,獲得深刻的美感和樂趣。

陋室銘

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③;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④??梢哉{素琴、閱金經⑤。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⑥。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⑦。

【注釋】

①名:著名。靈:顯靈。

②斯:這。陋室:簡陋的居室。馨(xīn):香。這里指品德優秀。

③苔痕上階綠:正常的語序是“綠苔痕上階”。階,臺階。草色入簾青:正常的語序是:“青草色入簾”。入,映入。

④鴻儒:大儒,博學者。白?。浩矫?。

⑤調(tiáo):演奏。素琴:沒有裝飾的琴。金經:道教的書籍。

⑥絲竹:弦樂和管樂。代指浮華的音樂。案牘:官場公文。勞形:使身體感到疲倦。

⑦南陽諸葛廬:三國諸葛亮未出山時,隱居于南陽的草屋中。西蜀子云亭:西漢文學家揚雄,字子云,家在成都西南,取名“草玄亭”。何陋之有:有什么簡陋不簡陋呢?

【品評】

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銘文。

開篇幾句運用詩歌中常見的比興手法引出陋室?!吧讲辉诟摺?、“水不在深”比興陋室,“有仙則名”、“有龍則靈”則比興陋室之德。寫陋室之陋是為了襯托室中主人之賢,而寫室中主人之賢,正好說明陋室不陋,這是一種相反相成的關系,以下寫室內外之景、室中人、室中事,句句扣住“陋”字,而又不離“德”字?!疤凵想A綠,草色入簾青”是寫室內外之景,精切地傳出陋室的佳處,為敘寫陋室中的人和事創造了適宜的環境?!罢勑τ续櫲?,往來無白丁”寫室中人,側重寫與朋友的交往,借以顯示作者身分的高貴和性情的高雅。“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四句寫室中事,表現身居陋室的雅趣,足見作者行事不陋。最后引證古人、古跡、古語作結。

在文中,作者把自己艱苦的生活環境描繪成清靜脫俗、逸豫高雅的世界,從而寄寓了他志存高遠、不肯隨波逐流的思想感情。古人有“安貧樂道”的說法,他們把精神的、理想的追求看得比物質的追求更重要,“不為窮變節,不為賤易志”。

烏江①

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②。

【注釋】

①烏江:即今安徽和縣烏江浦。詩題一作“夏日絕句”。

②項羽: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蘇宿遷)人。秦末起兵,率八千江東子弟,逐鹿中原,日益壯大,號西楚霸王。后與劉邦戰,被圍垓(gāi)下,敗走烏江,烏江亭長勸他渡江,他說無臉見江東父老,遂自殺。江東:今長江下游地區。

【品評】

這首詩通過項羽事,批判了宋執政者貪生怕死、投降逃跑的卑劣行為,詩作把“人杰”與“鬼雄”對比,也表現出了詩人豪放高亮的胸懷與氣節。

李清照“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兩句,直述自己對死生的看法:活著要做一個出類拔萃的人,死了也要當鬼中的豪杰?!爸两袼柬椨?,不肯過江東”兩句,作者認為項羽不肯過江東,正是依循了上述原則,所以值得后人欽佩。全詩洋溢著豪邁的英雄氣概。

滿江紅

岳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①。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②。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③。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④。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⑤!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⑥。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⑦。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⑧。

【注釋】

①怒發沖冠:形容大怒時頭發豎起,將帽子往上頂。憑:倚靠。瀟瀟:急驟的雨聲。

②抬望眼:抬頭遠望。長嘯:撮口激氣發出清而長的聲音。

③塵與土:形容微不足道,是自謙之詞。八千里路:指道路遙遠。云和月:意謂披星戴月,轉戰南北。

④等閑:隨便,輕易。悲切:悲痛。

⑤靖康恥:指北宋滅亡的恥辱。靖康是宋欽宗的年號。

⑥長車:指戰車。賀蘭山:在今寧夏和內蒙古交界處。這里泛指宋、金邊境的界山。缺:指山口。這兩句意謂要駕著戰車長驅北上,踏過邊界關山,收復失地。

⑦胡虜、匈奴:泛指敵人。

⑧收拾:整頓,整理。天闕:宮殿前的樓觀。朝天闞:指朝見皇帝。

【品評】

這是一首氣壯山河、激動人心的愛國詞。詞中表現了英雄岳飛不愿虛度年華、迫切要求建功立業、報仇雪恥、收復國土的雄心壯志。

上片抒懷。起句“怒發沖冠”突兀不凡,對侵略者的滿腔怒火勢不可遏。“抬望眼”三句壯懷激烈,交織著對敵人的仇恨,對朝廷茍安的不滿,透露著作者內心抑郁難申、壯志難酬的愁懷。“三十功名”以下回顧自己的戰斗歷程,表現了作者以恢復中原為己任,為復國大業只爭朝夕的進取精神。

下片述志。作者牢記靖康之恥,誓欲“饑餐胡虜肉”,“渴飲匈奴血”,對戰勝強敵充滿了自信。全詞以“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作結,抒發了作者報仇雪恥、還我河山的愛國壯志,氣足神完。

明朝大學者王守仁說:“不立志、就像是沒有舵的船。沒有嚼子的馬,隨意流蕩。”“志不強者智不達”,只有志向堅定才能給人以無窮動力,最終功成名就。

中呂·山坡羊

宋方壺

青山相待,白云相愛,夢不到紫羅袍共黃金帶。一茅齋,野花開,管甚誰家興廢誰成???陋巷簞瓢亦樂哉!貧,氣不改;達,志不改。

【品評】

這是一首抒寫隱逸情趣的小令。開頭二句將“青山”與“白云”擬人化,流露出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第三句緊承一二句而來,與前兩句形成鮮明比照,表現出作者對功名利祿的蔑視,“一茅齋”三句,進一步交待了隱居的環境,抒發對現實的不滿情緒。最后,作者以古代安貧樂道的前賢顏回自況,并表白了自己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的貧士志氣。

復庵記

顧炎武

舊中涓范君養民,以崇禎十七年夏,自京師徒步入華山為黃冠①。數年,始克結廬于西峰之左,名曰復庵。華下之賢士大夫多與之游,環山之人皆信而禮之。而范君固非方士者流也②。幼而讀書,好《楚辭》;諸子及經史多所涉獵。為東宮伴讀③。方李自成之挾東宮二王以出也,范君知其必且西奔,于是棄其家走之關中,將盡厥職焉④。乃東宮不知所之,而范君為黃冠矣。

太華之山,懸崖之巔,有松可蔭,有地可蔬,有泉可汲,不稅于官,不隸于宮觀之籍⑤。華下之人或助之材,以創是庵而居之。有屋三楹,東向以迎日出⑥。

余嘗一宿其庵。開戶而望,大河之東,雷首之山蒼然突兀,伯夷叔齊之所采薇而餓者,若揖讓乎其間,固范君之所慕而為之者也⑦。自是而東,則汾之一曲,綿上之山出沒于云煙之表,如將見之,介子推之從晉公子,既反國而隱焉,又范君之所有志而不遂者也⑧。又自是而東,太行、碣石之間,宮闕山陵之所在,去之茫茫,而極望之不可見矣,相與泫然⑨。

作此記,留之山中。后之君子登斯山者,無忘范君之志也。

【注釋】

①中涓:內侍太監。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黃冠:原指道士的裝束,這里借指道士。

②禮:尊敬。方士:方術之士。古代自稱能訪仙煉丹、長生不老的人。

③涉獵:泛泛地接觸和了解。東宮:借指太子。

④李自成之挾東宮二王以出:1644年5月,李自成撤離北京時,將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及永王朱慈炤都帶走了。厥職:他的職責。厥,其,他的。

⑤隸:屬于。宮觀之籍:道士們管轄的范圍。宮觀,道士們居住的地方。

⑥楹(yíng):柱子,這里引申為房屋一間。

主站蜘蛛池模板: 稷山县| 泊头市| 临高县| 涟水县| 定南县| 乌兰察布市| 广昌县| 调兵山市| 航空| 资溪县| 冀州市| 平昌县| 遂川县| 图木舒克市| 黔南| 淮阳县| 嘉义市| 大洼县| 内丘县| 阳谷县| 历史| 泰安市| 昌宁县| 基隆市| 张北县| 舞阳县| 曲松县| 繁峙县| 新余市| 东辽县| 嘉鱼县| 桐柏县| 临泉县| 崇仁县| 新昌县| 松阳县| 荥阳市| 怀化市| 陆川县| 蒙自县| 龙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