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爆發
- 大唐:救命,我爹是李賢!
- 罪孽9999
- 2041字
- 2024-10-04 11:40:44
天后在后來想了想,又將兩個匭櫝移到了朱雀門外。
畢竟,御史臺的外墻,普通人也難接近。
騫味道讓侍御史魚承曄獨掌匭櫝,四把鑰匙只在他身上有一份。
所有匭函魚承曄獨自過目,直接稟報二圣,這就是理匭。
備用的鑰匙,只有二圣手中有一份。
真化折沖府護著侍御史韋月將、殿中侍御史魏元忠一路抽絲剝繭,抓住幾個嫌犯,引來無數明槍暗箭,卻讓真化折沖府一一化解。
主持此事的人物在韋月將、魏元忠到來前服毒自盡。
主事人是個庶人,名不見經傳的韋洵,是廬陵郡王妃韋氏的胞弟、普州參軍韋玄貞之子。
人人都以為皇太孫李恒會暴跳如雷,卻發現李恒視若無睹,平靜得嚇人。
二圣一句話沒有,刑部、大理寺已經出手,那些涉案官吏的家眷全部打包送安西都護府。
普州參軍韋玄貞被就地除官,押解安西都護府途中遭遇山賊,人頭落地,還少了一只左耳。
吉州,廬陵城。
得到消息的廬陵郡王妃韋氏,悍然召集了吉州折沖府,打出了“清君側”的口號,矛頭對準皇太孫李恒。
“皇太孫李恒,蒙蔽圣聽,殺我父親、兄弟,此仇不共戴天……”
李哲一臉苦笑,看著韋氏發飆。
他都不知道,韋氏什么時候控制了吉州折沖府。
轉念一想,李哲忽然覺得,頭上的垂青珠九旒袞冕顏色似乎很環保。
再聯想自家兄弟幾人個個俊秀,長子李重福卻格外丑陋,李哲默默低頭。
要想生活過得去,哪怕頭上戴點綠。
發妻趙氏慘死時,他不敢為其求情,身負無情無義的名聲,韋氏能嫁他這二鍋頭已經給他臉了,還能咋地?
“噗!”
志得意滿的韋氏臉色突然一變,一口烏黑的血噴了出來,幸虧有侍女攙扶才沒倒下。
李哲臉色一變,大口烏血狂吐。
想起來了,召集人馬前,正好吃了最后一頓包圓。
誰想到,吃了幾年的包圓,竟然能索命!
腹痛如絞,李哲的眼角余光,看到志得意滿的皇太孫監門副率章懂尚,帶著包圓鋪子的掌柜負手而立,一時竟躊躇滿志。
從四品上皇太孫監門副率的銅隨身魚符亮出,吉州折沖府立刻改變立場,果毅都尉拔刀斬了折沖都尉的人頭立功。
章懂尚笑嘻嘻地踱到痛苦掙扎的李哲夫婦身邊:“廬陵郡王、廬陵郡王妃,被暗算的滋味好受嗎?”
“不瞞你們,在子陽城,你們吃的第一籠包圓就是我親手包的。”
章懂尚一招手,廬陵郡王府的奶娘,牽著丑陋的李重福站到他身后。
“廬陵郡王這一脈,將由世子李重福承襲,二圣有詔,李重福降等為吉國公,賜長安城崇仁坊府邸。”
李哲慘笑。
好歹這一脈香火傳承下來了。
李重福究竟是不是自己的親生血脈,這一筆糊涂賬到黃泉路上慢慢問韋氏吧。
-----------------
吉州的動蕩被平息,廬陵郡王、廬陵郡王妃合葬在廬陵縣,吉州折沖都尉的人頭八百里加急送到大明宮。
宣政殿嘩然。
從查出刺殺案主使是韋洵起,廬陵郡王、廬陵郡王妃的下場就已注定。
可誰也沒想到,皇太孫的報復來得如此猛烈。
廬陵郡王李哲被貶到子陽城時,皇太孫的人就已經布置到郡王府旁邊。
由此看來,普州參軍韋玄貞遭遇的,九成不是真正的山賊。
黃門侍郎裴炎脊背發涼,不知道自己哪天步李哲后塵。
皇太孫這睚眥必報的性子,不能讓他徹底倒臺,就等著被鞭尸吧。
偏偏從刺殺案之后,風向神奇地偏向李恒,連一向強硬的天后,對李恒的作為也閉口不談了。
突厥方向,解事可汗阿史那骨咄祿、疾風可汗阿史德元珍糾集五萬兵馬,再度樹起大旗反叛大唐。
宣政殿內,一時竟找不到適合為總管征討突厥的大將。
吏部侍郎裴行儉病卒,朝中將領不少,卻沒有獨當一面的能力,甚至還有張玄遇那種刀槍從來沒開張的將軍。
太子李賢開口:“臣無德無能,竊居高位,遇事束手無策,自請退太子之位,愿為大唐一親王。”
束手無策當然是借口,李賢只是明確要脫去太子身份的桎梏,讓皇太孫李恒成為唯一的儲君。
大臣們議論紛紛,天皇沉默了十息之后開口:“準。皇太孫十日內入主東宮,東宮僚屬、衛率、宮人、內給使全部更換,由皇太孫遴選。”
這個待遇,就是當年的廢太子李承乾都沒有過。
李恒舉笏:“臣李恒有奏,突厥之亂早有預料,不必慌張。征討將領的人選,臣舉薦太子右衛率郭元振,此人用兵不拘一格。”
“當然,這也是有備無患之意。依臣判斷,阿史那骨咄祿、阿史德元珍的叛亂很快就自行平定了。”
尚衣奉御武承嗣忍不住出班舉笏:“臣武承嗣有奏,皇太孫這‘自行平定’的話純屬無稽之談。”
吏部郎中王方慶出班:“臣王方慶沒有針對的意思,只是皇太孫舉薦這郭元振,從來沒征戰過,怎么就能獨當一面了呢?”
“王郎中的意思,殿中侍御史婁師德面對吐蕃時,有征戰經驗了?”李恒這例子舉得讓人啞口無言。
同樣是從來沒征戰過,郭元振和張玄遇就不能同日而語,只不過這話不好明說。
世間總有天才的存在。
“八百里加急!燭龍可汗燭龍渾、蘇農可汗、東皋蘭可汗、執失可汗、燕山可汗等十八可汗,圍毆叛逆阿史那骨咄祿、阿史德元珍,誅二賊酋向大唐請功!”
驛卒急促奔入宣政殿。
武承嗣覺得,老臉仿佛被人狠狠抽了一耳光,辣、痛、臊。
他的質疑,被現實的大耳刮子打得粉碎。
該死,阿史那骨咄祿、阿史德元珍兩個廢物,就不能多撐一天再死嗎?
御史中丞楊再思出班舉笏:“臣楊再思為大唐威加海內賀,為皇太孫睿智賀!”
都到這個時候了,楊再思不再顧忌暴露自己依附皇太孫的事實。
事到如今,大唐還能拉得出比李恒更合適的儲君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