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別人似乎總是愛對你說“你都老大不小了”?
譬如,或許你周圍的人,常常對你說“你都老大不小了,不能再像這樣,不然……”
他們可能說,“你都老大不小了,應該出去找工作了,而不是成天這樣子賴在家里,哭哭啼啼的,還要父母養著你!我們不在了,誰來養你?”
“你都老大不小了,該結婚了,不能再耗著了。你想做老姑娘,打一輩子光棍嗎?”
“你都老大不小了,還這么一天到晚哭哭啼啼,在家里混吃喝!”
“你都老大不小了,不能老要人家男朋友來哄著你,又不是小孩子了,成天哭哭啼啼的,以后誰跟你在一起會幸福?”
“你都老大不小了,不能再這么懶,賴在家里。也不是光懂道理了就行,不然以后誰會要你?”
“你都老大不小了,這個道理,你總該懂了吧?”
“一天到晚這樣哭哭啼啼像什么樣子?連小娃娃都不會像你這樣!”
“你都老大不小了,該長點心了,不能老這么跟小孩子似的,也該做家務,該出去掙錢,該有點責任心了!”
“你都老大不小了,因為得了這個怪病連工作都丟了,父母養著你,你還要怎么樣?”
“你都老大不小了,這么大的一個姑娘了,該懂事了,這些東西應該懂的!他算是你什么人?我不信,你離了他就不能活了?男人靠不住!”
“你別以為你還小!你老大不小了,再這么耗著,再這么在家里,這樣子,啃老,吃父母的,以后哪個人還會要你這樣的?哪個工作單位要你這樣的?磨磨嘰嘰,沒長大,跟個小孩子似的!”
“你不是小孩子,要有點成年人樣!以后才有人要你!你這個樣子,還有什么未來,還有什么希望你這輩子完了,跟個垃圾桶似的,就等著沒人要你吧!”
“老大不小了,還是這么個跟豬狗一樣的廢物!吃你父母的,不知感恩,還要吸你父母的血!你都已經老大不小了,還這么沒出息,你這樣一個廢物垃圾桶,怎么不死去?”
不到二十歲的我,也常聽人說,你已經老大不小了,這個道理早就應該懂了。
——然而,無論你是三十歲、四十歲、五十歲、六十歲,還是七八十歲,年齡都不應該成為你被人指責的理由。
事實上,這個世界上從來就沒有一個年齡可以說是真的“老大不小了”。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心里,都住著一個小孩。
但是,抑郁癥本身絕不等同于“巨嬰心理”。驅使我們患上抑郁癥的,往往是某種情感的泛濫或缺失。
比如,如果你的內心存在安全感的缺失,你就可能會有恐婚、自閉、恐懼起床、恐懼出門、恐懼被人詢問某些問題等等現象。
如果你有悲傷心理,你可能會覺得自己被內心的悲憤所吞沒;如果你有愧疚感,你可能會一整天都感到內疚,覺得自己對不起他人,對不起這個世界,覺得自己是個廢物,是個禍患。甚至,你還可能會因為愧疚而想要除掉自己,想要自殺。
你還可能處于極度的恐懼里,也許是對你未來的恐懼,也可能因為擺脫不了的過去,而想要結束你的生命;更有可能,你心里五味雜陳,處在各種情緒所組成的矛盾的漩渦里掙扎。
而它們,或帶走你的希望,也可能一點點剝奪你對未來的期待。更有甚者,它可能會帶走你的靈魂,讓你徹底失去活著的方向和目的,最終促使你去了結你自己。
實際上抑郁癥的心理癥狀,與你現在的年齡是多大無關。
事實上,抑郁癥可發于任何年齡段的人類。并沒有一個年齡可以限制某人患有抑郁癥。你可能是十幾歲的少年,也可能是八九十歲的老人,一切皆不可貌相。
而那種心理也可能來源于你過去任何的經歷。這段經歷,可能是不久前的,也可能是很早以前,甚至是一兩歲的記憶中的。
沒錯,它可能來源于你孩提時代最早的記憶,也可能來源于你生活中的一個打擊。有的時候,一個人童年的創傷,真的需要一輩子去治愈。
而真正掌管我們這些情緒的,是我們內心的那個孩子。
如果你童年被忽視、被欺凌、被詆毀、被批評、被辱罵,童年時內心缺乏一個真正的靠山的話,那么你的一生都可能存在內心安全感的缺失。一個缺乏安全感的人,往往會懼怕成長,渴望認同和庇護,認為自己做人的存在感偏低。
如果你曾經被辱罵、被詆毀、被誣陷,失去了價值感,或是你可能做了對不起某人或者環境、世界的事,或是有不為人知的秘密經歷,讓你感到嚴重的愧疚,你失去了自我價值感和自我認同,那么你可能會長時間處于愧疚的深淵中,從而仇恨自己,故而你可能會想要自殘,或者想去結束自己,認為你生命的結束,會使世界變得更好。
或者,你曾經可能失去了心愛之物,譬如你的寵物等。你也許經歷過與你關系親密、在你心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的離開;或是你曾失去了某段快樂的經歷,那么,你的心里極有可能會產生心理陰影,促使你難以走出悲傷。
當然,更有可能,由于你的成長環境很復雜,所以,你患上抑郁癥的原因,可能是多種多樣的。
當然無論如何,現在最重要的是,怎樣學會與你的抑郁癥分離。
人們總愛問我患上抑郁癥有多久了。
真正開始患上抑郁癥的不是現在的你,而是曾經的你。——當然了,這個“曾經”也有可能是從你出生時就開始,一直持續到了現在。
實際上,無論你年齡多大,你都無需為你患有抑郁癥而感到愧疚。我說過,抑郁癥并不是年輕人或青少年的專利,抑郁癥可能發于在任何一個年齡段的人群。
我的心里也住著一個小孩,是一個缺乏安全感的小孩。
我的確有強烈的恐婚心理——我發自內心害怕成為一個成年的女人,而淪為男人手下的奴隸;我害怕會被男人虐待,害怕不被尊重,害怕失身,害怕守活寡,害怕成為寡婦。因為我害怕走我母親走過的傷心的路。
我害怕別人問我多大了,因為我的內心受過傷,不愿意記起自己是什么時候來到這個世界的。
在我八歲時,有一天晚上,我母親在絕望中對我說:“這就是我們的命哪,誰也改變不了。咱們做了女人,有什么辦法,女人就是這樣子的。”
我認為母親不會這樣說,畢竟,我的母親并不是一個沒有見識、固步自封的農婦。她當時也處在極度的悲傷中,她是為我父親當年拋棄了她。
然而,八歲的我卻在那個瞬間真真實實地感到從未有過的孤絕,因為那時我已經明白我和我的母親不管性格多么迥異,從周圍人的態度,從母親的情況,我都確定,自己的命運已經注定了,它不可改變,我沒有任何希望。
從那時起,我就很害怕我將來會結婚。我從三四歲起就害怕我的父親;自那時起,我就真正開始害怕一切的男人了。
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我小學畢業。在我讀初一時,班上一個調皮的男生造謠說,我和另一個男生戀愛,說我引誘了那個男生,主動寫過紙條給他。這件事,幾乎讓全班同學都知道了。
我害怕全班同學都覺得我是個綠茶女,是個狐貍精。我并不喜歡那個男孩,我從未喜歡過他,甚至可以說,他是我在班上最不喜歡的男孩了。
我恨不得鉆到地縫里,或者干脆死掉算了。
我小時候,我的外祖父母吵架,把我一個人關進房間。他們平時在家里對我的態度很冷漠,甚至因為我父母的恩怨而罵我。我既沒有玩伴,我的童年也缺乏母親的陪伴和父親的溫情。
也許我經歷的苦難很普通,但是世界上并沒有什么苦難的程度可以限制某人患有抑郁癥。一個看似成長順利,甚至可能是看起來沒有什么挫折的孩子,也是可能患上抑郁癥的。
因為,抑郁癥由多方面的因素導致,甚至可能是遺傳因素。我父親曾經患有強迫癥;而在我父親所成長的那個家族里,他的兩個姐姐,也就是我的兩個姑姑,還有我的祖父,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