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炎回到自己的辦公室拿出手機讀書軟件搜索南懷瑾,發現他的書確實都非常受歡迎,不是被評為神作,就是被評為好評如潮。高炎從上到下瀏覽一遍,決定先看《老子他說》,然后再看《莊子南華》,之后再看《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
尤其是最后那本《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只看書名就讓高炎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特別想知道人怎樣才能長生不老,關鍵一點是高炎這時忽然想到自己那方面不好使的事,是不是也能通過靜坐修道給修煉好,這是高炎看到這本書的第一想法,如果能神不知鬼不覺在沒有任何人知道的情況下,把身體修煉好,豈不是意外之喜。
因此,高炎非常想看《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這本書,但高炎又不準備先看這本書,他想看看南懷瑾講的道德經和莊子,他想先明白道是什么,然后再研究靜坐修道,如果連道都不知道是什么,又怎么去修。
而道家講的道,似乎只有老子和莊子最出名,當然,高炎也只知道老子和莊子,其他道家老祖高炎還不認識。
點開《老子他說》這本書,看完編者的話和出版說明,高炎正式開始研究道德經,《老子他說》的第一章正是解讀道德經的第一章,然后高炎看了一下目錄,發現《老子他說》正好也是八十一章,和道德經相對應,一章解讀一章。
只翻看了幾頁,高炎就發現南懷瑾確實不一般,講的和其他人不一樣,他記得以前看道德經的譯本,有人把“道可道”第二個道解釋成說明,講清楚。但南懷瑾卻說唐宋之后才用“道”來表示說話,春秋戰國時期,表示說話都用“曰”,所以第二個“道”肯定不是說話的意思,而“道”在春秋戰國時期,只有三種含義,一種指具體的道路,一種指抽象的法則、規律,一種指形而上的道。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蹦敲?,“道可道,非常道”,究竟如何解釋呢?
南懷瑾非常有意思,他說只有親見老子,才能問清楚。不然都是后人的解釋。但無論如何解釋,能說通就行,并不影響研究道德經這本書。
看到這里,高炎覺得南懷瑾解讀的還挺有道理,就像有人說,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讀道德經都會有自己的感悟,究竟是不是老子的本意,老子也不會在意,老子只是想把自己的思想留存下來,究竟后人能理解多少,那不是老子的事,那是后人的事。
而此時,高炎對道德經第一句話也有了自己的理解,他覺得“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應該是指大道是有跡可循的,有規律的,只是這個規律不是尋常的規律。
高炎覺得自己的理解也有道理,心里很是滿足,接著又向后讀了起來。
連續讀了三天,高炎終于將《老子他說》這本書看完,接著便開始看《莊子南華》。
這天中午午休時,張旭陽來到高炎辦公室溜達聊天,一進門便問:“哥,看南懷瑾的書了嗎?”
見到張旭陽,高炎放下手機伸了個懶腰,然后說道:“看了三天,剛把《老子他說》這本書看完。”
“覺得這書怎么樣?”張旭陽坐下后好奇的問道。
高炎想了想,說道:“南懷瑾大師確實非常博學,道、佛、儒各家思想都有很深的理解,在解讀道德經的同時,引經據典,講解透徹,看完之后確實能夠理解道德經的主要內涵?!?
張旭陽虛心的請教道:“哥,《老子他說》這本書我也看了,我理解的肯定沒你深,你給我講講《道德經》到底講了什么?到底什么是道?”
高炎謙虛的說道:“我理解的也不一定有多深,咱倆就是交流,各抒己見,互相學習。我看了《老子他說》這本書,確實能夠更清晰的理解《道德經》,我覺得老子寫《道德經》這本書主要目的就是闡述自己的思想,老子的思想概括起來就是無為而治,順應自然。為了證明自己的思想是正確的,老子通過解釋天道,從天道推人道,從自然推社會,進而表明自己的思想觀點是符合天道的。而老子之所以提出無為而治的思想,必然是受當時社會環境所影響,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廢,群雄逐鹿,紛爭不斷,民不聊生,看到這種社會形勢,老子提出了無為而治的思想,相當于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法。所以,我覺得《道德經》這本書講的并不是道,可能有些段落說了一些,但這些內容都是為了說明無為而治是符合天道的?!?
張旭陽有些恍然大悟一般,感嘆道:“哦!原來是這樣!哥,你這么一說我就明白了,《道德經》就相當于一篇論文,論述了無為而治這個治世方法,論據之一就是道?!?
“對!可以這么說,在當時的時代,百家爭鳴,各門各派的思想家都出來想要拯救蒼生,紛紛提出自己的觀點,孔子提出仁義禮智信,墨子提出兼愛非攻,韓非子提出依法治國,等等,老子也提出自己的思想,無為而治。所以,《道德經》的內涵就是一篇治世之論?!备哐渍f著自己的看法。
“哥,那你說《道德經》里講的關于道的內容對不對?就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還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些話講的是道嗎?”張旭陽有些疑惑的問道。
高炎解釋道:“我覺得老子既然用天道為論據去論證他的思想符合天道,那么他所講的道必然是能夠讓其他人理解的,我覺得這些話應該是當時大家已經公認的對道的理解。就像我們做數學物理題,都會用公理去解題一樣,老子也一定是用天道的公理去推導自己的觀點?!?
“哦,哥,那老子講的這些道是什么意思?你有什么理解嗎?”張旭陽問道。
高炎聳了聳肩:“老子在《道德經》里只是只言片語的講了一些道,既不系統,又不全面,有上文沒下文,東一句西一句,單獨拿出來一句,只感覺很深奧。如果只是望文生義的理解,并沒有任何意義?;蛟S讀的多了,悟的多了,就能理解了。就比如道德經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默讀十遍,你就有一種感覺,覺得道好像就在眼前,說又說不出來?!?
聞言,張旭陽嘴里嘀咕一會,然后說道:“是啊,我也有這種感覺,這是怎么回事?”
“洗腦!《道德經》經過幾千年的傳承,道可道非常道這一句幾乎家喻戶曉,我們從小聽到大,聽了不止百遍,所有人都用這句話解釋道,都說道很深奧,很難以理解,難以名狀,然后大家心里自然而然產生了這樣的想法,然后只要提到道,就會覺得道很深奧,無法理解。我覺得這是《道德經》最大的坑,比儒家還坑,儒家治下無英雄,道家治下無神仙?!备哐子行┍梢暤恼f道。
張旭陽不解的問道:“哥,你這句話什么意思?什么叫儒家治下無英雄,道家治下無神仙?”
“這是我對儒家和道家的理解,儒家講仁義禮智信,講三綱五常,用儒家思想治世,即使統治者再壓迫,也不會有英雄豪杰站出來反抗,因為大家都在講三綱五常,誰也不會違背統治者,這就是儒家治下無英雄的意思。而道家,我猜測,這只是我猜測,很可能在老子之前世人對天道應該有很深的理解,也有許多人修道成仙,《莊子》里講了許多上古神仙的故事,所以,我猜測老子以前不少人都能修道成仙。而老子寫了《道德經》,開篇便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然后流傳千年,一直洗腦,讓人覺得道深不可測,常人根本難以明悟,所以,在老子之后,道家治下很難有人能修道成仙?!备哐茁柫寺柤?,似乎對道家有些不屑一顧。
張旭陽驚訝的咂了咂嘴,過了一會才說道:“哥,你這觀點倒是新奇,我第一次聽到。那你覺得這世上真的有神仙?真的有人能修道成仙?”
高炎笑了笑道:“我們都是現代人,從小接受的科學教育告訴我們要相信科學,不要迷信。但有些事情,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只要我們沒有看見,我們就不能否定它的存在。比如說世上到底有沒有神仙,既然我們沒有看見,無法證明有還是沒有,那就只能說我們沒有見過神仙,不能說世上沒有神仙?!?
張旭陽想了想說道:“哥,你這話有點咬文嚼字了,所有人都沒有見過,不就說明沒有嗎?!?
高炎搖了搖頭反駁道:“不,就算所有人都沒有見過,那也只能說沒有見過,除非有人拿出充足的證據證明這世上沒有神仙,如果無法證明,就不能說沒有?!?
“那你相信這世上有神仙?”張旭陽問道。
高炎聳了聳肩:“我只能說我保持懷疑態度,畢竟我現在了解的東西都是從書里看到的,莊子說列子能迎風而飛,你說這是真的假的?畢竟我們沒見過,但如果我們見過有人能迎風而飛,然后寫到書里,一千年后的人看到這本書,他們肯定也是不相信,都是一樣的道理,我們對于幾千年前的事并不了解?!?
“那我們該相信古人的書嗎?”張旭陽問道。
“有句話說的好,盡信書不如無書,我們看書的目的是開拓眼界,啟發思考,信與不信需要我們去思考去驗證??垂艜皇墙o我們一些古人的思路,尤其在道學方面,古人研究的更深入,現代人更注重科學很少研究道,所以,想要研究道,還是應該多看古書?!备哐捉ㄗh道。
張旭陽贊同道:“有道理,哥,跟你聊會天,我發現我的見識都提高了。”
“哈哈,”高炎笑著說道:“咱倆就是互相學習,跟你聊天,我也很有收獲?!?
兩人又聊了一會,張旭陽便走了,高炎又拿起手機看起了《莊子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