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 大宋:從幫宋徽宗處理朝政開始
- 有道長言
- 1917字
- 2025-06-25 19:53:12
夜晚,福寧殿。
桌案上擺放著幾份由地方官員就任伯雨所提出的關于整頓軍隊一事所上的札子,趙翊就著明燭,細細翻看。
寂靜的殿內,不時之間只能聽得幾聲紙張翻頁的聲音,靜候在一旁的沈玓轉目去瞧,卻見官家翻閱著札子,但面上卻始終凝上一片沉重。
沈玓雖然不似老宦官一般在御前侍奉了數十年,卻比任何人都清楚趙翊的心思。
知道官家現在心情不佳,他心中思付片刻,忽而想起了什么,很快便有了主意。
沈玓仍舊侍立一旁,并未直接言語,只是密切注意著御案那側,一直等了約莫有半刻鐘的時間,忽而見官家面有疲憊,放下了手中的札子。
他這才適時上前。
“官家,要不喝口參茶解乏。”
趙翊目光未移,也不開口,只是微抬左手,以作示意。
沈玓當即會意,躬身上前,將自己早已備好的參茶端呈,見官家飲了茶后,眉頭舒展了不少,他也跟著松了口氣。
“官家,素清閣那邊遣人過來了,說是小廚房新研制出了一道小吃,想請官家過去嘗嘗鮮。”
當然,這所謂的小吃不過只是個由頭,素清閣那位的真實目的自然是為了將趙翊請過去。
“小吃”二字落入耳中,趙翊剛開始并未多想,也未留意素清閣里住著哪位娘子,只是看了一眼案上數量不少的札子,當即擺了手,并沒有前往的心思。
“札子太多了,朕一時半會兒看不完。”
說著,趙翊補了一句。
“讓那素清閣的………”
話至于此,他突然頓住片刻,待仔細回想了一番,這才想起來了什么。
趙翊改了話,詢問沈玓道。
“昨日在后花園那個姓南宮的小娘子,可是住在素清閣。”
對于官家留意的事或人,即便未有明確囑咐,沈玓也會格外注意,眼下聽到官家這番詢問,他未曾含糊其辭,當即應答。
“回官家,南宮氏的閣殿距福寧殿最為相近,正是素清閣。”
說罷,沈玓適時問道:“不知官家今夜欲歇在何處,奴婢也好命人及時準備。”
想起那晚在花亭遇見的又“心機”又“蠢笨”的南宮氏,趙翊心思一動。
他點了頭。
“就去南宮氏那里吧。”
………
得了官家準確的旨意,沈玓應下出殿,正在詳盡囑咐身旁的侍從去素清閣通報時,卻瞧見一小黃門一路小跑著趕過來,步履匆匆,以至于到了他跟前,險些連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出。
“見………見過沈供奉。”
“宮中規矩,不得疾走,你怎么這般冒失。”
見那小黃門上氣不接下氣,沈玓不由皺眉,語氣帶著呵斥之意。
小黃門不敢為自己辯解,只是面上帶著喜色,俯身開口:“后宮傳來喜訊,小的特意來通傳消息。”
喜訊?
沈玓心頭一動,當下顧不得其他,忙幾步下了臺階,湊近詢問。
“后宮哪位娘子有了喜訊?”
小黃門嘴還未張開,便又聽見沈供奉追問。
“喜息已有幾何?脈象是否安穩?”
“這些……這些小的不甚清楚,只是知道是向娘子有喜了。”
向娘子。
沈玓聞言一喜,官家后宮娘子人數雖不在少數,但真正得恩寵的不過也才幾人而已,如今向氏有身,自然是天大的好事。
畢竟官家子嗣昌盛,才是大宋根基穩固的根本。
回身進殿報喜的同時還不忘再叮囑黃門,道:“回去再仔細問問,務必要準確。”
小黃門剛想應下,卻瞧沈供奉一步并做兩步,已經轉身入殿了。
………
見沈玓不過是片刻功夫便再次進殿,趙翊以為已經準備妥當,他看了一下午的札子,難免有些心煩,現在急欲放松。
不曾想沈玓卻面上喜色,向他通傳了向氏有孕的喜訊。
后宮得他寵幸的美人掰著手指頭都能數過來,本就不多,加之向嫣寧與其他美人相比更有不同,如今這消息屬實是喜事。
趙翊聽罷心中一喜,心中煩躁不過陡然之間便消散殆盡。
“去向氏那兒,朕去瞧瞧她。”
心情愉悅,趙翊面上也和緩了許多,他也不看札子了,直接便起身,轉過了案角。
不過在臨出殿時,趙翊不忘再囑咐沈玓一句。
“關于朕今夜原本要臨幸素清閣一事,不得傳出。”
沈玓知曉官家話中的意思,當即應下。
“奴婢明白。”
………
經醫官詳細診脈,確定喜脈無疑后,向氏有孕一事很快傳遍了后宮。
按照以往慣例,娘子一般在生下皇嗣后方能晉升位份,但趙翊這次卻一反常態,親自下旨,升向氏為婕妤,賜珍寶,并命供奉官沈玓親自負責挑選幾個干事利落的黃門宮女,隨行侍奉。
對于后宮眾人來說,皆知向氏自入宮后便一直頗得圣眷,卻實在未料到這向氏娘子福氣竟這般深厚,有了皇嗣不說,還破格晉升為婕妤。
于趙翊而言,當初幸而有向嫣寧及時告密,他方能更為準確的把握局勢,一舉除掉趙佶,童貫,張譯等人。
有這層關系在,一個婕妤之位,自然也算不了什么了。
而對于朝臣而言,這其實無傷大雅,當今官家雖然會有破格提拔娘子位份的行為,但從未“重用”其族人,畢竟就以官家這性格,若是同仁宗皇帝一般,因寵愛貴妃張氏就大肆重用其父及其兄弟,那才是大事不妙(仁宗贈溫成皇后張氏曾祖張文漸為寧州刺史,祖父試校書郎張穎為光祿少卿,外祖父應天府助教曹簡為秘書省著作佐郎,追贈三世,前所未有)
畢竟仁宗皇帝勸一勸還能聽一些,而當今龍椅上的這位一旦做了決定,那可就是誰也改變不了的事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