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時代,學什么,怎么學
- 和淵
- 1650字
- 2024-08-06 10:50:54
推薦序 3
AI時代情感和知識教育的融合
最近的一個周末,我的孩子,一個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小家伙,興奮地告訴我,他們學校開展了一個為期 3 周的“中國寶貝 寶貝中國”主題研究活動。這個活動內容豐富,涵蓋了中國的歷史國寶、科技進步、英雄人物等多個方面。小家伙想通過繪畫來展示他的學習成果。考慮到這個主題的廣泛性和深度,我鼓勵他分享一下給他留下深刻印象以及他最感興趣的內容。通過回憶和分享,他提到想在畫作中融入大鼎、高鐵、飛機、火箭等元素,以此展示從古代文明到現代科技的發展。雖然不擅長藝術,但我意識到AI技術迅猛發展,這正是一個引導孩子接觸新工具的絕佳機會,也許這種體驗能讓他學起“科技發展”這個主題來更加興致盎然。
我聯系了在加拿大攻讀計算機專業的堂妹,向她尋求幫助,因為我們經常討論 ChatGPT 等科技發展相關話題。在堂妹的幫助下,小家伙與 ChatGPT 進行了遠程互動,通過提問、判斷、反饋和不斷提出新想法,進行了一系列的頭腦風暴。這個過程不僅幫助他完成了一幅令他滿意的作品,也讓他體驗到了科技如何協助他將腦海中星星點點的元素和天馬行空的想法一步步轉化為具體的創作目標。
作為一名曾經的“叛逆學生”,我從義務教育階段就開始對教育方式進行思考,并用一些“叛逆”行為挑戰教育的束縛和限制。幸運的是,在成長過程中我遇到了理解和愛護我的老師,是他們的包容使我得以自由成長,并在高考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現在,作為一名母親,我也一直思考如何將孩子培養成為有靈魂、有情感的完整個體,避免因單純追求知識技能而忽略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最終將孩子的靈性抹去,造成情感缺失,以致將人變成“物”。
我在北京大學讀書期間,汪丁丁教授曾強調,教育是要培養有靈魂的專家,我們教室墻上掛著的一塊牌匾上也寫著“向上之心強,相與之情厚”,這讓我認識到,生命是由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我之間多重維度的關系構成的。情感在這些關系中所起的作用至關重要,不僅影響我們的感知、思考和行為,也促使我們更好地追求自己的目標。因此,我在家庭生活中不斷實踐和探索,希望通過情感教育,讓孩子未來能夠基于內在支撐而有效地運用知識和技能,以發揮最大潛力。
讀完這本書,我與和淵老師產生了強烈的思想共鳴。
這本書不僅分析了AI如何改變我們的教育方式和工作方式,還著重討論了在這個新時代中我們必須具備的技能和素養。因此,它反復強調了提問力、創造力、批判性思維、個性等能力的重要性。在架構這些能力模型的時候,和淵老師引用了日常教學中的大量案例(比如生物課上對實驗方案的討論、抗生素 Halicin 的發現、蛋白質結構的預測、“缸中之腦”的實驗、《我不是藥神》的倫理學辯論等),深入淺出地為我們展現了她對此所做的思考。同時,她以一個生物學博士的嚴謹和扎實的作風,從認知科學、神經生物學等方面討論了AI對教育的影響,書中對很多實驗細節的描述連學金融的我看后都直呼過癮,給我帶來了很大的啟發,這里就不“劇透”了,大家慢慢從書中體會吧。
我在日常工作中經常會遇到棘手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必須先明確要解決的問題或實現的目標,然后拆解目標或問題以找到實現路徑,最終確定完成路徑所需的資源。雖然AI技術可以在實現路徑的拆解和資源建議上提供有效幫助,但在明確目標方面它無法主動提出有價值的建議,更多時候是被動接受信息并進行相應的信息處理和加工。因此,我們的想象力、提問能力、判斷和選擇能力,以及溝通和反饋能力,將決定我們能否讓AI為我們提供最有價值的信息。這些能力與我們的目標設定、熱情和興趣所在,以及想要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而且與內在情感德性交融促進。我覺得這就是教育的價值所在,也是個人成長的魅力。
這本書不僅是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寶貴資源,對我們這些在變革時代中需要平衡職業和家庭的人來說,同樣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它可以幫助我們從更廣闊的視角理解教育的未來,啟發我們思考如何在家庭和職場中實施這些新的學習方法。強烈建議所有希望在這個不斷變化的時代中保持前瞻性的人,尤其是那些渴望為自己和孩子鋪設成功之路的家長和專業人士閱讀這本書。
佳華科技 IPO 董事會秘書,王轉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