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紅樹林趕海
- 從趕海開始的捕魚人生
- 不講道李
- 2069字
- 2025-07-03 23:56:13
秦浩南順道喊上了顏明一塊,一行三人提著工具便大步往紅樹林進發。
秦有剛出門時掐著退潮時間來的,所以等幾人到達目的地后正好可以下去趕海。
紅樹林其實就是由紅樹植物為主體組成的濕地,這些耐鹽堿的植物根系發達能夠牢牢抓住泥土,進而形成了表層樹林底部灘涂的獨特生態系統。
紅樹林是魚蝦蟹貝類生長繁殖的場所,還是候鳥遷徙途中的重要驛站,每年秋冬季節成群結隊的白鷺、丹頂鶴以及其他珍稀鳥類會在此停留。
在紅樹林海灘趕海,主要能收獲各類灘涂生物。
其中包括沙蟹、貝類、沙蟲、招潮蟹以及偶遇的其他海洋生物,可以說各式各樣的海貨都能在里面發現。
大家洼漁村所挨著的這片紅樹林延綿達好幾十公里,在經過潮水退去后形成了不少淺灘在灘涂上裸露出來。
“我記憶中的灘涂沒這么大啊。”
可能是好久沒來的緣故,秦浩南突然被眼前廣袤無垠的灘涂所震撼到了。
“這片紅樹林的面積的確比之前大了許多。”
秦有剛耐心的跟他解釋說道:“這也多虧了近幾年的環境保護,才讓原本不斷縮小的灘涂地恢復到了現在這樣。”
“原來是這樣,怪不得呢。”秦浩南表示贊同。
他這才想起,自己上學那會由于多年的圍海造地和圍海養殖,造成沿海的紅樹林面積大幅縮減。
好在經過多年的人為修復維護,才讓這片區域重新生機勃勃。
“現在咱們能去的地方也多了。”顏明在旁邊補充說道,“原本能行動的區域就那么一小點,現在面前的這一大片灘涂地都可以趕海。”
紅樹林現在分為保護區以及活動區,保護區嚴格限制人類活動,旨在保護原始生態環境,而活動區則是海邊人民參與趕海、觀鳥等活動的最佳場所。
三人往前走著,路上看到的大多都是一群提著桶的婦女,秦有剛和顏明碰到認識的人紛紛打起招呼。
當然也有不認識的外村人,在趕海過程中彼此成為了競爭的關系。
由于周圍的人實在太多,一行人腳步都沒停的直奔紅樹林深處走去。
樹林深處的潮水正在退,一些低洼的地方還有不少海水,為了安全起見還是決定跟著潮水慢慢走。
秦浩南幾人戴好手套,拿起螺耙就沿著海水退去的位置不斷向下耙著。
“這里有貨。”
清晰的感受到螺耙觸碰到大量的貝殼時,秦浩南向身邊的顏明揮手示意,秦有剛則是低著頭專心的尋找著什么。
“來了。”顏明應聲答道。
兩人圍繞著這片區域不斷耙犁,最后灘涂地上密密麻麻都是被翻出來的車螺。
“這些車螺的個頭都快頂上我掌心那么大了。”顏明邊往桶里撿著邊喊道。
車螺,又名文蛤,花蛤。
科屬軟體動物門,因其表面光滑并布有美麗的紅褐色花紋而得名。
車螺的營養豐富肉質鮮美,經濟價值高,是貝類海鮮中的上品。
唐代時曾為皇宮海珍貢品,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在蘇州吃到車螺,御封它為“天下第一鮮”。
尤其是野生的大車螺它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是海鮮酒店收購的常客。
秦浩南兩人從灘涂中挑選出個頭較大的車螺,至于小的太占地方就沒要,忙活半天每個桶里都有不少的收獲。
看來在這片紅樹林海灘上,車螺的數量頗為可觀。
秦浩南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說道:“幸好這些都是大個頭的車螺還能賣上點價,要是像小的那種就沒人要了。”
“咱倆這兩桶大車螺,賣的話也得有個幾十塊錢。”顏明十分滿意的說道。
“我哥呢?”
“不知道,沒看見啊。”
秦浩南這才注意到哥哥秦有剛不知道什么時候已經離開了,兩人順著視野尋找好久才在遠處的沙地上發現了他。
走近一瞧,發現他正蹲在地上仔細觀察著,而一旁的桶里面裝的全是沙蟲。
“有剛哥,你抓沙蟲也不喊我。”顏明有些無語的問道。
“你會抓嗎?”
秦有剛頭都沒抬便回答說道:“現在活沙蟲的價格都要在50-70元/斤,喊你過來不得全給我嚇跑了。”
“我確實不會。”顏明也沒不懂裝懂,“這不是我和浩南兩人都不會嘛,你不妨教教我們兩個。”
“哥,你和我倆講講唄。”秦浩南點頭示意。
秦有剛一看兩人還挺愛學,也就不再藏著掖著將自己多年積攢的技巧全都說了出來。
原來挖掘沙蟲并非易事,這需要漁民具備辨識沙蟲“眼”的技巧。
在海灘上專業的漁民會先用鋤頭輕拍地面,以此判斷沙蟲的位置,一旦確認必須迅速下手,否則沙蟲便會逃之夭夭。
經過多次嘗試,秦浩南終于從沙地里用鑷子輕輕夾出一條沙蟲。
沙蟲,又名沙腸子、海腸子。
它們棲息于潮間的泥沙中,喜歡生活在海邊的沙灘上,而且會在沙灘中打洞,吞食沙粒以及附著在沙粒上的微生物。
沙蟲的全蟲可入藥,有清肺止咳健脾,滋陰降火的功效。
把沙蟲挖出來之后一般會將其曬成干的食物,曬成的沙蟲干味道鮮美香脆便于保存。
沙蟲看似沒有海參名貴,主要原因還是它的被人認可的程度不高。
但其味道鮮美無比這是海參所不能及的,食療價值也不輸于它,被譽為“海洋蟲草”。
曬干后更是賣到了大幾百元一斤,成為海邊和外地游客爭相追捧的送禮佳品。
“相比以往,如今挖到的沙蟲數量倒是少了許多。”
秦有剛看到桶里忙活半天抓到的這半桶沙蟲,也是無奈的嘆了口氣。
確實沒辦法,海邊的人都知道這玩意的價格高,自然當成了趕海的首選目標。
畢竟消耗同樣的時間,抓沙蟲所帶來的收益遠高于其他海貨。
這片沙土地陸陸續續圍上來了許多人,狼多肉少的情況下也抓不到幾條沙蟲了,于是秦浩南一行人見狀趕緊離開了這里。
往前走了沒多久,秦浩南突然眼前一閃看到了一個奇怪的生物。
“沒想到在這里還能遇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