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珪話即出口,舉座皆為之一震。
非為其他,在座州府吏員,大多出自本鄉本土,只因曹操兩屠徐州,殘害生民,對其早懷切齒之恨。
其余之人,又多為在兗州被曹操擊潰之呂布流亡舊從,抑或劉備舊屬。兩系吏員當下雖然占據州府之位,盡屬劉備,但說到底仍舊是客居徐州之士。
此外,相比徐州本土吏員而言,亦是少數派別,在劉備沒有點頭的情況下,自然不會有人在此緊要之時提出如此違逆眾意之論,以免被人忌恨。
陳珪于此時提出聯結曹操、共拒袁術之策,當然是上佳之謀。何況陳珪德高望重,乃是本土首屈一指的世家豪族,由他來出面游說,自然能堵住悠悠之口。
劉備此前接到張遼、關羽及郝萌三處軍情馳報,自度以徐州眼下之力,難以抗衡袁術強兵,即與陳宮、陳登、糜竺、陳群密商聯結曹操之事,自然心中明了。
陳珪于議兵之會上當眾提出此策,不過是穩定民心起見,權借其口開釋眾心而已。
“袁術之兵戰力雖弱,不及曹操之兵悍勇,但其擄掠無度,兵力眾多,兵勢仍舊強勁,此情曹操心中亦知,故而年初表任使君為鎮東將軍、宜城亭侯,引使君南下與袁術相斗,使兩家彼此消耗,而曹操則趁機南進豫州。”
“今曹操已蕩平潁川,進兵汝南,與孫香相爭,雙方相持已有半年之久,只因曹操入洛陽迎天子,兵力難繼,故而未將其擊破。”
“袁術稍有緩機,便又心生吞并徐州之念,徐州若破,袁術勢力更強,此非曹操所愿見聞者。使君何不于此時遣一能巧之士,往說許縣,使曹操興兵進汝南與袁術相爭?”
“汝南乃袁氏根本之地,袁術必然不敢輕忽,必將遣兵助守,其攻徐之兵勢亦將緩解。”
“而袁術連年興兵,征伐無度,治下百姓早已民怨沸騰,且其驕奢淫逸,不事生產,糧草必然不足;今將秋收,其若再行攻伐,必誤農時,相持日久,淮南必然內興禍亂,真若如此袁術也不得不退兵;其若不退,后續難繼,使君正可趁機擊破其軍,反攻其地,不易善哉!”
陳珪著眼三方形勢及袁術內情,將眼下情形剖析的清清楚楚,欲將曹操拉下水來,實有扭轉危局之能。
“聽聞曹操在洛陽多與董承、韓暹、楊奉等人周旋,彼若不進兵汝南又如何?”不明兵事的繆斐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此事易爾,往說之人只說其若不出兵,徐州上下將北向歸依袁紹,抑或舍徐州之土,避居兗州即可!”陳珪端起案桌茶盞,連連啜飲。話說的太多,他實在有些干渴了。
“曹孟德只要不怕潁川生亂,也盡可隔岸觀火!”閉目養神的陳紀,似睡非睡地輕輕嘟囔了一句,卻也是勁道十足,壓得眾人再無人提出異議......
軍計已定,劉備遂派主簿孫乾攜帶陳紀書信趕赴許縣,自己則與陳珪、陳群、糜竺等人在下邳城內調兵遣將,緊鑼密鼓的應對袁術各方兵馬。
數日后,鎮守許縣的荀彧得到陳紀書信,親自會見孫乾。得知劉備之意后,喟然一嘆,親自書信一封,在信中言明自己所思應對之法及新近探知的袁術進兵徐州軍情,飛馬報送洛陽曹操處。
洛陽殘垣斷壁之間,有一面色黧黑之將正兀然高坐殿壁之側,與圍坐左右的親信將吏商討軍情。
細細看來,正是剛剛收到荀彧飛馬傳遞信函及軍情馳報的曹操。
其人身形矮胖短小,身不滿七尺,圓臉大眼,直鼻方口,再配上濃密的絡腮須髯,實在稱不上一個美字。
但其雙目如炬,器宇超然,性情闊達,極懂權變,身懷超世之才,自有逼人威勢。
在座眾人皆不敢因其容貌而對其有輕視之心;四方尚存理智的豪杰,因其功業,亦不會輕易對其存有窺探之意。
“文若來信言道,袁術此時又趁汝南戰局僵持之際,匯集兵馬糧草揮兵攻打徐州,實有鯨吞徐州之意,文若提議依照劉備之見,出兵汝南,牽制袁術,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曹操將荀彧信函交給近旁的王必,坦然言道。
王必接過荀彧書信,仔細地看了一遍,又遞給了下首的棗祗。
“這袁術也忒不知足了,占據淮南之地,又有豫州數郡國,聽聞今年孫策又奪取了會稽,有偌大地盤,如今又盯上了徐州,真是有些貪得無厭。”曹洪沒有理會他人,肆意指摘袁術為人。
“袁術心貪是一因,其人圖謀徐州亦不在此一時,徐州疲弱、劉備兵微將寡也是實情,若不是呂布攪亂兗州,眼下將軍又有大事謀劃,徐州不過是咱們的口中食罷了,此時劉備新占徐州根基未穩,正是進兵取徐州的良機。”
王必頗明局勢,接著曹洪之言說道。
“只是沒想到劉備前被呂布襲破下邳,兵敗淮水,不意竟能仆而復起,兵不血刃的囚禁了呂布,如今又能穩住徐州局勢,看來此人著實不能輕看。”
“文若公信中明言陳紀父子已效命劉備,有脅迫將軍之意,陳氏父子乃潁川大族,根基深厚,若果然如此,恐怕潁川、汝南新得之地會有動蕩,孫香若趁機進兵,則兩地不再為我所有,看來不動兵是不行了。此計陰毒,著實可恨,陳氏父子也不怕玷污了一門清名!”
棗祗沒有接著王必之語閑談,將話頭拉回了汝南兵事。
“相爭之事,各為其主,不足為怪。”曹操嘴上如此說,但心中還是有些恨意。
荀彧此前多次談及陳群之能,陳紀盛名他也早就知曉。他早有心延攬,只是眼下雜務眾多,豫州尚未平復,未來得及著手罷了。不意陳氏父子此時竟在徐州效命了劉備,實為可惜。
“此地正值緊要之時,許縣兵力此時不宜輕動,若大舉進兵,恐有損大局啊!”王必手指點地,不同意荀彧信中之意,出言勸諫曹操。
“潁川事關全局,不動兵肯定不行,劉備若果然投靠袁紹,或將兵攻入兗州,那事情就不妙了。”棗祗說道。
曹操一直沒有言語,只是聽著眾人議論,思索著通盤局勢,待眾人計議完畢方才精光閃動,似是拿定了主意。
“飛書許縣,令文若大肆宣揚,將要全力攻取汝南,再傳令程昱,呂虔,將兵馬后撤,放手讓劉備抵擋袁術。”
左右將吏聽聞曹操之言,皆有不解之色,許縣動兵即可,留在兗州看守劉備的兵馬為何亦要后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