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0章 募捐

百姓們又被吸引住了視線,紛紛圍了過來。

“小侯爺又要搞什么活動了?”

店小二們又不停穿梭在人群里解釋。

“諸位父老鄉親,你們后日帶上一坨棉花到城門口去,大坨小坨無所謂,新舊也無所謂,沒有棉花,有鴨絨鵝絨,或者羊毛也行,只要洗干凈的都可以。”

“帶這些東西作甚?”

店小二們又解釋,“侯爺現在急缺保暖的棉花,總之,棉花也不是白拿大家的,侯爺為大家準備的報酬定然是不會讓各位父老鄉親們失望的,甚至還能終身受益。”

百姓也能想得到,云小侯爺緊缺棉花,大概是為了城外的災民,前幾天也有人見到了小侯爺和王家布莊的當家人頻繁的來往。

所以他們猜測,應該是小侯爺找王家買了布,然后現在缺填充物,他們京城周邊并不盛產棉花,大多數棉花都是從邊疆那邊拉過來賣的。

總之,短時間要買足夠給災民御寒的棉花,不容易啊,想必也是因為這樣,侯爺才想著讓大家一人捐獻一把棉花吧?

百姓們深思,一坨棉花,不拘大小,也不拘新舊,說實在的,這里是京城,哪怕是小乞丐都能拿出一張舊棉被。

從棉被里摳一坨棉花出來,也不影響自己取暖。

誰家都不缺這一點。

有人在人群中高聲說。

“想來侯爺也是為了做善事,咱們普通老百姓沒啥錢,也沒啥能力,就算想幫忙也沒處使勁,城外的災民,也是咱們大涼的子民,不說別的,出一把舊棉花還是可以的。”

又有人接話。

“食之禪的店小二也說了侯爺不會白要咱們的棉花,我也準備把我小時候的舊棉衣的棉花拆出來。”

“算我一個,我小孫子去年冬天的襁褓也沒啥用了,被小孫子尿過不知道多少回了,家里人也嫌棄,不如再拿熱水洗洗,送給災民,洗干凈了也能用。”

“也算小女子一個。”

“還有我。”

……

百姓們聞聲趕來,聽完消息之后,又匆匆的離去,都在琢磨自家能拿出什么東西來幫一幫災民們。

天災已經很可憐了,現在還流離失所,馬上就要下雪了。

從前沒有人組織過這樣的行動,他們也不敢貿貿然地單獨闖入災民堆里,如今有云小侯爺帶頭,他們也是愿意出一份力的。

在這一刻,他們甚至都沒有細想云小侯爺到底會給他們準備什么樣的報酬了。

消息傳到云逸耳朵里來的時候,還是不免被百姓們感動了一把,善良的人還是很多的。

其實他之前想的,無非就是能收多少算多少,反正也不會有人去計數,到時候他就可以從空間里倒騰一批棉花混在一起。

復仇是必然要做的事情,但是災民他也是真的想安置。

在末世前,他們云家也能算得上小說里寫的那種豪門世家了,每年都會花費不小的金額去做慈善,這是他們家的傳統。

哪怕他們家現在就只剩了他一個人。

想到這,云逸略微惆悵了幾分,但他很快又打起了精神。

京城的初雪,剛好就在百姓們一人一兜子棉花,聚集到城門口的這一刻。

細雪不沾衣,卻帶來了寒冷,昭示著京城正式步入了冬季。

李承乾也在今天開壇設法,為災民祈福。

祈福的地點,就在京城的城門之上。

經幡飄動,風馬旗伴隨著雪花,隨風飄散。

李承乾一身如雪的僧衣,恍若與這天地間融為一體,木魚敲打的節奏和誦經的梵音,給人們帶來了安寧與祥和。

城門外的災民,三五幾人的就這么依偎在一起,安靜地聆聽著佛子的誦經聲。

在這一刻,他們似乎沒有了饑餓,也感受不到寒冷,目光里全是虔誠,希望災難趕緊過去。

云逸沒什么宗教信仰,他從前只能說尊重他人的信仰,卻從未如此清晰地感受到信仰帶給人們的力量。

茫茫天地間,僧衣似雪,云逸的心尖上似乎也開出了一朵信仰的佛蓮。

一個時辰的祈福時間,沒有人發出任何的聲音,直到李承乾從蒲團起身,對百姓們施了個佛禮,百姓們這才像是回到了人間。

此刻,城門外,分成了兩個陣營,一邊是應了云逸邀約,來送棉花或者羊毛的京城百姓,另一邊是衣衫襤褸,食不果腹的災民。

李承乾下了城樓,和云逸打了個招呼,“事情安排得如何了?”

“都妥當了,佛子不用操心。”云逸笑著把自己的大氅脫下來,不由分說地就披到了李承乾的身上。

“本就風大還下雪,城樓上更冷,佛子也別嫌棄是我穿過的,先暖暖身子。”

云逸義正嚴詞,“佛子替蒼生祈福,也要照顧好自己才是。”

薄薄的僧衣,根本不足以抵御寒冷。

但從小就體熱的李承乾張了張嘴,最終還是沒能說得出什么話來。

“冷的話就去馬車上等著,我得先把布料和棉花分發下去。”

李承乾微微頷首,卻也沒回馬車,準備等云逸一起。

云逸站上提前搭好的高臺,大源遞上個大喇叭。

他清了清嗓子,“諸位,我是南安縣侯,今日把大家集結在這里,天寒地凍,感激大家前來赴約。”

他也沒繞彎子,“前些日子,本侯與王家布莊達成了協議,現在王家布莊愿意將庫房里的殘次品和存貨,全部捐獻給北方的朋友們。”

災民人群里發出熱烈又難以置信的聲音,他們可不嫌棄什么殘次品,有穿的就不錯了。

云逸抬了抬手,讓他們先別急,安靜聽他說。

“可是目前只有單薄的布匹,不足以抵御寒冬,時間緊迫,我們也沒有時間去大批量收購棉花或者其他保暖的填充物,只能找京城里的百姓幫忙了。”

災民們的目光都望向了另一邊聚集起來的京城百姓,他們的穿著干凈整潔,從形制上,也能判斷出百姓里也有身份高低,但此刻無論是什么身份的,手里都提了個大包。

就算自己沒提包的,都讓身后的小廝丫鬟抱著呢。

幾乎沒有見到空手而來的。

云逸對百姓們拱手行了一禮。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不論諸位今日帶來的是新棉花還是舊棉花,或者只是一把羊毛,本侯都替災民們先在此先謝過了,稍后,本侯為大家準備的酬謝,也定然會讓大家滿意。”

沒有人問酬謝到底是什么,哪怕是最基層的百姓。

他們走出城門才知道,原來災民們都這么的可憐。

瞧那一個個的,瘦得頭脫相了,頭發也干燥發黃,站都站不穩了,哪怕是京城里的小乞丐也沒有可憐到這個份上的。

有人高聲喊了一句,“好一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侯爺大義,今日我們花家琳瑯閣帶了五十斤棉花,明日會有人再送來一批針線,定然能用得上。”

花家,是做首飾生意的,生意不溫不火,但這人也聰明,知道在這個時候自報家門,變相性地給他們家琳瑯閣打了個廣告。

云逸也不在意他的小聰明,反而很是欣賞。

有人緊隨其后,“我們余家書畫坊,今日帶來了三十件舊棉襖,希望北方的朋友們不要嫌棄。”

越來越多的人自報家門,有商人,有學子,有官家夫人小姐,到最后李承乾也摻了一腳。

“極樂觀自愿捐贈棉被,棉衣若干,希望與北方的施主們患難與共,災難總會過去的,堅持下來,熬過這個冬天就好了。”

災民那邊,不知道是誰先發出了嗚咽的哭泣聲,沒一會兒,哭泣的聲音就連綿一片。

淚水里有感動,還有活下去的希望。

云逸也有點眼眶子泛紅。

他繼續對百姓說,“稍后諸位可以排隊進入本侯準備的幕布后面,一百人為一組,你們帶來的棉花就放置在簍子里就好,酬謝的東西,需要你們親眼去看,本侯保證,絕對不讓大家失望。”

云逸一而再再而三的保證,哪怕是百姓們不關心什么酬謝,此刻也勾起了他們的好奇心。

云逸這會兒又說了,“只希望大家看過之后先不要說出去,京城里還有很多百姓沒來過,你們回去只需要告訴大家,酬謝定然物超所值,甚至惠及后人就好。”

這酬謝還能惠及子孫后代?

百姓們更好奇了。

云逸:“城外聚集的災民很多,今天的捐贈或許不足以給每人都換上棉衣,但本侯相信,眾人拾柴火焰高,大家眾志成城,再加上陛下批下來的賑災糧,這個冬天,我們一定能帶北方的朋友們熬過去的。”

一番慷慨激昂的發言,京城里那些中二又熱血的公子哥兒首當其沖,“我們先來,讓我們先去看看侯爺準備的酬謝。”

李承乾吩咐底下的和尚居士跟著云逸的家仆和食之禪的店小二們一同維持秩序。

大家的目光都鎖定在了那一張漆黑的幕布后面。

沒一會兒,幕布后面就傳來了接二連三的驚呼,驚呼里全是不可思議和難以置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丰县| 新兴县| 宁都县| 新化县| 宜黄县| 临猗县| 从江县| 高青县| 锦屏县| 阿拉尔市| 金堂县| 阿鲁科尔沁旗| 二连浩特市| 通江县| 娄烦县| 五莲县| 革吉县| 巨野县| 辽宁省| 富蕴县| 全椒县| 交城县| 天祝| 电白县| 兰西县| 石城县| 沾化县| 淮滨县| 色达县| 合阳县| 六盘水市| 石泉县| 陇川县| 大新县| 衢州市| 五寨县| 华池县| 元阳县| 宁陵县| 永嘉县| 沽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