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破邊界:AI大模型驅動數智化能力變革
- 段云峰等編著
- 15字
- 2024-07-24 11:06:53
第2章 能力選擇,物競天擇的結果
2.1 選擇能力:比選擇本身更重要
能力的可貴之處在于,人們通過不厭其煩的反復實踐和堅持不懈的努力,練就一身在自然界賴以生存的本領,進而推動人類社會向文明的社會演進。這種不斷演進的能力很好地佐證了選擇能力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結果。
200多年前,英國有一位從小就對生物界充滿好奇的男孩,他少年時喜歡狩獵、采集植物標本,并且這種興趣一直延續到他的青年時期。1831年從劍橋大學畢業后,他以“博物學家”的身份搭乘英國政府組織的“貝格爾”號軍艦,開始了環球考察之旅。5年后,這艘軍艦在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后回到英國。
此次環球旅行更加堅定了他實現兒時夢想的信念,并使得他把從小對研究生物標本的癡迷擴大到對生物學的研究上。他整理沿途考察收集到的世界各地的地質、動植物的標本,寫了詳細的觀察筆記。回國后,他對收集的無數標本加以分析,對地球上不同物種進行研究。
他根據自己多年對古生物學、生物地理學、形態學、胚胎學、分類學等領域的大量研究,以自然選擇為中心,從變異性、遺傳性、人工選擇、生存競爭、適應等方面論證物種起源和生命自然界的多樣性與統一性,最終寫成一部偉大的著作——《物種起源》。隨著該作品的問世,達爾文的名字也被世人銘記,并世代相傳。
達爾文的進化論指出,人類社會脫胎于動物社會,人類從森林古猿進化而來時,也經歷過“優勝劣汰、汰弱留強”的自然法則。“物競天擇”是達爾文進化論的核心,人類社會的演變也借用了生物界進化的規則。
隨著智力水平的提高,人類進入文明社會,其社會組織形式開始從群居轉向部落,逐漸形成民族和國家。此時的“物競天擇”順理成章地發生了變化,人們憑借先人的文化和科學技術開始改造自然環境,提高生活水平。
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無論是社會環境還是自然環境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外界環境的變化使人類具備的能力不斷改變。從本能到使用和創造工具,再到現代社會的數智化能力,都顯示出人類能力的進步。
人類能力如此,企業能力亦然。企業如同自然界中生存的物種,商業市場如同大自然的叢林環境,企業一旦發現適合自身發展的特定環境,自然會在規模和數量上不斷發展壯大。企業數量的增加會不可避免地引發生存競爭,這種競爭驅使企業在技術創新、營銷手段、人員管理等方面持續提升能力,以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市場會選擇能力合格的企業,而無法適應市場變化的企業終將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