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后,王允緩緩開口說道:“仲道思鄉心切實乃人之常情也,可這歸鄉怕是……”
說到這里王允微微停頓,看向衛籍再次開口:
“恕老夫直言,此時歸鄉怕是不合規矩!”
衛籍深吸一口氣,皺眉說道:“有何不妥?”
王允略作思量,沉吟開口:“仲道有所不知,以仲道之功,不說封侯拜將,做個兩千石還是綽綽有余,可如今河東太守王邑并無疏漏,如何能夠輕易換之?”
事實上,漢代對于太守認命有個不成文的規定。
那便是官員即便外放升遷也不可能回到籍貫之地,畢竟能夠做太守之位的哪個不是地方豪族?
若是放任官員回家鄉任職,勢必造成地方豪族尾大不掉
只是即便如此,衛籍也知道他是在是搪塞自己,于是他斟酌開口:
“既然如此,以王司徒之見,此事該當何為?”
王允嘆了一聲,裝模作樣的說到:“仲道想必知道,董賊在時,蔡公以侍中銜領巴郡太守,現如今蔡公既為司徒,再領巴郡太守之職恐怕分身乏術,以老夫之見,不如仲道前往巴郡?”
此言一出,衛籍冷笑一聲。
這老狐貍算盤打的倒是好,如此一來既削了蔡邕的官職,又讓自己南下益州遠離根據,進而難成大事。
看來這王允不僅在處理西涼兵馬上大錯特錯,連封賞之事也有失公允,難怪失去了大漢最后一次機會。
只不過眼下還沒到和王允翻臉的地步,衛籍不動聲色地說道:“既如此,全憑朝廷決斷?!?
說罷,衛籍便起身離開臺閣。
從尚書臺出來,衛籍便徑直去了蔡邕府上。
“小婿見過岳父大人?!?
正在撫琴的蔡邕看了一眼衛籍,淡淡開口:“坐吧。”
見自家岳父態度不咸不淡,衛籍有些心虛地說道:
“進來俗事纏身,未曾來拜見岳父,請岳父大人見諒。”
“忙著和荀氏結親?”
“咳咳……”
此言一出,真正在喝茶的衛籍頓時咳了幾聲,擦了擦嘴角說道:
“岳父……”
“你不必說,只聽老夫說便可?!?
衛籍話還沒說完,便被蔡邕打斷,只見蔡邕緩緩開口:
“老夫并非不明事理,自然知道你與荀氏結親有百利而無一害,可這禮節是否有些不妥?”
衛籍自然知道蔡邕心中有氣,只不過眼下多說無益,他只能開口:“岳丈放心,昭姬與籍相識與微末,無論何時,她都是籍之發妻?!?
這倒不是衛籍搪塞,蔡琰與他結識于微末,在他心中自然與旁人不同。
而隨著衛籍此言一出,蔡邕久久不語,過了片刻終于開口說道:“但愿仲道不要忘了今日之諾!”
衛籍連忙點頭:“岳父放心!”一邊說著,他還朝蔡邕看了一眼。
蔡邕見狀了然,輕撫琴弦緩緩開口說道:“仲道不必如此,有話直說便可?!?
衛籍深吸一口氣:“岳父見諒,籍請岳父辭去司徒之位!”
“你說什么?”
蔡邕撫琴的動作微微一頓,音律驟然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