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衛籍與荀氏結親,雒中局勢也逐漸安穩,故而連著數日衛籍都在家中陪著蔡琰與荀采。
而就在衛籍在溫柔鄉流連的同時,大漢各州郡卻因為一道檄文局勢大變,只因為董卓之死終于在天下傳開。
冀州,勃海郡。
袁紹麾下文武列坐兩邊,而身為天下楷模的袁本初則是端坐在署衙大堂,聽著許攸的匯報。
“主公,時至今日主公派出的信使已然陸續返回,冀州韓馥、河內王匡、陳留張邈、濟北相鮑信等人均已做出回應,彼輩十分擁護主公討伐董卓之事,只待主公檄文傳至,必定天下響應!”
袁紹聽完微微頷首,此刻的他意氣風發,頗有種領袖天下的氣勢:“善!”
緊接著,袁紹對著下首一人說道:“孔璋,即刻草擬檄文,布告天下!”
“是!”
陳琳點頭稱是,正要起身之際,審配匆匆而來:“主公,董卓死了!”
“什么?”
袁紹豁然起身,接過審配手中的詔書繼而快速瀏覽起來。
看完后,袁紹將詔書遞給身旁的許攸,在堂前緩緩坐下,目光幽幽的說道:“沒想到,董卓就這么死了?”
此刻袁紹心情沉重,謀劃已久的討董一事眼看就要功成,可董卓卻在此時身亡,袁紹深吸一口氣:
“諸位,這衛籍是何人?”
堂下眾人面面相覷,良久后,許攸上前一步說道:“主公,這衛仲道便是在河東大破白波之人。”
袁紹微微頷首:“沒想到我等離開數月,雒陽竟然出了此等人物。”
“主公,那這檄文還寫不寫?”
“董卓都死了還寫什么!”
此言一出,堂下眾人紛紛皺眉,身為袁氏之臣,他們對于袁紹的謀劃心知肚明,此刻討董之事出了岔子,自然是心中憂慮。
而就在此時,袁紹卻大笑一聲:“諸位何故如此,國賊一死,我等理應賀之!”
眾人連忙回過神來,紛紛應和道:“恭喜主公!”
袁紹十分不甘的點了點頭。
而這樣的事,在關東許多州郡都有發生,一時間,天下震動!
對于這些,衛籍自然不知情,他此刻正在前往尚書臺的路上。
雒中之事已經告一段落,衛籍準備離京返回河東,走之前自然要來拜訪王允,事實上,與其說是拜訪,倒不如說成是討官。
……
雒中,尚書臺。
“見過王公!”
王允見衛籍不請而來,皺著眉說道:“仲道新婚燕爾,如何有空來老夫這里?”
衛籍拱了拱手:“王公說笑了,籍大婚之時,王公送來賀禮,籍自然要來拜謝。”
王允笑著點了點頭,沒有說話,一時間廳中陷入沉默。
良久,衛籍忍不住開口說道:“不知王公可將董卓之事處理妥當?”
此言一出,王允便明白了衛籍的想法,只是他依舊裝聾作啞的說道:“仲道此言何意?”
衛籍見王允裝模作樣,心中微嘆一聲,如今誅董一事早已落幕,可對于有功之人的封賞卻遲遲沒有開始。
只能說,王允在政局上頗有才干,可對于籠絡人心之事卻十分稚嫩,難怪會有之后的長安之亂。
衛籍略作斟酌便緩緩開口:“王公有所不知,籍離家日久,歸心似箭,若是此間事了便想著返回河東。”
王允見衛籍借著返回河東之名,討要功勞十分不喜,皺著眉看了看衛籍。
一時間,廳中氣氛頗為詭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