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十一

在秋、冬季下雪結冰的儲水好時節,筠松以西漢《汜勝之書》“后雪復藺之,則立春保澤,凍蟲死,來年宜稼。”為指導,讓百姓在冬季的閑田里盡量蓄積冬雪,為應對春旱問題做好準備。

冬灌春用,農作物也不再那么懼怕干旱了。

同時吩咐百姓做溪井。

所謂的溪井就是山區的溪岸、溪底筑坑集水、蓄水的一種古老獨特的水利設施。

溪井四壁以塊石和松木疊砌、壘砌成井字形,用松木為梁柱,開口處用松木、條石覆蓋,防止河沙淤積。利用來春冰雪融化后,類似水窖蓄水,是備用水源的“底線”。待干旱時架設水車,進行提水灌溉。

同時教百姓畎畝法種植農作物。畎是溝,畝是壟。高田里,將作物種在溝里,而不種在壟上;低田里,將作物種在壟上,而不種在溝內。

這些舉措大大提高了農作物的抗旱能力。

萬事都俱備,災民播種用的種子這一東風卻讓大家犯愁。

筠松了解到,管氏大家族物產豐富,存糧數年內不愁吃穿,就向其族長要求勻點糧食種子給災區無谷之民。

族長正想建造祠堂,兩人心領神會地形成了默契。

筠松堪得芒筒壩的河邊,見其來龍長緩有力、過脈生巧、結穴有情。便告訴族長把管氏宗祠建造在此。

選好地基后,約定在起工那天定向。

開工那一天,筠松穿著破舊長杉,頭戴斗笠,背個包袱,風塵仆仆來到管氏建祠的芒筒壩,看見許多人正忙著平整地基,也不見理事族長。

干活的管氏族人見他衣著平常,大多數為年輕人也不認識筠松,所以沒有人理睬他。

筠松自己找了一張板凳、用目測調整好后靠前局朝向,擇定利向坐下,然后等待良久,見還是無人招呼、心中略為不安,便起身走了。

筠松離開后,理事族長出來問大家是否看到楊大人。大伙說沒有,說只看見一個長相打扮如何的人剛才拿了張板凳在那坐了一會。

理事族長一聽:“哎呀,剛才那個人肯定就是楊大人”。立即派人追趕,要把筠松請回來指點建造祠堂。

筠松告訴他們:“我已將祠堂位置早就定好了,按剛才我坐的那張板凳地方為祠堂正中方位,中軸線位就照那張板凳的座向做即可”。

管氏族人就照凳子的座向建祠。

管氏族人如約勻出上萬擔善好的糧食種子,作為楊筠松的堪輿酬金免費發放給災民,解決了來年春耕播種這一難題。

管氏宗祠建好后數百年內丁財大旺,祠內墻上現在還有一首這樣的佚名詩:

板凳定向顯神通,人丁興旺在族中

管氏宗詞今猶在,芒筒壩人稱楊公

慢慢的,在淮海一代有首民謠這么為筠松歌功頌德。

河床干枯水無蹤,喝水就找楊筠松;

上蒼不憫田頭漢,救貧濟困好楊公。

作者努力碼字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禹城市| 灵宝市| 米泉市| 盱眙县| 康平县| 体育| 新兴县| 梁山县| 社旗县| 沁阳市| 宝清县| 佛学| 屏山县| 汕尾市| 德清县| 德令哈市| 依兰县| 东丰县| 富宁县| 呼伦贝尔市| 陇川县| 霍邱县| 广水市| 色达县| 同仁县| 平遥县| 磐安县| 竹溪县| 临沧市| 吐鲁番市| 黑河市| 鄂托克前旗| 灌云县| 东安县| 宜城市| 黄浦区| 巴林右旗| 林口县| 伊金霍洛旗| 沧州市| 吉木萨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