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鄭氏
- 和則常宴
- 相互作用
- 1005字
- 2024-07-15 17:06:00
女人點頭算是回應了,看著女兒穿著鵝黃色的襦裙,比起前幾日的臉色蒼白,現下終歸好些了。
鄭家不在京都,但也是膠東的名門望族,世世代代的讀書人,清流之家,家族教養女子是花了功夫的,鄭氏自小受家族熏陶,為人頗傲卻不失圓滑。
鄭氏的祖父曾是探花郎。
“清和,此事你嫂嫂知會了榮安公主,陛下已經罰了周遠,對我們家也算有了交代”。
說到周遠鄭氏不免咬牙切齒,但是也就如此了,皇上總不會為了他們家奪了周家的爵位,畢竟鎮國公府從龍有功,天子外家,榮寵無限,平日橫行霸道慣了。
他家小公子活脫脫混世魔王。
這次竟然敢當街縱馬,置百姓性命于不顧,朝廷已有人不滿。
李清和在未說話前就猜到她要說的,頗為冷淡的回應:“母親放心,女兒改日去謝過嫂嫂”。
沒有氣急敗壞和出言不遜。
李清和不知道怎么面對她,自己從來不是她滿意的女兒。
言語間鄭氏注意到她的恍惚,奇怪于她的安靜,倒像變了一個人,但鄭氏喜歡女兒穩重,臉上難得掛著笑:“你長姐來過,衛國公府事多便回去了,你得空去看看她”。
長姐怎樣,阿兄又怎樣。
這些話她聽了半輩子,已經夠多夠厭煩的了,她再也壓不住脾氣,打斷她:“我知道了,母親”。
鄭氏只當她不懂事,冷著臉呵斥她不懂得為長姐著想。
隨后就說起衛國公夫人是個勢利眼的,當初鄭氏是不贊成女兒嫁出去,偏偏她又喜歡,不知怎的傳到皇上的耳朵里,給他們賜了婚。
對女兒的擔憂化成那聲嘆息。
并非不能違抗圣旨,而因那人是長姐中意的,母親才同意的。
那上輩子母親非要她嫁給蘇子林時,何曾問她是否歡喜,一句父母之命就替她做了決定。
李清和突然問道:“母親可曾想過為我找什么樣的夫婿?”
鄭氏聞言有些驚訝,小女兒從未與她提過婚嫁之事,并未往深處想,想都沒想就敷衍:“你年紀還小,不著急,等兩年再說吧。”
十六歲定親的也不是沒有。
鄭氏身為宗婦處理府中大小事務,好不容易得了空閑,這時候前院有個丫頭來報,說是刑部侍郎的夫人過府,至于什么事并未言明。
鄭氏不禁皺眉,他們府上與齊家并無交情,不請自來可是頭一回,不是什么好兆頭。
但面子上總要過得去。
走前才想起來叮囑她:“你既已無大礙,明日便去私塾讀書”。
蘇家世代簪纓,他家的私塾是京都里數一數二的,從蘇大人的祖父開始,家里幾代都是在朝為官,且官位不低,根基十分深厚,并且深受皇上重視。
是她上一世定親的人家。
她說的話李清和一一應下。
她明白,無論怎么取悅母親,自己在她心中頑劣不堪的模樣已經根深蒂固,無法根除了,與其費盡心思討好,不如學會慢慢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