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清軍撤退
書名: 明末:開局造吳三桂的反作者名: 此生不吃土豆本章字數: 2152字更新時間: 2024-09-26 21:19:22
“你在胡說什么?”
見那沙爾虎達竟不聽軍令擅自返營,已是斬首大罪,卻不料對方忽然這般滿嘴胡言亂語,多鐸更加暴怒,手中的馬鞭若不是看在對方乃鑲藍旗濟爾哈朗那邊的人,早就揮在他的臉上了。
而那沙爾虎達明顯沒注意到多鐸帶著慍怒的神情,仍繼續說道:“與我交戰的明軍乃關寧鐵騎,而關寧鐵騎明明是那前些日降了我大清的吳三桂所有,如此看來那吳三桂定然臨戰倒戈,是要趁此時機與順賊共同夾擊我軍!
睿親王眼下正與吳三桂合擊順賊主力,然那吳三桂狼子野心,已然倒戈,若再不通知睿親王,恐我大軍會遭重創!”
看著對方那一副頗為急切的模樣,本覺得對方一派胡言的多鐸此刻也不禁倍感驚疑,手中躁動的馬鞭也倏然垂下。
抬頭望向那支突入的明軍騎兵,內心頗為疑惑,那吳三桂難道真的要反?
若真如此,自己馬上撤軍折返營救必會是一件大功;可若有意外,不僅會寒了吳三桂等一眾漢臣的心,更會因自己臨陣退縮而受到責罰,屆時怕是這個郡王都保不住。
此刻一向急性子的多鐸,也犯了難。
正在其不知如何是好時,一邊的石廷柱突然講道:“在下曾聽睿王爺說,那吳三桂雖降了我大清,但心中仍有立故明太子朱慈烺為新帝的小心思,想著借擁立之功前往南京再圖故明復興。不過后來被睿王爺厲聲駁斥,那吳三桂這才不敢再言。然今日聞聽大人所說,在下覺得對吳三桂確實要提防些。”
“可那順賊與吳三桂有不共戴天之仇,難道他們之間還會勾搭在一起嗎?”聞言,多鐸心中已經相信大半,但為避免釀成大錯,仍有些疑問。
那石廷柱笑了笑,搖頭道:“郡王太小看吳三桂此人了,他若心中真的極為在乎父子之情,那明朝崇禎數次催促他棄關回京勤王時他便會疾馳趕到北京。而不是在那區區幾百里的路上故意拖延日期,遲遲不去。再者,當日那李自成可是給過他犒勞,且許諾仍安排其遼東平西伯,誰曾想吳三桂怕李自成說話不算數直接逃了。
如此說來,今日吳三桂與順軍做交易,奪回故明太子,也不是不可能。”
見石廷柱這么一分析,多鐸低頭沉思好像確實是這么個理,再掃視其余諸將領也沒幾個反對的,反倒是紛紛點頭。
看來,吳三桂很有可能趁此時機反正啊。
“急令大軍全軍后撤,前往支援睿親王,命淮塔所部留作后軍護大軍離開。”自家親哥的性命多鐸自然不會不管,因此權衡利弊后馬上下發軍令。
身邊一眾將領也立即聽命行事,忙各自收拾撤退。
很快,正再次集結車光柱的幾百騎兵欲要準備與清軍重新死戰的陸靖塘,突然望見遠處清軍大營突然旌旗飛揚,向后方移動,似乎正在拔營撤離,爾后僅留下一支幾千人的步軍與馬軍作為殿后。
見狀,陸靖塘頗感疑惑,立時止住正要沖殺的部下,清軍本處于優勢怎突然要撤離?
位于大軍中央的劉芳亮看到清軍撤離的場面也頓時納悶,親自向前幾步望去,清軍這是被自己的大軍凌厲的聲勢喝退了?
隨即馬上反應過來,管他什么緣由呢,何不趁這個機會追上沖殺一陣?
當即一聲凜冽的拔刀聲,朝四周將士們大喊道:“全軍朝清軍大營沖殺!一個滿洲兵十兩銀子,一個撥什庫三十兩銀子,誰他娘的要能給老子抓一個清軍的旗主回來,老子讓他封侯!”
當聽到最后那句封侯,順軍將士們一個個頓時瞪大了眼睛,方才對于清軍的恐懼瞬間被封侯的獎賞刺激到,像打了雞血似的,立即拔出刀一股腦沖了上去。
幾萬順軍頓時如洶涌的潮水一般,懷揣著封侯的夢想朝清軍瘋狂撲了上去。
個個叫喊著,雙眼血紅,看到對面的清軍就像看到近在咫尺的金子一樣,就算死也得從身上咬一口下來。
負責鎮守后方的淮塔突然發現這股順軍就像不要命似的,死了一波又繼續沖上來一波,即使被砍斷右臂,左臂仍撿起地上的刀照樣砍殺。
前面一些披甲的漢軍八旗兵卒眼看就要抵擋不住,淮塔實在沒料到大軍撤退竟會導致這樣的場面,當即一狠心將自己手下一百個巴牙喇全部派了上去。
很快有著巴牙喇精銳的加入,那不斷沖殺上來的順軍浪潮很快被止住,然而淮塔明白順軍人數是他的幾倍之多,若是這樣下去勢必守不住。
只好等半炷香后大軍已撤離一段距離,不易被順軍追上。這才急忙撤下自己那已戰死幾十個人的精銳,并強令漢軍八旗的人死守住,隨后轉頭便帶著幾百個巴牙喇向后撤離。
不一會兒,那些漢軍八旗的兵卒見淮塔早已逃跑,留他們在此死守瞬間沒了士氣,紛紛放下砍刀跪地投降。
可殺紅了眼的順軍將士哪顧得上你是否投降,只要看到你是清軍,直接給上一刀,然后迅速割下一只耳朵揣到懷里繼續向前沖。
頃刻間,本以為投降便保下性命的漢軍八旗的一千多兵卒便遭屠戮殆盡,戰場成了一片尸山血海,到處都是淌著鮮血的尸體。
硝煙彌漫,烏鴉掠過半空響起幾聲吱呀怪叫,血腥味異常的濃重,每走幾步就得小心地上的尸體。
看著眼前如此殘酷的畫面,陸靖塘深知此景乃是明末常態,甚至前世中清軍南下江南時所造成的慘狀要比當下更加慘烈。
這些是兵,而那些卻是民。
半晌過后,劉芳亮大笑著引一眾親兵策馬來到陸靖塘面前,十分高興道:“陸總督,此戰你我聯合大勝那滿洲韃子,乃我大順許久以來第一次大勝!”
“劉將軍知曉為何清軍突然撤退?”
雖說此戰確實勝了,但陸靖塘明白若不是清軍突然撤離,他與劉芳亮即便會勝,但也不會勝的如此輕松。
其背后突然撤軍的關鍵才是重中之重。
畢竟若順軍主力被徹底擊潰,清軍為趁此大勝迅速北上奪取北京城而迅速撤離,那么眼下的這場勝利只能是曇花一現罷了。
聞言,意識到不對的劉芳亮也立即思索起來,下一刻突然意識到己方主力是否已被擊潰?忙臉色大變,驚呼道:“不好,汝侯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