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還我大明太子
- 明末:開局造吳三桂的反
- 此生不吃土豆
- 2117字
- 2024-09-20 21:04:16
當劉芳亮的信使快馬趕至明軍大營時,陸靖塘正看著手中方才由八百里加急送來的史可法的回信,大致意思是稱贊陸靖塘驍勇忠心,乃大明社稷之幸;后又提到希望陸靖塘能迅速將永王殿下送至應天,也好應對突變。
史可法自然不敢妄言太子殿下幾乎無可能身還,只得于言辭中懇切希望陸靖塘萬不可冒險,力求安穩,莫將永王殿下陷于危險境地。
江南這邊他自會鼎立協助,絕不可讓一些宵小之輩圖謀擁立新帝。
雖暫時不至于探究史可法的心思,但這保證卻足夠令陸靖塘安心,不至于擔憂后方有可能的襲擾。至于其希望盡快送還永王殿下歸至南京,他自然沒有理會。
史可法曾一心以為吳三桂才是忠心護國之人,滿洲韃虜不過是其借兵為先帝爺復仇而引。再加上于南京眾多官員認定,大明與流賊有不共戴天之仇,若是可與韃虜聯合,恢復大明著實可為。
有如此想法,指不定南京有些人會如何想陸靖塘。
是否覺得他陸靖塘乃挾永王而自重,或是認定其軍中根本沒有永王殿下,而只是僥幸得到其信印以此冒充永王殿下。
這些諸多猜測自不是陸靖塘當下所要考慮的,江南士紳日后若相助于他,當然不與計較。
若是執意要抵抗他,他自然有辦法處置這些士紳官僚。
只不過,殘忍了些。
半個多月的時間,在胡守亮戚玉川等人加上孔胤楨衍圣公的名號幫助,迅速從山東北部與直隸地區南部招募到青壯一萬五千多人,這段時間在日益操練下已編練成軍。
譬如昭武營,顯武營以及定武三營的兵馬一度躍升至接近七千人,而陸靖塘麾下直屬由祝飛掌管的標營人數也升至四千人。
雖說不可與正規軍相媲美,但至少初具規模。
而當他聽到劉芳亮所差信使將最近發生的巨變俱告知后,臉色霎時間變得沉重,萬沒想到形勢竟如此急轉直下,立即告知信使自己會盡快整軍北上匯合,待信使離開,忙召來胡守亮等人商議。
將方才信使所說告訴諸位將領,大帳內的氣氛也剎那間變得凝重。
眾人一致沉默,那如滔天洪水卷襲帶來的強烈震撼令他們內心一陣驚駭,許久未曾出聲。
之前以為,順軍如按此謀略必會導致兵敗,但也只是如此以為而已,無人覺得順軍會遭到如此挫敗,所提方略頃刻敗亡,最精銳的十萬大軍竟然被清軍引誘至包圍圈。
偏偏他們他們此番所處地勢頗為開闊,幾乎沒有任何險要地勢可供他們抵御清軍。
如此下去,在長期被圍困的巨大壓力和大軍缺乏糧草的雙重影響下,恐怕順軍最終會不攻自破,從而徹底被滿洲剿滅。
那之后局勢便一目了然,順軍主力遭到覆滅,并無多少可抵御清軍的北京城也變成了清軍的盤中餐,其余地區如山西保定也皆會因為主力喪失,本就尚未牢固的防線從而遭到徹底崩潰。
屆時,順軍必遭傾覆。
也難怪劉芳亮心急如焚,差信使許諾如陸靖塘率軍一同北上援救,事成后凡其所提條件,只要不太過分,必然應允。
召諸將齊聚大帳,因事態緊急,陸靖塘當即便派發軍令,命各營諸將立即整兵集合,于半日后集結大軍拔營,北上援順。
眾將領知曉此事甚大,領命后迅速趕回各營整備兵馬,約定集結時間一到,各營全部完成整備,爾后大軍迅速開拔朝保定前進。
當見到陸靖塘麾下軍隊聲勢頗為壯觀時,若是放在往日劉芳亮定會頗為忌憚,然而今時不同往日,眼下他急需陸靖塘的援助。
“陸兄,劉某拜謝了!”
劉芳亮頗為誠懇,當即躬身抱拳行禮。
“你我皆為漢人,目睹中原慘遭韃虜劫掠,必要放下以往成見共同抵御外敵。”見此,陸靖塘也立即扶起對方,安慰對方。
聞言,劉芳亮確信他并未看錯陸靖塘,隨即還禮后立即引入大堂,停在一張寬大的木桌前,指著上面的輿圖為其介紹眼下局勢。
“陸兄請看,眼下我大軍主力被圍困至固安縣,已組織好三道防御,但卻要面臨北面位于河對岸東安縣的吳三桂所部,又要防備雄縣以及西北方向的清軍,可謂是四面臨敵,幾無退路。而我軍眼下身處南面,定然會遭到清軍偵騎監視,大軍動向必遭偵查,援助怕是極難。
然若不能及時救援,恐怕大軍屆時會不攻自潰,我大順便徹底完了!”
說罷,劉芳亮隨即便是一陣嘆惜,眼下解圍難度之大,使其只得緊緊盯著輿圖絞盡腦汁試圖從上面琢磨出援救辦法。
身旁,陸靖塘也在思考中,此次援救殊為艱難,而他與劉芳亮合并之后的兵馬也不過六七萬,而且大多都是些尚未在戰場歷練過的青壯。
如果一味莽撞,怕是會損失慘重。
不過當他目光落至新安縣附近那密密麻麻的水路,連接了周邊諸多州縣,沿途流經清軍駐守的雄縣與吳三桂防守的東安縣時,心中立即有了想法。
當即問道:“劉兄,你軍中可有船只?”
聞言,似乎明白陸靖塘的意思,劉芳亮當即思考后便答道:“軍中船只不多,但要是集結城中及附近百姓大小船只的話,應該有一兩百條船。可容納不到五千人,這已經是極限了。”
“還請劉兄立即下發軍令,征調附近的所有船只,全部集結于保定府。爾后派幾千精銳乘船北上直達雄縣東面。我等則集結大軍大張聲勢,作出欲要北上攻擊清軍的架勢,使其放松警惕,那股精銳再配合北面的大順主力,一同猛攻雄縣的清軍,擊潰多爾袞,如此可有解圍的可能。”
聽聞此計策,使得劉芳亮頓時眼前一亮。
隨即立即召來一將領發下軍令,那人雖不知征集船只有何用處,但見劉芳亮頗為急切,故領命后迅速轉身離去。
“陸兄,若是屆時擊敗清軍,解我大順主力之圍,不知你有何條件?”
突然,劉芳亮看向陸靖塘,面帶笑意詢問道。
陸靖塘聞言,也只輕輕一笑:“若是沒有記錯的話,我大明太子此刻仍在北京城。如解了順軍之圍,太子必要歸還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