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建立明末“背嵬軍”
- 明末:開局造吳三桂的反
- 此生不吃土豆
- 2027字
- 2024-09-04 09:22:00
“既然御史大人提了,那在下也一并明說。”陸靖塘見氣氛已到,索性擦了嘴后直接開口:“我軍目前除缺乏糧草之外,其余全部都需要。”
“糧草的話……”
趙繼鼎正要說出來的話,突然意識到不對頓時噎在嘴邊。隨即愣了幾個呼吸,險些以為自己聽錯了。
除了缺乏糧草,其余都缺?
一旁的反應過來趕忙接話道:“陸將軍所言,我等必將傾盡全力完成!糧草,兵器,甲胄甚至銀兩自有德州府各位士紳幫襯,可請將軍放心!”
聞言,趙繼鼎這才訕笑道:“自是當然。”
“方才并不是在下呵斥諸位,實在是城頭不知哪位大人喊了句闖賊,惹得永王殿下很是不開心。畢竟先帝便是被闖賊逼死,眼下卻被本朝臣子誣為仇人,誰能不氣?
不過諸位此舉我必會和殿下好生勸說,讓各位明白諸位真正的心意!”
陸靖塘語氣先是有些嘆息,最后卻畫風突變,語氣頗為堅定,立時便將氣氛烘托起來。
“多謝陸參將!”
被一頓忽悠的趙繼鼎眾人對陸靖塘心生感謝,當即深深行了一禮后將手中的酒一飲而盡。
其后打開話茬后一陣豪飲,高談闊論下場面熱鬧了不少。
席間趙繼鼎與盧世榷自然詢問如何救下永王,陸靖塘便是聲稱他擊敗闖賊一員大將后,將其生擒換下了永王。
同時又表達出恨自己能力不夠,僅能救下永王一人,連連嘆息。
見此,趙繼鼎忙輕聲安慰,其余人也趕忙道救下永王已是萬不能所求的,大明有此忠心將領實乃大明的幸運,千萬莫要苛責自己。
后來盧世榷突然問起那吳三桂此時去了哪里,其余人聞言也都屏氣凝神等待陸靖塘的回答。
畢竟吳三桂可是大明遼東為數不多擁有精銳,且忠于大明的總兵。他們也知道陛下可是給其封了平西伯,命其前往京師勤王,眼下卻不見其行蹤。
聞言,戚玉川冷哼一聲,當即將杯子重重摔在地上,當即成了齏粉,震的眾人一陣心慌。
終是一聲痛心疾呼,將實情告知在場眾人,
“各位大人,那吳三桂降了韃子了!”
“什么!”
此消息令一眾官紳大驚失色,嘴巴下意識張大,不由紛紛驚呼,陷入震撼之中。
堂堂山海關總兵,如今的平西伯吳三桂竟然降了韃子?
怎么可能?
這個消息實在太過驚駭,一時間所有人遲遲沒有反應過來,甚至難以置信。
良久,盧世榷才平息了內心的震驚問道:“陸參將,平西伯真的和韃子……”
未等其說完,陸靖塘便痛心道:“實不相瞞,各位大人,我們之前就是吳三桂部下!因得知其欲要降于韃子,我們這幫兄弟這才起事,脫離吳三桂。”
聞聽此言,眾人方才還有些懷疑的內心才真正信了陸靖塘的話,只是太過震撼難以短時間接受。
“京師被攻破之前,先帝曾經命四鎮軍隊入京畿,拱衛京師。且敕封四鎮人馬爵位,日日苦等。最終僅有唐通一人趕到居庸關駐守,未曾想闖賊一到,未做任何抵抗便打開城門投降。
而其他三路人馬,山東總兵劉澤清則是謊稱自己墜馬受傷不愿前去,拒不奉詔!左良玉見詔書卻直接視若無睹,不顧先帝生死。而吳三桂,行軍極為緩慢,拖了許久,未趕到京師便聽聞先帝自縊的消息。”
陸靖塘語氣愈加冰冷,聲音低了許多。
“諸位,這便是你們口中的忠臣平西伯吳三桂嗎?”
眾人無話可說,當時難以接受。
“我將一切皆告知于永王殿下,殿下雖為稚童卻也懂得是非曲直。路上痛哭對我言,必將活捉此四人,將其斬首,方能解恨!”
突然,陸靖塘直接站起身來,憤憤道:“此番,先將劉澤清斬首!”
胡守亮等人也立即起身,皆齊齊高呼:
“斬首劉澤清!”
官紳們之中不乏曾經被劉澤清所欺辱的,再加上永王殿下也說過此話,當即也起身一同響應。
宴席結束后,陸靖塘當即命戚玉川前去接受德州府的守軍與此次起事的家丁護院。
此時張慎又來報,現已經搜集的甲胄一共一百二十一副,一半完好,其余大部分多少帶點破損,只有極少量不堪使用。
隨其過去檢查后,陸靖塘只留下那些完好無損的和殘破的,那些不能穿戴的便扔掉。殘破的則尋城內的鐵匠重新修復。
其次又吩咐張慎務必要集齊三百副甲胄,若需要銀子也可和他說,囑托他見了甲胄切莫憐惜銀子。
他心中一直有個設想,用甲胄建立一支由勇猛兵卒組成的全甲隊伍,來作為自己軍隊的最強底牌。
他們須較常人力氣更大,手持大刀,或巨斧,或重錘,身負重弓,臨到戰場膠著之時或者危機時刻將其派上戰場。
如此,勢必可以改變戰局,挽救頹勢。
其次,這支隊伍每人響銀一月十兩,一年最低一百二十兩,再給予其他福利,可達到一百五十兩!
如此巨大的誘惑,必然有無數猛士愿意為其搏命。
而他就是要建立一支明末的背嵬軍。
算算日子,恐怕李自成已經集結了一支十萬大軍,其余各部恐怕還在向進發。加上有自己給予的情報支持,他們必然會在滿清趕到山海關之前,兵臨山海關。
大概率吳三桂是擋不住的,這樣大順便會占據山海關。
不過,滿清已至,屆時李自成能不能守得住山海關就不得而知了。
當然,陸靖塘認為很有可能守不住。
那在這之后,八旗一旦南下,山東必然首先面臨他們的鐵蹄。
山東沒有良馬,即便有也很難在極短的時間內訓練出一支可以抗衡在關外與明軍精銳征戰了數年的八旗。
那便只有訓練一支重甲步卒,如此甲胄便是重中之重。
隨后,陸靖塘派人前往山東南部一帶打探劉澤清的消息,又突然想起山東有一個影響了華夏幾千年歷史的家族。
這個家族,似乎也可以為自己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