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劫掠
- 明末:開局造吳三桂的反
- 此生不吃土豆
- 2449字
- 2024-08-21 09:17:23
猛然間,陸靖塘想到此時此刻太子朱慈烺與二位皇子被崇禎送至其岳丈府中,本意將復國希望囑托與老丈人,然而始料未及的是太子和皇子竟被其親自當作獻禮送到李自成軍中,以此來換取前程。
莫不諷刺那崇禎爺,這周奎老丈人連捐銀都那般窮酸,怎會冒著生命危險將你那太子與皇子送出去?
幸而李自成并未處死三人,卻是頗為善待。
甚至其封朱慈烺為大順朝的宋王,另外兩位皇子待遇也終歸還是不錯,與后朝對前朝宗室的表現(xiàn)看去卻是大相徑庭。
太子與兩位皇子尚在人世,事情便好辦許多。
雖憑借自身手中這點可憐的兵馬完全沒有實力硬搶,那么便只能使點文招。
思來想去,與其做個平等的交易便是最好的選擇。
若意取他人之物,必先給予其心念之物。
已經得了半壁江山的闖王李自成當下最看重的,莫過于掌握大明北方最后一支四萬精銳的吳三桂與其背后具有雄關之稱的山海關。
一個乃是前朝名將手握重兵,另一個則是可以將滿清擋在關外幾十年之久的重鎮(zhèn)。
與其說是吳三桂與山海關,倒不如說其在意的乃是整個天下。
如若按那史書記載,天一亮吳三桂便會拔營離去,只留下一部分兵馬洗劫玉田縣,爾后全軍進攻山海關,將才駐守沒多久的唐通部趕了出來。
之后便如史料記載,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率大軍進攻山海關,最后與吳三桂在一片石決戰(zhàn),卻被突如其來的滿清八旗迎著沙塵突然加入戰(zhàn)場,打的順軍猝不及防。
此后順軍大敗,數(shù)年間便喪失占領的大片土地。
雖然他作為后世人穿越而來知曉古今,但卻也不敢有把握說能阻止?jié)M清入關。
一直以來,明軍不敵八旗并不是野戰(zhàn)能力差勁,根本原因在于將領之間矛盾復雜,不愿合作,甚至于在血戰(zhàn)中為保存實力竟不顧帥令下令撤退,導致其余各營見狀紛紛效仿,立即撤退。
如此一來會導致許多不知情的將士以為是全軍潰敗,索性再不顧戰(zhàn)場形勢,只顧逃命。滿清軍隊便趁勢追擊,進而將明軍全線擊潰。
但順軍卻并不如此,他們本身戰(zhàn)斗力并不強,能擊敗明軍很大原因皆為明軍自身不愿再戰(zhàn)。
或者憑借軍隊人數(shù)沖垮明軍,若真論戰(zhàn)斗力,也不會被幾千關寧軍擊潰。
山海關之戰(zhàn)中大敗,歸根結底在于李自成并不重視滿清八旗的軍隊。他只以為那韃虜之志只存于劫掠糧食人口而已,并無圖中原野心。
故順軍上下真正視為敵人的,僅有吳三桂一人。
如若李自成對滿清圖中原的意圖知根知底,能清晰認識到滿清對于其剛建立政權的威脅性,山海關一戰(zhàn)的形勢便極有可能逆轉。
這天下可以讓明朝繼續(xù)坐下去,也可以讓李自成的大順替代,但絕不能讓漢人天下拱手送于韃子。
“吩咐下去,讓兄弟們盡快休整,天一亮除留必要人手外其余人馬隨我等截殺劫掠玉田的吳兵。”總之,解決掉糧餉問題就該和李自成好好談談了。
“遵命!”
……
負責劫掠玉田縣的參將名為孫文煥,吳三桂臨走時留給他兩千人馬,自然也有提防陸靖塘叛軍的用意,不料這孫文煥篤定陸靖塘不敢前來,此時其正立于城頭之上向城內望去。
一眼望去,無數(shù)兵士粗魯,咒罵著沖入各家宅院中,那主家若是開門遲些,少不了得挨上一頓打。而即使面對特別溫順的百姓,這些兵士仍然不由分說,亮著刀子逼迫主人家獻出糧食,若一旦遇到抵抗,則必定刀刃見紅。
此次征收,他們的主要目標集中于城內大戶身上,除要獻出糧食之外,每家每戶還須交納一萬餉銀,并且不可討價還價。
即便城中百姓再有不愿,卻仍然扛不住那閃著寒光的腰刀。
如是過去不到一個時辰,營中千總便興沖沖前來稟報,已經征集城中大部糧食,甚至銀兩亦有十幾萬兩之多。
可惜玉田縣位于京師東面,那韃子闖入內地后多有劫掠,眼下能籌集到如此多的糧食和餉銀已是不易。
否則,換做內地的大城,絕不止這些。
看了眼城下準備裝上馬車的一箱箱白花花的銀子,孫文煥滿意地點了點頭。似乎是聽見遠處隱隱有哭嚎聲,卻只是淡淡吐了一句話:
“這次先苦一苦百姓,日后復明大業(yè)若成,本將必定親自來向玉田的百姓們請罪。”
隨后長呼一口氣,冰冷的眼神劃過遠處已遭受慘痛待遇的百姓們,一句話抵消所有,再沒了沒有任何愧疚的感覺。
糧餉比人命重要。
稍等所有征收到的糧餉全部裝車后,又見人手不夠,那孫文煥便又是一句“苦一苦百姓”,隨即便命兵士再次沖入城內強征下五百農夫。
搞得玉田縣本就不多的男丁,剎那間幾乎只見女人躲在家門口隱隱哭泣,許是怕那官兵將女人也一同帶走蹂躪。
這支浩浩蕩蕩的“征收”人馬心滿意足地朝山海關方面行軍,遠方接近于地平線一端,一哨騎遠遠地望著這支隊伍,在等待一刻后隨即策馬轉身離去。
遠處一處極為茂密的林子中,那哨騎拍馬趕到。
“稟將軍,敵軍距此地不足五里!”
點頭示意知曉后,陸靖塘揮手屏退哨騎。在其身后靜靜隱藏一大群兵士,借著樹林的遮擋悄然匍匐在地面,緊握手中兵器,目光直射前方。
不一會兒,又有一哨騎縱馬趕來,并未來到陸靖塘面前,而是對著前方大聲喊道:“胡將軍所部已準備就緒!”
隨后未作猶豫,立即打馬離開。
接到此消息后,陸靖塘一聲令下,身后埋伏兵士將弓箭全部上弦,火銃也已填裝好彈藥。
眾人全神貫注看向前面,全然不知額頭上布滿的汗珠不斷順著臉頰掉在地面,手中不自覺緊緊握住武器。
此次伏擊定在玉田縣通往山海關的一條必經之路上,這條路本就狹窄,北側為溪水,南側則全部長滿了參天大樹,灌木叢也將樹木間的縫隙填滿,此外這條路足足有五里,只要那孫文煥進入幾乎可算插翅難逃。
同時,陸靖塘除留下守護軍中補給的一千兵士外,將所有能參與伏擊的兩千兵士分為三股人馬。
第一支一千人的兵馬,由他親自持刀率領伏于道路兩側,待敵軍全數(shù)進入后先發(fā)銃隨后領軍沖殺,擔任第一梯隊任務;另一支由手持鐵斧的甲士則由胡守亮率領,負責沖擊敵人頑強抵抗所部。
最后一支五百人的騎兵則作為第三梯隊,由胡守亮兄弟祖邦文親自率領,埋伏于距此地二里處,但遇試圖趁亂逃出者,一概殲滅。
此戰(zhàn)若勝,至少這三千兵馬的糧餉有了著落,日后再圖其他也總歸有些底氣。
因此,陸靖塘極為重視本次伏擊,親自帶隊于第一陣線沖擊敵軍隊伍,并嚴令各將官,凡遇任何敢臨陣退縮,不聽號令,即便立下戰(zhàn)功的士卒也仍軍法處置。
所有千總以及下面的哨官自然十分上心,皆位于隊伍前方,目不轉睛盯著道路。
反,就得反出個樣子!
這句話是今日凌晨陸參將對他們的訓誡,所有人無不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