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不昧因果
- 棗園隨筆
- 那邊山上的石頭
- 2299字
- 2025-03-18 09:10:28
南柯一夢,它終究也只是夢。如果像夢中那樣一路仕途,享盡榮華,雖最終樹倒猢猻散,可也是不虛的一生。然而人生苦短,又有誰能像淳于棼那樣及時的醒來呢?既然我們的人生無法設想,那么我們又該如何度過這一生呢?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第一種是渾渾噩噩,不諳世事,過一天算一天,他不會在一天的任何時候思考他人生的意義,他該吃吃,該喝喝,該發脾氣發脾氣,該獻殷勤獻殷勤,他也有理想,可那理想無非也是如南柯夢那般虛無縹緲,但這不妨礙他做夢時候的喜悅,夢醒了,繼續做牛做馬,繼續搬磚。第二種人是他每天都會審視自己,每走一步都要糾結一下,這一步邁出去會不會給我帶來好運,會不會將我引向深淵,步步艱難,患得患失。最終,好事也沒像他想象的那么好,壞事也沒壞到哪里去,而他,整天就只會提心吊膽,輾轉反側,白白耗費了許多精神。第一種人,不知道因果;第二種人,想改變因果。
人這一輩子,你能成為什么樣的人,你能做成什么樣的事,答案就在你的左右,就是你周圍的這些人和事。然后,就是你的認知。這句話并非故弄玄虛,而且誰也無法告訴你準確的答案,因為那是道。道不可道。我們只需記住這十六個字:承認因果,不住因果,因因循果,承受因果。所有的因果都起始于起心動念之間,因起心動念而生事,事都是矛盾的綜合體,通過矛盾的不斷演化而推進一件事的進展,最終發展到一個一個的階段,我們稱之為果。這件事情得到你想要的結果了,并不代表它就結束了,它有可能還在加速演進中,并在演進中去結那個它應該結出的果。馬克思主義產生于英國,崛起于歐洲,卻給古老的中國帶來了新一輪的偉大復興。佛教興起于尼泊爾,興盛于印度,卻扎根于中華文明的沃土中稱為了我們的本土宗教。
所有事情的產生和發展,無不和我們每個人的心念有關系。所謂起心動念,是指由認知和觀念為基礎,由當時當地所具備的條件為牽引,所發生的我們推動事物向前進的動力。歸根到底,還是與人的心念有很大關系。因此,一個人內心的堅毅程度決定了一件事情的發展方向是否會偏離,是否會不受控制,是否會出離大家的期望。而這個人內心的堅毅程度又取決度他對因果的認知。比如我們要對一件事情發表看法,一個剛剛聽說這件事情的人肯定不如已經與這件事情相處一段時間的人對這件事情的看法來的全面和準確,當然后者的觀點并不一定都是對的。這個時候,前一個人第一位要做的,不是發表看法,而是傾聽或者干脆去調查這件事情。不能因為我們在處理其它事情上的經驗豐富,在接觸到事情的一開始,就給它的發展指出道路,就要奪取對這件事情的控制權。在沒有對事情進行充分的了解之前,就對它妄下論斷,甚至要住到事情發展的做法,是愚蠢的。
我們在與自己有非常緊密聯系的事情上面,會將自己陷到事情里面去,無法自拔,失去判斷能力。因為,我們將自己也作為矛盾的一個方面了。將自己作為了矛盾的一個方面,那自然就要尋找出我們的對立面,后面要發生的,就是我們要攻擊與我對立的那些條件,最終導致對這件事情的發生和走向的判斷失去理智,由此而做出的判斷都是不符合因果律的判斷。那么,如何才能在深陷其中的時候還能做出合乎因果的判斷呢。讓我們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我們得病了。從我們起心動念要到醫院去檢查開始,這件事情就開始了,我們首先會覺得身體的那個部位不舒服,進而去檢查。我們在沒有完全了解我們的病情之前,不要去做很多猜想,因為通過不專業的判斷來和醫生交流時會對醫生的判斷產生誤導。在得到醫生對于我們病情的專業判斷之后,如果是大病,那么就要了解這個病的原因、治療方法、治療前景和治理成本等方方面面。在做了較為全面的調查之后,我們就要開始分析相關的人和事,相關的人都有誰,首先是我們的幾代人的親人,然后是我們的朋友和同事,我的病對于他們都會有什么樣的影響。如果花大的代價去治療,這個成本對于各方面都能接受,那么就去治療;如果治療的前景很渺茫,而治療的代價又會導致一個比我的逝去更嚴重的后果,那么就不要去花大代價治療。當然這樣的判斷并不是非此即彼的,矛盾的主體是我個人,矛盾的多方面就是和我有直接關系的人們。這個時候,主要矛盾要做出決定,這個決定只能我自己來做。那么,這個過程中的次要矛盾就完全不理不睬了嗎,不是的,為了每個方面都能心安理得的活下去,作為矛盾主體的我,要接受一部分的治療,但這部分治療的前提并不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下猛藥,而是如何在接下來的日子里,讓我的生活質量盡量的高。你會說,我的想法和做法太過于消極了,應該想盡一切辦法尋找能治理我的病的醫院、醫生甚至是偏方。這個所謂的辦法,實際上并不究竟。我當然可以花大量的金錢、時間和精力去做這件事情,但我的條件不允許我這樣做,我的求生的心太重,會將這件事情牽涉進無盡的煩惱之中,讓和我有關系的所有的人都不得安生。真真是活的不能好活,死的又不得好死。也許有人說,那有什么的,一個人的生命是大過天的,讓別人為難一下,你就重獲新生了。其實這句話只顧一點不及其余。從一開始我對自己病情的了解,就知道最好的結果是什么,并不會獲得新生;第二,凡事超出了我們自己所具備能力的事情,都會引出一連串的意想不到的事情,且不論超出我們能力的事情是否能做成,僅就這并不是我們所具備的條件這一點,就要將之否定掉。
生死由命,并不是一句迷信的話,這里的命是我們站在對自己清楚的判斷和對我們所具備的條件充分的了解的基礎上,以不昧因果的認知,所做出的符合規律的判斷。這個判斷不帶有感情色彩。只有這個判斷正確了,才能照顧到所有人的感情。
以上我們舉出的例子,應該算是“人生大事”了吧。其余的事情,如果都能照此辦理,那么我們和我們周邊的人,就都會活的瀟灑,活的自由,進而贏得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