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兵指大明宮
- 挽中唐于既倒
- 空啼啼
- 2554字
- 2024-07-09 10:23:51
宮城,內侍省外。
略顯破舊的宮室掩映在古木間,在深夜氛圍的加持下,顯得陰氣森森。
長安宮城所在是唐朝最早的皇宮太極宮,因地勢較低,高宗時特意選了東邊的龍首原,興建大明宮作為大內,因此太極宮也被稱為西內。
君王移居之后,宮城便空了下來,成了宦官內侍的天下。
位于宮城西側掖庭宮的內侍省,便是俗稱的北司,大唐真正的權力核心。
兵權、政務大多皆由此出,南衙三省六部的宰相尚書有時候只能領命而已。
北司諸宦,最顯貴的莫過于左右樞密使和左右神策軍中尉,以往朝會議事,甚至凌駕于宰相之上。
然而此時,仇士良被圣上刺死,繼任的郄志榮根基不穩,兩個樞密使在魚泓志面前資歷、實力均不足,唯有俯首帖耳。
作為內侍省的常青樹,魚泓志縱橫朝堂已經超過三十年。
三十年間,六位皇帝,數十位宰相,更多的朱紫重臣,一方諸侯,猶如流水般隨波而逝,唯獨他屹立不倒。
三十年間,魚泓志不知目睹過多少達官顯貴的興衰榮辱,生死存亡。無論是賢愚忠奸,也不分精干庸碌,在右神策軍中衛尉這座巍巍大山之下,都只有八個字: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忠如宰相武元衡,被刺客當街殺戮,死得不明不白。
能臣如李德裕、牛僧孺,各為朋黨,攻訐不絕,看似在朝中爭權奪利,如火如荼,背后卻是南衙在北司面前步步退讓,除了不屬于牛李二黨的鄭注、李訓,無人敢對宦官非議一字。
貴如郭氏,昔日族中冠蓋云集,滿床笏板,如今已是云煙過眼,凋零殆盡。
即便帝皇之尊,在魚泓志手中也如同小兒,聽任擺布。
宦官原本只是君主的家奴,所有的權柄都來自君主。但在魚泓志、仇士良的控制下,宦官權勢前所未有地膨脹。
兩樞密使、兩神策軍中尉,便可裁決軍政。
上行下效,北司諸宦亦驅使南衙眾臣如牛馬,肆無忌憚。
這日子要是如此舒坦過下去,魚泓志自然心甘情愿,生不出別樣心思。
可是樹欲靜而風不止,那圣上李昂竟然妄圖振興皇權!
他先是趁著甘露之變手刃了仇士良,又拉攏郄志榮做左神策軍中尉和自己打擂臺;
他提拔韓約做神策軍觀容使制衡自己,又詔令鄭注帶著五百鳳翔牙兵奔襲回京;
他重用李德裕整頓南衙蠶食北司手里的權力,又壓榨佛門充盈國庫渡過空虛難關。
他要的是一個聲色犬馬、胸無大志、懦弱不堪的圣上。
而不是一個雄心勃勃、富有手段、殺伐果決的皇帝!
魚泓志怕了,他經常夜不能寐,勉強睡著也是冷汗濕衣。
他總是忘不了仇士良喉嚨處噴灑而出的鮮血和死后那雙渾濁暗淡的眼眸。
權傾朝野的仇中尉,像條野狗一般死在含元殿上,被人拉倒皇宮西南角的獨柳樹邊,一把火燒的灰飛煙滅。
魚泓志深深害怕有天自己也會被圣上用雷霆手段誅殺,身首異處。
既然如此,那不如先下手為強!你不仁別怪我不義!
魚泓志趁著新年神策軍賞錢縮水的契機,散盡家財收買人心,再鼓動他們的情緒引起嘩變,這便有了眾人手持利刃圍困北司的場面。
“請郄中尉和韓將軍出來說話!”
眾軍士左手舉著火把,右手提著刀劍,已經把北司圍得水泄不通。
小內侍們哪里見過這場面,都慌了手腳,嚎哭奔走,試圖找地方躲避。
郄志榮和韓約兩個慫貨更是三魂六魄失了一半,惶惶然不知所措。
有些軍士開始用身體撞擊著北司緊閉的大門,有些則是撿起地上的石塊用力扔進院內,引得里面的太監們尖叫聲一片。
郄志榮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還以為是鄭注、李訓派人來清剿仇士良的余黨,自覺死期將至,抱著頭往塌下一藏,瑟瑟發抖。
還是韓約鼓起勇氣,吩咐內侍開門,直面那群豺狼虎豹。
見到韓約露面,眾人更是激動,辱罵聲不絕于耳。
韓約咬緊牙關,攥起拳頭,漲紅了臉,想開口說什么又感覺身體不是自己的,只能立在原地動彈不得。
“韓將軍,你本是金吾衛的人,和我們神策軍井水不犯河水,為何要主動上奏削減兒郎們的津貼供奉呢!”
韓約滿臉疑惑,這何從說起啊?
甘露之變后,圣上就對他失望至極,從來沒有私下召見過。自己更不可能頂著眾怒去削減開支啊。
戶部的錢又不是我家的,我韓約至于心疼嗎?
他剛想解釋,卻被軍士無情打斷。
“你們這些將軍權貴,自有一套斂財的方式,不在乎賞錢。可我們這些兵眾,全靠這點錢養活一家老小!你裁減我們的錢就是要我們的命!兄弟們說,是不是!”
“你拿我們的錢去討好圣上,有沒有想過兄弟們怎么辦!”
“一年到頭我們那么拼命!憑什么被如此對待!”
眾人齊刷刷舉手吶喊,嚇得韓約心神激蕩,不由自主的后退兩步。
“韓約那廝要跑!兄弟們抓住他!”
人群里不知是誰尖叫一聲,這成了燃爆火藥桶的火星子,眾人一擁而上,如潮水一般漫過北司的大門。
韓約眼見事態不妙,拔腿就往后跑,卻不想酒喝多了,身子搖搖晃晃,很快便被追上摁倒在地。
他打起精神拿出自己作為神策軍觀容使的威嚴去訓斥眾軍士,哪知大家已經不買他的賬,反而更加激奮,叫嚷聲不斷。
眾人你一拳我一腳狠狠對著韓約泄憤,根本不收力,不知不覺竟硬生生把他打死了。
眼瞅鬧出大事,軍士們都有點不知所措,氣氛逐漸淡弱下去。
在魚泓志示意下,他的心腹迅速割下韓約的頭顱高高舉起:
“韓約這廝欺下媚上!不給兄弟們留活路!已然授首!法不責眾,我們沒有錯,找圣上評理去!”
魚泓志也適時走上前來說道:
“老奴給諸位將士擔保,是韓將軍先行圖謀不軌在前,大家都是替天行道!”
有了魚泓志庇護,眾人膽子都大了起來,人群里又有人振臂高呼:
“先殺韓約,再殺郄志榮,最后我們再去大明宮面見圣上討個說法!”
一呼百應。
眾軍士都上頭了,高唱著軍歌闖進北司內院搜羅郄志榮,遇到不長眼敢擋著的內侍,拔刀就砍,一個個都殺紅了眼。
有些跟隨郄志榮的神策左軍軍士哪敢站隊,大氣都不敢喘,丟掉武器抱頭蹲在墻邊,頭都不敢抬。
眾人路過均對他們吐唾沫,砸石塊,罵一句“太監的走狗。”
殊不知他們跟隨著魚泓志被借刀殺人,何嘗不是走狗,也真是諷刺。
眾人很快發現郄志榮躲在塌下,縱使他用再多的床被簾幕擋住想蒙混過關,也無濟于事。
郄志榮被硬生生拽出來,一開始還哭泣尖叫著,被刺了幾刀血流滿地后,就沒了聲息,只有出的氣沒了進的氣。
有人把郄志榮的頭割下來,將之和韓約的頭綁在一起,扔到地上供大家踢著玩。
而后高高舉起示意,眾人高聲喝彩,聲震云霄。
大部隊在橫掃搶劫完北司衙門的財物后,在魚泓志心腹將士的帶領下,浩浩蕩蕩朝著大明宮進發。
幸而樞密使楊欽義倉皇中從墻角的狗洞爬出,在北司后院牽出一匹駿馬,翻身上去一匕首扎在馬臀處。
那駿馬吃痛,嘶鳴一聲,瘋狂朝著大明宮長生殿的方向奔去。
楊欽義咬緊牙關,圓潤潤的身子低伏在馬背上,想起李德裕交代給他的話,恨不得此刻能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