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回,袁紹袁術兵變洛陽,搶皇子以正漢室。
洛陽城外,“不好了,將軍。前方竄出一伙人馬,乃袁紹的西園禁軍。哦,還有丁原的三千鐵騎。”董卓疑惑的看看李儒,小聲說:“你不是說看過三國演義嗎,怎么袁術的軍隊在這埋伏我?”李儒也十分不解:“我看的三國演義絕對沒問題,這,這可能是別宇宙的三國演義,不一樣。”董卓也只能點點頭,正如所視,董卓李儒二人也是穿越過來的,他們正是張成,李成博二人。李成博轉念又說:“無妨,我們走我們的,對面不過五六千人,我們可是帶了一萬西涼鐵騎,不怕他。”
洛陽城內,皇子兄弟用眼神示意,看守他們的,不過兩個老漢,雖說哥哥劉辯只有十三四歲,但兩兄弟聰明過人,劉辯從袖子偷摸拿出一把小匕首,二兄弟合力割開綁在手上的麻繩,兩士兵年紀大了,精神渙散,兄弟倆趁他們不注意,翻窗子跑出了房間,二人因為常年在后宮玩耍,對后宮地形十分熟悉,不到兩三分鐘就跑出去了,二兄弟不敢停留,偷了匹馬,趁皇宮大門無人看守騎馬飛快跑了出去。
另一邊,因為丁原內心膽怯,不敢與張成的西涼鐵騎對戰,留下毛潤塬的三千禁軍,帶著自己的本部人馬跑了,那三千禁軍見丁原已走,沒辦法,投降了張成。當張成一行人往洛陽城奔襲時,迎面撞上了逃出來的皇子二人李成博大喜,他告訴張成:“我等掌握天下的工具來了。”張成按照李成博的,假惺惺跪地迎見天子,二兄弟怎么能知道張成的詭計,便坐上他的馬車,浩浩蕩蕩回洛陽討袁紹去了。
西涼兵一進城,便橫沖直撞,絲毫不考慮百姓的死活,張成打沒穿越前,在班上就是個十足的變態,如今更是提現的淋漓盡致。他看見被馬匹踩死的百姓,竟然哈哈大笑了起來,百姓也無不痛恨張成。
皇宮內,“國家多難,社稷多災,十常侍方除,又來……又來了個董卓………。”王允面露傷心之色,這時鮑信說:“他每日進京市都是這樣,鐵甲軍開道,橫行街市,百姓們避之如有惡鬼,鬧的京城內外惶恐不安。”毛潤塬無奈道:“唉,早知今日,何必當初!”鮑信又道:“近日,他出入宮廷,肆無忌憚,百官驚怵,天子不寧。當初鄭泰,盧植等早有言在先,說董卓面善心狠。一入禁廷,必生禍患,真讓他們言中了。我看董卓心懷異治。應速速除之。”毛潤塬這時也憤怒無比,因為就是他把董卓召喚來的,沒想到丁原沒能攔住他,自己還損失了三千人馬,鮑信見沒有人回應他,著急道:“二位意下如何?”還是沒人回應,他大叫道:“說呀!”
毛潤塬此時說道:“鮑校尉之言,我又何嘗不知?!只是十常侍之亂剛剛平息,朝廷新定此時不宜輕舉妄動。”鮑信明白毛潤塬什么意思,便又轉過來對王允問:“那司徒大人你的意思呢?”王允回道:“此事且容再議。”鮑信無奈道:“既然如此,我引本部兵馬離京暫回,何時討伐董卓再來效力。”說罷,便拱手離去。鮑信前剛走,后面一家丁便道:“王大人,董卓送來請帖。”王允看了個大概,便對一旁毛潤塬說:“董卓明日在皇宮宴請百官。”
第二天,眾官皆來赴宴,毛潤塬當然也來了,可當他看見主位旁邊的一人時,額頭上不禁冒出豆大的冷汗,“是呂布!丁原不是沒死嗎,他昨天我還見著!”但毛潤塬還是冷靜下來,裝出一副悠然自得的感覺,坐在自己的席位上,不一會,董卓(張成)就來了“哈哈哈,老夫來遲,失禮,失禮。”李儒(李成博)跟在后面也拱手笑道:“各位見諒,見諒。”張成見眾官坐下說道:“諸位,自西涼來到京都,今日還望諸位關照一二,今日老夫略備簿酒,請諸位歡飲,諸位能光臨,不勝榮幸啊,哈哈哈哈。諸位,請!”眾官附和道:“董公請。”張成見眾人喝下,又哈哈大笑起來,隨之又面色一凝,把酒碗猛摔于桌上,說道:“諸位莫驚,我有一言,請諸位靜聽,自古以來,天子為萬民之主!萬乘之尊,無威儀不可以奉宗廟、承社稷。而當今圣上,懦弱少威,君儀失度。不如陳留王聰明好學,精明強干。我欲廢少帝而立陳留王承繼大位,諸位以為如何。”底下一片寂靜,眾人心中都窩著一團火,張成見此以為大事已成,便笑道:“諸位如諾無有異議……。”這是底下一個大臣憤怒掀翻桌子,指著張成大叫道:“你是何人?敢發此狂言大語!天子乃先帝嫡子,并無過失,何得妄議廢立?此舉形同篡逆。”張成憤怒拍桌,叫道:“哼,今日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毛潤塬仔細一看,這大臣不就是丁原嗎,呂布見此,立馬跑到丁原身邊,毛潤塬這才大悟,呂布為何現身宴席,丁原憤憤的說了句:“董卓老賊,你這輩子都別想得逞。”說罷,便拂袖而去。李儒這時上來打圓場:“今日飲宴之處,不談國政,不談國政!”董卓依然不依不饒,說道:“適才老夫所言,合公道否。”毛潤塬這時說道:“董公,今十常侍新滅,朝廷初定,百廢待興,不宜再生事端,以致上下不寧啊。”董卓狡辯道:“老夫此舉正為國家社稷著想,本初何必多慮呀。”盧植也說道:“昔日太甲不明,伊尹放之于桐宮,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造惡三千余條,姑霍光告太廟而廢之。今天子雖幼,但聰明仁智,并無絲毫過失,公乃外郡刺史,素未參與國政,又無伊尹、霍光之大才,怎可妄談廢立之大事?圣人云: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則為篡逆也!”董卓大怒起身:“我先殺了你這逆賊!”說罷,便去把腰間寶劍,毛潤塬見如此,也把出配劍,剩下大臣紛紛說道:“董公,息怒。”宴席也不歡而散。
預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