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02 孫堅發跡

孫堅作為底層人物,能夠在亂世中崛起,和他自身的高素質是分不開的。據《吳書》記載,孫堅“容貌不凡,性闊達,好奇節”。他不僅容貌不凡,而且心胸寬廣豁達,還有著奇特的節操,具備非常強大的人格魅力。

也正是孫堅的這個特點,才讓他在先天條件不足的情況下,于家鄉之外成就了一番事業。而后來孫氏的兩代領袖孫策和孫權也都有著類似的人格魅力,可以說是“有乃父遺風”了。不過,雖然優點明顯,他也只能從小吏做起。從小時候起,孫堅就明白一個道理:自己這種人若想出人頭地,就得立下戰功。

孫堅十七歲那年,有一次和父親乘船去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一帶),看見海賊胡玉一伙從附近的匏里上岸,搶奪商人財物。機會來了!想從吏的行列中脫穎而出就需要有恩主賞識,最好的辦法就是闖出名聲,這群海賊正是最好的墊腳石。

于是,孫堅跟身旁的父親說:“此賊可擊,請討之。”結果他不出意外地遭到了父親的反對,一個十七歲的少年,去挑戰一群殺人越貨的匪徒,這不是自尋死路嗎?父親回答道:“非爾所圖也。”對此,孫堅有不同的看法——父親的一番好意沒錯,但他的出身、眼界不高,他的意見也是有局限性的。

孫堅決定為前途拼搏一次。說干就干,孫堅手提尖刀,單槍匹馬地上了岸,但他卻不是一味蠻干,而是用了計策。他做出指揮部屬包圍過來的樣子,結果真把海賊給嚇住了,海賊以為官兵來圍剿,立刻望風逃散。見賊寇狼狽逃竄,孫堅趁勢追殺過去并斬首一人,最終凱旋。

十七歲的少年孫堅有勇有謀,殺賊除害,這下他徹底名聲大噪,當地官府任命他做假尉。假,是指代替、代理;尉,就是縣尉——縣令手下負責治安的小官,雖然是官員中的最底層,但至少脫離了吏這個階層。不過,孫堅只是個假尉,也就是臨時的縣尉,還沒有正式的編制。盡管如此,孫堅也算半只腳踏進官場了,以后可以擁有更廣泛的人脈,對他的前途大有好處。

很快,新的機會就來了。第二年,當地發生了一場大規模的叛亂,孫堅大顯身手的時候到了。漢靈帝熹平元年(172年)十一月,會稽人許昭(又名許昌)自稱大將軍、陽明皇帝,又封其父許生為越王,再加上其子許韶,祖孫三人煽動了數萬人馬,在會稽郡句章(今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城山渡)起兵叛亂。

這場叛亂聲勢浩大,單靠會稽一郡之力無法平定,會稽太守尹端也因剿匪不力被朝廷革職,險些丟了性命。為了迅速平亂,朝廷任臧旻(mín)為揚州刺史,統一指揮臨近的會稽、丹陽和吳郡,集合三郡之力平叛。

這是孫堅第一次正式踏上戰場,不過吳郡的地方官府還是沒給他正式編制,而是讓他以一個臨時設立的郡司馬的身份統兵。就這樣,孫堅招募了千余名鄉勇,加入了臧旻的隊伍。揚州刺史臧旻是臧洪之父,是漢末一位很有能力的官員,揚州刺史之后又任匈奴中郎將、太原太守等職。臧旻是個實干派,孫堅的優異表現他都看在眼里。

苦戰三年后,許氏之亂終于被平定了,臧旻上奏孫堅之功,朝廷任命孫堅為鹽瀆(dú,今江蘇省鹽城市)縣丞,這也是他第一個正式的官職。之后十年里,孫堅又歷任盱眙(今屬江蘇)縣丞和下邳(今江蘇省睢寧縣古邳鎮)縣丞。在此期間,他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人格魅力。西晉虞溥所作的《江表傳》記載:“堅歷佐三縣,所在有稱,吏民親附。鄉里知舊,好事少年,往來者常數百人,堅接撫待養,有若子弟焉。”無論是鄉里的名宿,還是有志青年,孫堅對他們都像對子弟親友一樣,孫堅在群眾中贏得了極高的聲譽。

這十年,孫堅雖然在仕途上沒有什么進展,始終徘徊在官場底層,但卻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一筆巨大的財富——人望。鹽瀆、盱眙和下邳三縣都在江北淮泗一帶,孫堅在這里積累了最初的創業班底,而之后的孫策也同樣在這里起步,最終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足以影響東吳政局的淮泗集團。

如果是太平盛世,孫堅憑著剿匪之功慢慢熬資歷,或許最終做到太守就是極限了。不過,孫堅這樣的人注定就是為亂世而生的,漢末的大亂為他打開了機會的大門。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黃巾之亂爆發,真正的考驗來了。這一年,孫堅三十歲。

朝廷火速調集軍隊鎮壓,右中郎將朱儁(jùn)征召孫堅隨軍作戰,并表其為佐軍司馬。之前那些被孫堅深深折服的鄉里少年都愿意隨他從軍,此外又招募了一些商旅和淮泗精兵,共計千余人。臨行前,孫堅將自己的家眷留在壽春(今安徽省壽縣),其中就包括年僅十歲的孫策。恐怕孫堅當時還想不到,這個孩子將來建立的功業要遠超自己。

孫堅率領這支人馬踏上了討伐黃巾軍的征程,他在朱儁麾下作戰極其勇猛,連戰連捷。但這同時也暴露了孫堅的一大問題,那就是他太熱衷于帶頭沖鋒了。身為主將,身先士卒確實有激勵士氣的一面,但這也是一把雙刃劍,會讓自身陷入極大的危險。

在汝南郡西華縣(今屬河南)的一次戰斗中,孫堅由于過于深入,受傷墮馬,和軍隊失散了,他只好藏在草叢里。幸虧他的戰馬跑回軍營,高聲嘶鳴,士卒們跟著馬找過去,才在草叢中發現了孫堅。他回營休養了十幾天后,又重返戰場了。這一次,孫堅的運氣很好,撿回了一條命,但他能一直有這么好的運氣嗎?這個問題恐怕他從來沒有想過,很快他就將這次的預警忘在腦后了。

隨著官軍連連獲勝,黃巾軍在豫州已經支撐不住了,逐漸撤往荊州南陽郡。幾個月后,在宛城(今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一戰中,孫堅又立下了先登之大功,晉升為別部司馬。這個別部司馬和之前的佐軍司馬相比,獨立性更強,可以掌管的部曲數量也更靈活,相當于實權更大了。不過相比起來,更大的收獲是在這期間,孫堅的部隊先后有韓當、黃蓋、程普、朱治等名將加盟,再加上妻舅吳景,形成了一個頗具實力的小集團。

收復宛城后,黃巾軍的主力基本覆滅。但此時正值漢靈帝末年,東漢王朝已經風雨飄搖,除了中原爆發了黃巾之亂以外,涼州(今甘肅、寧夏及陜西、青海、內蒙古的部分地區)也爆發了大亂。這場動亂是漢朝在涼州的力量無法應付的。漢靈帝中平二年(185年)三月,叛軍殺入關中。西漢的皇陵受到嚴重威脅,朝廷大震,令左車騎將軍、冀州牧皇甫嵩前去平亂。

皇甫嵩雖然是平定黃巾之亂的功臣,但他太過耿直,之前得罪了宦官趙忠和張讓,偏偏這兩人又都是漢靈帝面前的紅人,隨后皇甫嵩因久戰無功遭二人彈劾,被貶官,朝廷讓車騎將軍張溫接替他。

張溫沒什么軍事經驗,他的副手袁滂也是半斤八兩,這兩人的指揮水平遠不如前任皇甫嵩。故而,張溫想找個專業人士做參謀,結果一下就想到了孫堅。當初,朱儁攻打黃巾軍占據的宛城,三個月都沒攻下來,有人提議換將,是張溫力保,漢靈帝才同意再給朱儁一點時間。在此期間,張溫肯定密切關注著宛城戰局,畢竟他在皇上面前作保,一旦戰局不利,他也有連帶責任。幸好朱儁不負眾望打下了宛城,而在此戰中表現極其亮眼的孫堅,自然引起了張溫的注意。

這次張溫親自掛帥,表孫堅為參軍,一同出征關中。于是,就在長安,孫堅遇到了他一生中最大的對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乡县| 右玉县| 竹北市| 长兴县| 静安区| 晋中市| 丰原市| 尼玛县| 天门市| 武义县| 灵寿县| 洞口县| 襄汾县| 冀州市| 北辰区| 加查县| 仙居县| 大渡口区| 临夏市| 吉水县| 张掖市| 高阳县| 崇义县| 布拖县| 太保市| 苗栗市| 广灵县| 石家庄市| 福鼎市| 凤山县| 黎城县| 佳木斯市| 婺源县| 广饶县| 雷波县| 泸西县| 罗城| 龙井市| 日喀则市| 安吉县| 九龙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