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章 用人和塑造優秀團隊的領導藝術(2)

正是因為劉邦擁有用人的非常策略,所以擁有優秀的將領和一流的幕僚,鞏固了領導中心;所以能夠散發領袖魅力,使屬下心悅誠服。劉邦寧愿斗智而不斗力,揚長避短,所以能絕地逢生,保存實力。由于居于弱勢,劉邦樂于與眾人分享,強化兌現,故而使劉邦能由小及大,由弱變強,5年一統天下,創建雄漢之偉業。盡管他的生活小節中有許多不近人情之處,但終是瑕不掩瑜,我們不能用求全責備的眼光來看一個大政治家,而輕易否定他。

德仁治人的蜀漢昭烈帝:劉備

劉備(161~223),字玄德,東漢時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中國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蜀漢王朝的建立者。劉備出生于沒落的漢朝皇室世家,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論輩分是漢獻帝的族叔。188年,劉備與關羽、張飛在涿縣組織起了一支地方武裝,加入東漢王朝撲滅黃巾起義軍的戰爭,史料記載他:“數有戰功”、“有武勇”。戰爭結束后,劉備建立了其軍事集團的正規武裝力量,任職東漢王朝的平原相(縣令)。196年升任徐州牧,官拜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徐州被呂布攻占后改任豫州牧。

亂世中涌現出來的英雄

在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中,劉備集團的力量相對較弱,又無穩定的根據地,一直處于顛沛流離的境地。曾經一度寄居大軍閥曹操、袁紹、劉表之下。但劉備為人的品質和品格方面最符合中國傳統的政治思想理念,所以所到之處均深受禮遇和尊敬。

207年,諸葛亮加入劉備集團任軍師。劉備按照諸葛亮的戰略方針:占荊州、聯孫吳、退曹兵、入四川。最后在221年于成都稱帝建立蜀漢王朝,疆土包括今四川及云南、貴州北部、陜西舊漢中府一帶。成為三國時期的其中一國。先后娶妻甘氏、糜氏、孫氏和吳氏。子劉禪繼位。

223年,在為關羽報仇而發動的對吳戰爭中失敗,退兵回到蜀國。同年4月在白帝城(今重慶奉節)病逝,謚號為“昭烈”。劉備在中國內地有兩個墳墓。一個是成都市武侯祠內的“惠陵”;另一處在四川彭山的蓮花壩。

劉備是三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但是,在《三國演義》中,劉備的形象卻顯得平淡無奇,模糊蒼白,遠較曹操、諸葛亮、關羽等遜色。使人感到,其文不如諸葛,武不如關張,才能平平,“長厚似偽”,徒有英雄之名而無英雄之實。但三國時代的人對劉備的評價是很高的。孫權大將周瑜、魯肅稱其為“天下英雄”。曹操的重要謀士程昱說:“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魏國學者傅干說“劉備寬仁有度,能得人死力。”著名史家陳壽稱劉備,“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曹操更把劉備視為唯一可與之相比的豪杰,曾從容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本初(袁紹)之徒不足數也!”

這都說明劉備絕非常人。歷史上任何一開國國君,都有其過人的大智大勇和高超的政治才能。作為蜀漢王朝創建者的劉備,其領導藝術體現在何處呢?似應體現在其治國用人上。

寬仁的治國之術

建安十六年,劉備對部下說:“今指與吾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反,事乃可成耳。”

這可視為劉備一生的為人準則,從而也可知劉備的品質和政治領導方針。

劉備所說的“寬”,在為人上,可以理解為寬厚,不苛求于人,不記宿怨,有政治家的廣闊胸襟。在治國上,可以理解為不用苛政,輕徭薄賦,不急效于民。“忠”,在政治上,可以理解為忠于自己的理想,復興漢室,澄清天下。在為人上,則是光明磊落,講求信義,以誠待人。“仁”可以理解為愛民、愛部下。

當時小國處于長期戰亂中,人民深受其苦,迫切要求有休養生息的安定環境。劉備總結了漢高祖戰勝項羽的歷史經驗,深知“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道理,故提出了以寬代急,以仁代暴,以忠代譎的政治方針。顯然,這是符合廣大人民的愿望的。

由于劉備的上述做法,加之為漢室宗親,有大的號召力,本人又具雄才大略,這就在政治上對曹操造成極大威脅,故曹操視其為最強有力的競爭者。

因為劉備治國施政尚寬仁,講信義,愛民而不苛求于民,故受到入民的擁護、愛戴。其在徐州時,由于得人心,威信高,故州牧陶謙臨死時,決定將州政權交給劉備。并論“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謙死,別駕糜竺率“州人迎先主(劉備),”使34歲的劉備取得了最早的根據地。

在荊州時,“荊州豪杰歸先主者日益多。”后曹操南征,劉備本部向江陵退卻,時“(劉)瓊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比到當陽,眾十余萬,輜重數千輛。”有人提議當棄民速行,以免被曹軍追上。劉備說:“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而吾何忍棄去。”后果因此為操破而終不悔。晉人習鑿齒對此有感而云:“先主雖顛沛險難而信義愈明,勢逼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劉表)之顧則情感三軍,戀赴義之士則甘與同敗,觀其所以結物情者,豈徒投醪撫寒,含藜問疾而已哉,其終濟大業不亦宜乎!”

劉備愛護部下,待人寬厚,注重信義,不搞權術,故得人死力。

如他與關羽、張飛“義為名臣,思若兄弟”,誓以共死。故建安五年關羽兵敗降曹后,已立大功,受重用,但一旦得知劉備消息,即離開曹操,“仍奔舊主”。而當陽之敗,雖在危急中,張飛卻奮不顧身率20騎斷后,掩護劉備安全撤退。

劉備對其他部下也是真正愛護的。據史記載,在漢中作戰時,“勢有不便,宜退,”而劉備“大怒不退,無敢諫者。矢下如雨。”法正欲諫之,就挺身擋在劉備前面。劉備急吼“孝直(法正)避箭!”法正回答說:“明公親當矢石,況個人乎。”劉備只好說:“孝直,吾與汝俱去。”于是方退。這說明劉備作戰雖有大勇,能將死生置之度外,但卻時刻關注部下的安危。顯然,這是出于真心,并非虛偽。

劉備實心愛護部下,還在于他對部下的困難能通情達理,予以解決。如當陽戰前,劉備與謀士徐庶、諸葛亮一同南撤,結果在戰斗中,徐庶母被曹軍所俘。少為孝子的徐庶于是要求離開,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失老母,無益于事,話從此別。”劉備很不情愿,但體諒徐庶,忍痛答應其要求。

對待失敗者,劉備也是寬仁的。如對劉璋作戰,部眾死傷嚴重,重要謀士龐統也埋骨沙場。后來劉璋戰降,劉備對他仁至義盡:“遷至于南郡公安,盡歸其財物及故佩振威將軍印綬”,封其子劉循為奉車中郎將。由于這樣做,劉備得到了劉璋舊部的擁護。

禮賢下士,廣攬賢才

劉備善于四方招徠人才。他具有大政治家的寬廣胸懷,能夠虛心納賢。他敬重人才,敬重知識,不擺架子,不吝財物,樂于助人,故能吸引到人才為之效力。

據史記載,劉備“少孤”,家貧寒。曾就學于大儒盧植門下,掌握了治國經世用人之術。他與漢高祖一樣,“不甚樂讀”死書,而喜“狗馬音樂美衣服”。其為人穩重,“善下人”,“好交結”,“豪俠少爭附之,”在地方上有相當威望和號召力。故黃巾起義后能得到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等人的資助,在家鄉“糾合徒眾”,與關羽、張飛、簡雍等人組織起一支隊伍,鎮壓起義,立下軍功,打下了事業的基礎。

董卓之亂后,劉備任平原相,當時因戰亂,“人民饑饉,屯聚抄暴。”劉備“外御寇難,內豐財施,士之下者必與同席而坐,同簋而食,無所簡擇”。于是,各地士人和百姓紛紛來奔,“眾多歸焉”。

興平元年,劉備率軍援徐州牧陶謙,“謙表失主為豫州刺史,屯小沛”。由于劉備“弘雅有信義,得州中士民擁護。謙死,劉備取得徐州,更招攬了一大批知識分子,如糜蘭、糜芳、陳登、孫乾等。陳登字元龍,才華出眾,劉備甚敬重其人。后劉備失去徐州,歸順曹操。多年后,劉備仍懷念他,稱贊論“若元龍,文武膽志,當求之于古耳,造次難得比也。”

后客寓荊州,劉備又禮賢下士,廣攬賢才。曾訪士于襄陽隱士司馬德操,德操說:“儒生俗士,登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杰,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并指出伏龍即諸葛亮,鳳雛即龐統。時諸葛亮之友徐庶自薦于劉備,受到重用后,也推薦了諸葛亮。并說:“此入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校枉駕顧之。”于是47歲的劉備三顧茅廬,親自向27歲的孔明請教國家大計,其謙虛熱誠,終于感動了諸葛亮,答應出山助劉備打天下,并向劉備提出聯吳抗曹,橫跨荊益,兩路分兵,先取關中再統一天下的《隆中對策》。劉備十分敬重諸葛亮,言聽計從,情好日密。關羽、張飛不悅,劉備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愿諳君勿復言。”此后,在《隆中對策》戰略方針指導下,劉備軍事集團迅速發展壯大起來。

赤壁之戰后,劉備取得荊州五郡,由于其為一代英主,又重才愛賢,故“荊楚群士從之陽云”,先后又招攬到龐統、黃忠、馬良、廖、馬謖等賢才,連遠在蜀中的法正、張松等也歸心投誠于備。

到建安十九年,劉備擊敗劉璋取得益州后,又起用了馬超、劉巴、許靖、李嚴、董和、黃權、孟達、吳壹、費觀等人,其中“董和、黃權、李嚴等,本璋之所授用也;吳壹、費觀等,璋之婚親也;彭漾,璋之所擯棄也;劉巴,宿昔之所嫉恨也”,劉備“皆處之顯任,盡其器能,有志之士,無不競勸,益州之民是以大和”。

以上可知,能廣納賢才是劉備在用人上的一大優點,也是他取得事業成功的重要原因。

劉備在用入上的另一大優點是能團結現有人才。這不僅因為他愛護部下,待人誠懇,而且還在于他胸襟開闊,不記舊怨,不嫉賢妒能,對人才不求全責備,置大節而不計小過,能容忍其性格上的缺點,故能團結一切人(包括曾經反對過自己的人)共同奮斗。

這從用劉巴一事,可得明證。劉巴,字子初,為荊州名士。曹操征荊,劉備南奔,士人多從之,而劉巴“北詣曹公”,被派招納南三郡。后劉備略取三郡,巴不得返。諸葛亮勸巴歸備,巴堅決不從,遠走交趾。劉備得知“深以為恨”。后巴復投靠劉璋。璋欲迎備,劉巴諫曰:“備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內也。”既入,巴復曰“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歸于山林也!”璋不聽。后劉備破成都,令軍中曰:“有害巴者,誅及三族”。后得巴甚喜。巴“辭謝罪負,先主不責,”并加以重用,劉巴才能很高,連諸葛亮也佩服之,說:“運籌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遠矣!若提杵鼓于軍門,使百姓善勇,當與人議之耳。”但劉巴性格高傲,張飛敬之,“尚就巴宿,巴不與語,飛遂忿薦”。諸葛亮勸巴“宜少降意”。劉巴說:“大丈夫處世,當交四海英雄,如何與兵子共語乎!”劉備知后,并不怪罪于巴,只是感慨地說:“子初才智絕人,如孤可任用之,非孤苦難獨任也!”法正死后,劉備任巴為尚書令,地位僅次于諸葛亮。從待劉巴即可知,劉備不像曹操那樣對“故人舊怨”斬盡殺絕,也無文人相忌的惡習,故在容人方面其已超過曹操。

劉備用黃權事也是其團結人才的典型例子。黃權長于文才武略,原為劉璋主簿,也曾反對劉備入川,說:“左將軍有驍名,今請到,欲以部曲遇之,則不滿其心欲以賓客禮待,則一國不容二君。若客有泰山之安,則主有累卵之危,可但閉境,以待河清。”劉璋不聽,出權為廣漢長。劉備攻打劉璋,黃權又閉城堅守。但劉備并不怪罪,反重用之。后來黃權在平定三巴及爭奪漢中之戰中屢建其策并立下戰功,被任命為治中從事。

此外,如張松,為人短小,“放蕩不治節操”,故曹操也“不甚禮之”;法正被“謗無行”,“不以德素稱”;龐統任縣令時,因“在縣不治,免官”;但均以其才干,成為劉備心腹,違背能愛人,容人,故得士也多。

根據人才特點因才施用

劉備善于根據人才的特點而因材施用,比如劉備對主要謀士諸葛亮,龐統,法正的特點就很清楚。諸葛亮為“識治之良才”,長于治國和戰略大計,為人沉著謹慎,但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法正精通戰略戰術,善于出奇制勝,是著名的智囊。龐統也善于謀略。諸葛亮與漢相國蕭何有相似處,龐統,法正則類似張良,陳平。故劉備經營四川時,就留諸葛亮鎮守荊州后方,而讓龐統、法正隨軍出謀劃策。取得益州后,又以“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

后劉備進攻漢中時,又讓諸葛亮留守成都,而讓法正隨征。結果,諸葛亮把蜀中治理得很好,足食足兵,滿足了前方的需要;而法正在漢中前線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定軍山決戰,法正直接參與了指揮策劃。當時,劉備軍“自陽平南渡丐水,緣山稍前,于定軍興勢作營”,曹軍來爭其地,“(法)正曰,可擊矣,”于是劉備令黃忠等率軍攻之,之后,大破漢中曹軍主力,斬其統帥夏侯淵等,圍其大將張郃,徐晃,從而根本扭轉了戰局,最后終于奪得漢中。法正在此戰,起了關鍵作用,故善用兵的曹操“聞正之策”后,也十分佩服,并自我解嘲地說,“吾知玄德(劉備)不辦有此,必為人所教也”。

用人講究德才兼備

這在他用魏延一事上,可以看得很清楚。魏延,“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劉備取得漢中后,需要派一個重將鎮守,漢中為蜀之“咽喉”,得失關系益州存亡,也是舉兵北伐,經營關隴的前哨基地。當時人們都認為必用張飛,飛也“以心相許”,但劉備卻破格用魏延鎮守漢中,使“一軍盡驚”。這劉備是有所考慮的。張飛雖與劉備親如兄弟,勇猛善戰,又為首義功臣,但其“愛敬君子而不體恤小人”,對部下十分粗暴,又“刑殺過差”。早在建安元年,其留守下邳時,就因為擅自殺掉將領,激起內亂,而失掉徐州,顯然,不宜于在擔任重要的方面之任。而魏延雖資歷不高,但富有作戰經驗,勇猛過人又有智謀,在部隊威信很高,是不可多得的統帥之才。故劉備破格用魏延,正是堅持了任人唯賢的原則。

劉備強調“以德服人”。因而在用人方面非常注重人的品德,即要求所用之人德才兼備。曹操主張“唯才是舉。哪怕被說成是不仁、不孝”的人,只要有“治國用兵之術”,他都能任用。所以在曹操的陣營聚集了不少的奸詐之輩。其內部的勾心斗角,爭權奪利,互相傾軋現象時有發生,最可怕的是部屬心存異心。在滅蜀之后,魏將鐘會首先叛變,曹氏天下最終被司馬氏所替代等都說明了這種用人觀的潛在危害性。

劉備用人講究德才兼備,其人才數量遠不如曹、孫,但無論是諸葛亮,還是蔣琬、費祎、董允、姜維都是“此皆良實,志慮忠純”之人。對內能治國,對外能克敵制勝,忠心耿耿。使得在劉備死后,魏、蜀、吳三國中,蜀國最弱的情況下仍能維持40年之久,沒有出現篡位的現象,可以說這和劉備堅持尚德、尚賢的用人標準密切相關。

辦事公正,有功必賞

劉備善于用人還表現在他辦事公正,有功必賞,不徇私情,不搞平衡。故能夠調動手下的積極性。

這在他封黃忠一事中表現得很明顯。黃忠,原為劉表部將,后歸順劉備。在對劉璋戰爭中,忠常“先登陷陣,勇毅三軍”。在爭奪漢中的定軍山決戰中,黃忠“乘高鼓噪”,進攻夏侯淵,“淵眾甚精”,忠“摧鋒必進,勸率士卒,金鼓震天,歡聲動谷”,一戰而斬夏侯淵,大破淵軍,立下首功。劉備得漢中后,論功行賞,擬封其為后將軍,這樣黃忠就將與前將軍關羽、右將軍張飛、左將軍馬超齊位。諸葛亮擔心這會引起關羽的不滿,于是勸阻劉備,說:“忠之名望,素非關、馬之倫也。而今便令同列,馬、張在近,親見其功,尚可喻指;關遙聞之,恐必不悅,得無不可乎”。但劉備堅持自己的主張,說:“吾自當解之”。

于是仍封黃忠為后將軍。而深明大義的關羽經解釋后,果未計較此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东县| 鱼台县| 买车| 睢宁县| 马边| 九江县| 海兴县| 江门市| 巍山| 子长县| 新民市| 临颍县| 陕西省| 阜平县| 许昌县| 高雄市| 阿拉善盟| 南昌市| 彭阳县| 鸡泽县| 房山区| 仪征市| 泸溪县| 佛冈县| 孟津县| 西丰县| 永修县| 嘉荫县| 塔河县| 娄烦县| 富民县| 年辖:市辖区| 晋州市| 镇安县| 龙门县| 三台县| 光泽县| 彭泽县| 区。| 洛宁县| 南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