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西部地區擴大南向開放構建陸海新通道的路徑抉擇
- 尹響等
- 4107字
- 2024-07-10 18:11:51
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及主要內容
(一)概念及意義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的這句話,道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內核。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種價值觀,是中國在把握世界發展潮流、人類命運走向上展現出的深邃智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類命運共同體,顧名思義,就是每個民族、每個國家的前途命運都緊緊聯系在一起,應該風雨同舟,榮辱與共,努力把我們生于斯、長于斯的這個星球建成一個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豐富,可以從政治、安全、經濟、文化、生態五個方面來理解。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堅決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安全上,要堅持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統籌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經濟上,要同舟共濟,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優越。生態上,要堅持環境友好,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的意識貫穿了中國外交理念的方方面面,比如: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超越民族國家和意識形態的“全球觀”,表達了中國追求和平發展的愿望,體現了中國與各國合作共贏的理念。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馬克思世界市場理論和人類共同體理論在新歷史條件下的傳承和發展。馬克思認為:“創造世界市場的趨勢已經直接包含在資本的概念本身中。”工業革命帶來的生產力躍升是世界市場形成的主要原因,交通、電報等基礎設施的發展促進了資源的交換,國際價值規律促進了世界市場發展及經濟全球化,這都是資本在全球自然運動、演化的客觀進程,是不可逆轉的。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資本運動和自我循環的內在矛盾也被無限放大。在全球信息流、技術流、人才流、資金流快速流動的大背景下,沒有任何國家能夠獨自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如安全、沖突、發展、生態等問題,世界各國需要攜手合作、實現共贏(杜飛進,2020)。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全球產業鏈分工進一步深化和細化,生產的全球協作性進一步增強,經濟聯動性進一步提高;經濟全球化為經濟提供增長動力的同時,也存在發展失衡、治理困境、數字鴻溝、公平赤字等問題,全球治理體系的不適應性日益凸顯,在形式和內容上面臨新的調整。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包含了國與國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互利共贏、多邊匯聚利益共同點和謀求最大公約數的新理念;同時還積極推動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推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其進一步闡明:“我們在處理國際關系時必須摒棄過時的零和思維……只有義利平衡才能義利共贏”。
在經濟全球化方面,要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按照馬克思的人類共同體理論,人類社會必將從“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的資本主義社會共同體,即虛幻的共同體,向個人自由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共同體,即真實的共同體發展,歸根結底就是“全人類的解放”。實現“個人自由全面發展”的核心要義是人類的普遍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在馬克思人類共同體理論基礎上,黨的十九大提出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是要反對以犧牲別國安全換取自身絕對安全,要營造公平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實現普遍安全;二是要堅持把發展問題放在全球政策協調的突出位置,秉持開放、融通、互利、共贏的合作觀,實現各國經濟社會協同進步,縮小發展差距,促進共同繁榮;三是要堅持環境友好,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努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家園,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二)主要內容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21世紀初由中國共產黨首先提出、倡導并推動的一種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國際主義價值理念和具體實踐。它強調,在多樣化社會制度總體和平并存、各國之間仍然存在利益競爭和觀念沖突的現代國際體系中,每一個國家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其核心理念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其理論原則是新型義利觀,其建構方式是結伴而不結盟,其實踐歸宿是增進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從其理論來源和價值目標來看,人類命運共同體也是馬克思恩格斯共同體性質的國際主義思想與中國歷史文化傳統中的“天下主義”“和合主義”相結合,在21世紀的中國的土壤上生長起來的中國特色的“國際主義”(李愛敏,2016)。此外,揭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層思想根據,并為促進人們對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自覺提供思想力量,是哲學不可回避的一個重大理論與現實課題。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刻關注和思考,是馬克思哲學的核心議題之一。馬克思通過賦予“類”概念以全新的內涵,表達對人類命運共同體深切的價值關懷,為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礎,并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成提供了現實的道路(賀來,2016)。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意蘊具有歷史、現實和未來三重維度。從歷史維度看,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在摒棄傳統“帝國”體制和極端“國族”認同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新型文明觀;從現實維度看,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在揚棄西方“正義論”和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正確義利觀”;從未來維度看,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在超越“均勢”和“霸權”兩種國際秩序觀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新型國際秩序觀。全球化視野下,人類命運共同體三重維度的價值定位,昭示著中國作為一個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價值訴求的新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徐艷玲等,2016)。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蘊、價值、制度和文化與西方全球主義的不同,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價值共識上提倡真正的全人類價值,而不是所謂的普遍化的西方價值;在制度設計上尊重當前以《聯合國憲章》為基礎的秩序和規則,強調主權平等,反對帝國霸權;在文化上,主張尊重多樣性,各文化間和而不同,包容互鑒,反對文明優越論和普世論(叢占修,2016)。從人類歷史的發展全局來看,“一帶一路”既是經濟發展的過程,也是東西方文明對話的過程,更是建構未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過程。“一帶一路”的根本目標在于實現人類的和諧發展,以建構面向未來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當前,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具備難得的時代機遇和資源(明浩,2015)。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具有戰略高度和現實緊迫感的偉大構想,充分彰顯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追求和智識精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破解全球性治理難題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是對21世紀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發展的原創性貢獻。在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視野中,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人類社會發展道路中不同社會形態基于互利共贏的基本導向和價值理念共同推進全球化發展的過程和圖景,它立足于“人類社會”的哲學立場,促進人類真正的“普遍交往”,從而形成具有更高“共同性”水平的人類利益,并在變革全球治理體系的基礎上推動全球生產力均衡發展,為實現更美好的世界景象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和精神基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智慧為歷史唯物主義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理論效應,創造了詮釋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的新路徑,使其具有新的思想形態;同時通過對人類命運共同體進行建構性闡釋,歷史唯物主義理論也實現了自身的理論目標和價值追求,人類命運共同體必將成為全球化時代的一種建構性世界觀(劉同舫,2018)。人類命運共同體基于人類社會共生性關系的現實,以人類社會的共同價值為核心價值,吸收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優秀成果,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共同體理論以及黨的幾代領導人的國家戰略思想。它集統一性、全面性、系統性和綜合性于一體,以“五位一體”為核心支柱。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社會共同體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它以中國的智慧建構了國際社會關系發展過程中新的交往范式(邵發軍,2017)。人類命運共同體已成為習近平外交理論與實踐的內核。
中國夢與人類命運共同體互為機遇。其一,中國的命運與世界的命運緊密相連,中國夢與人類命運共同體之夢相互依存,相得益彰,承載著中國建設美好世界的崇高理想和不懈追求。中國有兩個夢想,一個是中國夢,一個就是構建“共有共享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世界夢”。中國夢的實現離不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中國夢的實現將為世界帶來紅利,這對人類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其二,世界期待中國發揮更大作用。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展現了中國的歷史擔當,提升了中國的國際議事能力和參與塑造國際規則的能力,增強了中國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預見性,贏得了國際贊譽。人類命運共同體助力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它生動地呈現了中國的“世界夢”,是繼“新型國際關系”后的又一重大國際關系理念,超越了歷史上大國爭霸的“零和博弈”窠臼(阮宗澤,2016)。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格局的深刻變革呼喚全球治理的新方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應運而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中崛起的中國提出的一個新命題,是歷史必然性、實踐自覺性、理論創造性有機統一的時代產物。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以“人”為主體的共同體發展到經濟全球化時代的表現形態,它包含了相互依存的利益共同體、和而不同的價值共同體、共建共享的安全共同體、同舟共濟的行動聯合體等基本內涵,具有主體多元化、價值包容性、層次多樣性、關系復雜性、結構變動性等時代特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應該堅持協商對話、共建共享、合作共贏、交流互鑒、綠色低碳等基本原則和價值目標(郝立新等,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