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當前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和平發展的大勢日益強勁,變革創新的步伐持續向前;全球人民渴望和平,對美好生活充滿向往。從現實維度看,我們正處在一個挑戰頻發的世界,部分國家和地區為了維護霸權,動用地緣政治力量,打造“小圈子”,制造沖突、超發貨幣、破壞全球供應鏈和世界貿易平衡,導致全球軍事沖突、能源危機、通貨膨脹危機、債務危機、恐怖主義危機等時有發生。世界經濟增長需要新動力,發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貧富差距鴻溝有待彌合。中國的對外開放發揮了“穩定器”的作用,是解決當前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問題的重要方案。

當前,中美競爭的寬度和深度都在不斷延展。美國拜登政府把中國稱為“唯一一個在全球有能力、有意志和美國進行競爭的競爭者”,并把中美競爭定義為所謂的“專制”對“民主”的競爭。從特朗普政府對華輸美商品加征高額關稅、展開貿易戰,到拜登政府接續在高科技領域與中國全面“脫鉤”、在“卡脖子”領域遏制中國的發展,美國對中國展開了系統性的“脫鉤”。在此背景下,我們必須要思考中國該如何應對:是“關起門”來“自力更生”?還是繼續向世界張開懷抱,用知識和技術來推動自主創新?

我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曾多次論述對外開放的重要性。鄧小平明確指出:“現在任何國家要發達起來,閉關自守都不可能。我們吃過這個苦頭,我們的老祖宗吃過這個苦頭……長期閉關自守,把中國搞得貧窮落后,愚昧無知。”“任何一個國家要發展,孤立起來,閉關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強國際交往,不引進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先進科學技術和資金,是不可能的。”習近平總書記也明確指出:“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和鮮明標識。中國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決心不會變,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的決心不會變,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方向發展的決心也不會變。”世界上任何科學技術的重大突破都是全人類智慧的結晶,也不可能靠某一國單打獨斗就能實現。中國只有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引導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深化對外開放,吸引全球的人才、技術、資金,與世界各地分享中國的發展紅利和治理智慧,利用好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和創新鏈,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促進各種資源在國際、國內更高水平地循環、運動,并以此來推動自主創新、集成創新,才能突破美國在世界范圍內對我國高科技領域的“圍追堵截”和“系統性脫鉤”。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以新一輪擴大開放為契機,深化創新體系、要素市場、監管體制和治理能力改革,將對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近年來,中央高度重視西部地區擴大南向開放問題。中國西部擴大南向開放,構筑西部陸海新通道,是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創新探索,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構建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開放格局理念的重要實踐,將推動西部地區從開放末梢走向開放前沿。構建直達印度洋的南向陸海通道,突破“馬六甲困局”,對有效應對中美貿易摩擦、逆全球化浪潮,維護國家安全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戰略意義。近年來,西部地區開放步伐有所加快,但較于東部仍顯緩慢,開放意識不足、開放底子薄、開放資源利用不足仍然是西部地區在對外開放領域存在的客觀事實。從客觀條件看,西部地區對外開放仍然面臨著一系列挑戰,如,鐵路等基礎設施存在短板,港口設施和服務能力仍有不足,通道物流體系尚不完善、運行效率和規模效益偏低,多式聯運“一單制”“一箱制”有待推廣,數字化綠色化水平不高,通道與產業、貿易等融合發展亟須加強,境外資本利用率不高等。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拓展和優化區域開放的空間布局,加快我國西部開放發展步伐,并指示四川、重慶等地“打造立體全面開放格局”“努力走在西部全面開發開放的前列”。2018年,四川、云南、重慶、貴州、陜西等十個西部省份均提出了擴大南向開放的戰略,并參與到中新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中,南向開放和通道建設合作格局進一步擴大。202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從國家戰略、物流成本和“一帶一路”跨區域合作三個層面,統籌規劃西部省份擴大對外開放的內涵、空間、通道線路以及建設目標。2021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十四五”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建設實施方案》,在客觀分析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存在的客觀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通道的建設目標和實施路徑。

從開放目標、開放空間和開放路徑的視角分析,西部地區擴大對外開放,尤其是南向開放的區域不應局限于西部陸海新通道,而應全面對接“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走廊,充分利用“一帶一路”建設帶來的戰略契機和豐富資源,構建高水平的“雙循環”新格局,全面提升要素利用效率,補齊基礎設施建設短板,推動西部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六大經濟走廊是“一帶一路”走深走實的具體抓手,是“一帶一路”的主要走向、區域經濟合作網絡的重要框架。面對新的國際與區域復雜形勢,抓住重點,把握關鍵,積極穩妥、扎實推進六大經濟走廊建設,確保取得成功、見到實效,不但將為“一帶一路”總體建設打開局面,而且有利于消除疑慮、凝聚共識,增強各方信心,匯聚多方資源,為最終實現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三個共同體”目標奠定堅實基礎。2017年5月,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演講時強調指出,我們已經確立“一帶一路”建設六大經濟走廊框架,要扎扎實實向前推進。六大經濟走廊包括中蒙俄、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中巴、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六大經濟走廊作為“一帶一路”的戰略支柱、主要內容和骨架,將沿線60多個發展中國家列為中國對外交往的優先對象,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構想落到了實處。六大經濟走廊概念的提出與規劃的形成對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實施意義重大。六大經濟走廊直接連接俄羅斯、中亞、東南亞、南亞,貫通東北亞、中東歐、西歐、西亞、非洲等地,輻射世界其他區域;對外以線連接、以帶支撐,對內推進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從外部看,“一帶一路”建設與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實現了戰略對接、優勢互補,包括俄羅斯提出的歐亞經濟聯盟、東盟提出的互聯互通總體規劃、哈薩克斯坦提出的“光明之路”、土耳其提出的“中間走廊”、蒙古國提出的“發展之路”、越南提出的“兩廊一圈”、波蘭提出的“琥珀之路”等。同時,與老撾、柬埔寨、緬甸、匈牙利等國的規劃對接工作也全面展開。此外,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所覆蓋的大部分區域高度重合,有效促進了區域經濟和貿易一體化進程。目前,以中巴、中國-中南半島、中蒙俄等經濟走廊為引領,以陸海空通道和信息高速路為骨架,以鐵路、港口、管網等重大工程為依托,一個復合型的基礎設施網絡正在形成。從內部看,“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走廊與長江經濟帶、西部陸海新通道、海南自貿港等戰略規劃相銜接,有效推動了我國構建“雙循環”新格局。

共同推動“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走廊建設有節奏、分批次地推進交通、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和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消除了共建國家內部、跨國和區域間的交通運輸瓶頸及貿易投資合作障礙,極大提升了對外貿易、跨境物流的便捷度和國內國際合作效率,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復合型的貿易暢通網絡,推動建立全球貿易新格局,對全球貿易發展發揮了重要促進作用。同時,共建“一帶一路”增強了參與國家和地區對全球優質資本的吸引力,提升了其在全球跨境直接投資中的地位。其中,2022年東南亞跨境直接投資流入額占全球比重達到17.2%,較2013年上升了9個百分點;流入哈薩克斯坦的外商直接投資規模同比增速高達83%,為歷史最高水平(新華社,2023)。世界銀行《“一帶一路”經濟學:交通走廊的機遇與風險》研究報告顯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前,六大經濟走廊的貿易低于其潛力的30%,外國直接投資低于其潛力的70%;共建“一帶一路”實施以來,僅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就可使全球貿易成本降低1.8%,使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上的貿易成本降低10%,為全球貿易便利化和經濟增長做出重要貢獻,將使參與國貿易增長2.8%~9.7%、全球貿易增長1.7%~6.2%、全球收入增加0.7%~2.9%。

從空間布局、區域聯動、要素交換的角度觀察,我國西部地區擴大南向開放的主要區域與“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走廊中的中國-中亞-西亞、中巴、孟中印緬、中國-中南半島四大經濟走廊高度重疊。因此,包含四川、重慶、廣西、海南在內的西部地區擴大南向開放需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持以共同發展為目標,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堅持開放包容理念,遵從“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全面銜接、融入上述四大經濟走廊建設進程。具體建議如下。

一是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提高通道能力。加快建設成都—格爾木—喀什鐵路,推進四川瀘州—貴州黃桶—廣西百色、黔桂增建二線鐵路,進一步提高通道運能。推進云南瑞麗至緬甸曼德勒、老撾萬象至泰國等關鍵節點鐵路建設,以及中越、中老、中緬等跨境公路升級改造,提高跨境運輸效率。提前規劃云南騰沖—緬甸密支那—孟加拉國達卡、緬甸曼德勒—皎漂港、新疆喀什—巴基斯坦伊斯蘭堡鐵路,提升運輸能力,降低物流成本。加強通道多式聯運銜接,加快推廣運輸“一單制”和海關監管“一單制”試點經驗,促進沿線規則、標準互認,提高通道軟聯通水平。

二是抓住RCEP機遇,加強貿易投資與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打造陸海聯動經濟走廊。RCEP整合了東盟對外簽署的自貿協定,其生效后將與現有各類自貿協定疊加,進一步提高區域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通道沿線省份應抓住成員國相互降低貨物貿易關稅和擴大服務投資市場準入的新機遇,利用通道帶動中國西部的汽摩、電子信息、智能設備等企業“走出去”,促進東盟國家的電子、輕工和特色農產品經由通道走向中國市場。結合通道可承載的產品、服務特點,加強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石油化工、綠色食品和金融等領域的協同合作,積極構建優勢互補、協同聯動的跨區域重點產業集群,打造具有競爭優勢與發展活力的陸海聯動經濟走廊。

三是加快陸海新通道的數字化建設,促進沿線地區融入“雙循環”經濟體系,實現共同、可持續發展。積極搭建陸海新通道物流公共信息和供應鏈綜合服務等功能性平臺,為沿線地區提供快速、優質、安全、穩定的數據傳輸服務,促進物流、供應鏈以及貿易投資信息的交互共享,提高通道沿線的數字經濟合作水平,使更多的中小企業和偏遠地區能夠通過便捷地利用陸海新通道,融入國內、國際經濟循環體系,實現共同、可持續發展。

四是加強國際合作機制對接,擴大“朋友圈”和影響力,共同打造面向未來、惠及四大經濟走廊更多沿線國家的標志性旗艦項目。充分利用CAFTA、瀾湄合作、10+3、RCEP、中巴全天候合作伙伴、上海合作組織等現有區域合作機制,帶動東盟、中亞、南亞國家參與西部地區對外開放合作。促進西部陸海新通道與中歐班列、長江黃金水道等無縫對接,提升聯運服務品質,打造亞歐貿易示范通道,吸引中亞、西亞、歐洲等更多地區的國家參與建設和使用新通道。加強第三方市場合作,創新投融資機制,吸引各方共同融入西部地區對外開放大格局。要根據經濟走廊參與方的特點,針對性地增強合作機制建設,并切實加強相關部門之間、地方政府之間等各層級合作機制的建設,并推進標準兼容對接。目前亟須建立的機制包括:設施聯通協調機制、投融資合作機制、風險聯合防控機制,以及利益協調與爭端解決機制等。

五是加強創新領域國際合作。要加強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納米技術、量子計算機等前沿領域的合作,推動大數據、云計算、智慧城市的建設,構建21世紀的“數字絲綢之路”,著力彌補沿線國家之間的數字鴻溝和技術鴻溝。要促進科技同產業、科技同金融深度融合,優化創新環境,集聚創新資源。要踐行綠色發展的新理念,倡導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加強生態環保合作,建設生態文明,共同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以跨境、邊境等國際合作區以及跨境企業項目質檢合作為突破口,推動標準互認和新標準制定,“以點帶面”推進國家間標準合作。經濟走廊建設標準的基本原則應是既適應國際標準發展大方向,又要符合走廊發展的現實需要,即兼顧先進性和務實性。

六是著力推動中國西部與“一帶一路”經濟走廊沿線國家間的民心相通。“一帶一路”建設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推動各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一要建立多層次人文合作機制,搭建更多合作平臺,開辟更多合作渠道。二要推動教育合作,擴大互派留學生規模,提升合作辦學水平。發揮智庫作用,建設好智庫聯盟和合作網絡。在文化、體育、衛生領域,創新合作模式,推動務實項目。三要用好歷史文化遺產,聯合打造具有絲綢之路特色的旅游產品,進行遺產保護。深化同各國政黨、政治組織的友好往來,密切同群眾的交流,促進包容發展。加強國際反腐合作,讓“一帶一路”成為廉潔之路。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本書原計劃于2020年出版,受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影響,本書延遲到2024年出版,雖然作者和編輯已盡力使用了更新至2022年的數據,但少部分2019年和2020年的數據已無法更改,特此向各位讀者說明。

尹響

2023年9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津市| 汤阴县| 德庆县| 谢通门县| 霍林郭勒市| 志丹县| 新乐市| 体育| 清水河县| 邢台市| 迁西县| 白朗县| 盐城市| 淮南市| 务川| 泾阳县| 镶黄旗| 吴堡县| 连州市| 修水县| 额济纳旗| 纳雍县| 阳春市| 汝城县| 临安市| 德令哈市| 廉江市| 本溪市| 靖边县| 临猗县| 新安县| 福清市| 宁武县| 德清县| 雷波县| 寿阳县| 永泰县| 伊川县| 荔浦县| 剑阁县| 府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