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理論篇
醫共體與分級診療的時代

1 醫共體與分級診療的背景

1.1 健康中國戰略

1.1.1 健康中國戰略的背景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在促進人口健康和提高醫療保障水平方面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目前,我國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已經達到95%以上,參保人數與基金規模不斷擴大,福利水平不斷提升,顯著降低了居民的醫療負擔,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醫療保障網絡。同時,我國人民健康水平不斷提升,人均預期壽命由2015年的76.3歲提升至2022年的77.9歲,嬰幼兒死亡率也實現了下降,由2000年的28.8‰下降到2022年的4.9‰。但不容忽視的是,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不斷發展與經濟模式的快速轉型,自然環境、社會環境與個人生活方式對人民健康的影響也日益加重。目前,我國醫療服務領域出現了醫療費用過快增長、人口老齡化形勢嚴峻、疾病譜變化、環境污染等問題。在人民健康方面,我國呈現出快速和深度老齡化的趨勢,出現了慢性病高發等一系列健康問題。2022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為77.9歲,但人均健康預期壽命為69歲左右,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數量超過4 000萬。在醫療衛生領域,我國現有醫療基礎設施仍舊薄弱,醫療費用過快增長、人口老齡化形勢嚴峻、疾病譜變化、環境污染等問題導致我國居民健康水平仍無法達到理想水平。除此之外,我國仍舊存在大型三甲醫院掛號難、醫生檢查時間短、診療周期長等問題焦雅輝,胡瑞榮.看病難現狀及其影響因素淺析[J].中國醫療保險,2012(3):35-37.,“看病難”的現狀難以滿足人民群眾長期、連續性的醫療需求,居民集中到大型醫院就診也不利于醫療服務可及性的提高與醫療資源配置的優化。此外,群眾健康意識不足,醫療保健、健康教育等醫療服務供應不足,醫療系統難以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醫療服務。

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2015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打造健康中國”,初步確定了健康中國的內涵與實現路徑。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并對健康中國建設做出了全面部署。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這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宏偉藍圖和行動綱領,提出了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五項發展重點。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基礎,是全面提升中華民族健康素質、實現人民健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國家戰略,是積極參與全球健康治理、履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家承諾的重要舉措。

1.1.2 健康中國戰略的基本內容

1.1.2.1 普及健康生活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與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我國民眾面臨的主要健康風險已經由傳染類疾病轉變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亞健康人群規模迅速上升戴劍波.中國健康轉型研究[J].寧夏社會科學,2017(3):111-116.。根據《2022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數據,心臟病、慢性心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已成為我國居民的主要致死疾病種類。這既需要我們建立覆蓋全民的公共衛生健康體系,完善疾病預防措施、慢性病管理措施,提供居民所需的各項健康醫療服務,也需要我們從微觀層面入手,培養居民個人的健康生活方式,從根本上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相關研究表明,不良生活方式更易導致亞健康狀態,相對于健康生活方式,其致病率高出43倍陳潔瑜,余克強,孫曉敏,等.健康促進生活方式對亞健康狀態轉化的影響[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17,37(2):184-191.。因此,我國仍需要不斷普及健康知識、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意識,引導并鼓勵居民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這也是建設健康中國的基本要點。

1.1.2.2 優化健康服務

健康已經成為人民群眾最為關注的問題。我國已經建成了覆蓋全體民眾的醫療保障體系,但醫療服務的個性化、多樣化不足,難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目前,我國健康服務模式不夠成熟,疾病預防、慢性病護理等方面的醫療服務供給模式較為單一,醫療資源與患者均集中于大型醫院,基層醫院的影響力較低,醫療服務供給體系不完善、不均衡。因此,我國需要優化健康服務的供給模式,增加健康服務的類型,發展醫養結合,注重疾病預防,豐富健康服務的內涵并從多方面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1.1.2.3 完善健康保障

目前,我國醫療衛生資源分布不均衡,區域、群體間差異極大。碎片化的醫保體制損害了醫保制度的公平性,使得部分弱勢群體難以享受正常的醫保權益,如農民工群體,在外務工導致的流動性和醫保權益的不可攜帶性將其長期置于尷尬境地,醫保的保障作用幾乎無法實現,從而損害了其維護健康與提升健康水平的權利,也降低了醫保運行的效率。實現社會健康水平的提高,建立全面、有效的健康保障體系是必經之路,保障居民在面對衰老、傷病時能獲得相應的醫療服務,是促進居民健康水平提升的關鍵要素張研,張亮.健康中國背景下醫療保障制度向健康保障制度轉型探索[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8,11(1):2-5.。因此,我國需要整合城鄉資源,建立覆蓋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障體系李玲.全民健康保障研究[J].社會保障評論,2017,1(1):53-62.,健全醫療保障體系和藥品供應保障體系,提高醫保系統的健康保障能力,建成公平、統一、可持續的醫療保障體系。

1.1.2.4 建設健康環境

世界衛生組織的相關研究指出,環境因素是導致健康問題的重要因素。近24%的疾病是因為環境因素,23%的死亡病例受到了環境問題的影響,同時環境污染也提升了兒童的死亡率段紀俊,曾晶,孫惠玲.全球疾病負擔的環境因素歸因研究[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08(5):301-303.。目前,我國的大氣污染、水污染問題較為嚴重,損害了居民的健康生活,也阻礙了健康中國的建設。因此,我國需要牢固樹立健康發展理念,加強對環境污染的治理與食品、藥品安全方面的監督管理,營造健康環境,最大限度地減少環境對健康的危害,提升居民的生活質量與健康水平。

1.1.2.5 發展健康產業

隨著居民健康觀念的建立與經濟水平的提升,我國居民對健康服務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醫療產品、保健用品、營養食品、醫療器械、保健器具、休閑健身、健康管理、健康保險、健康咨詢等生產和服務領域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因此,要大力發展健康產業,將社會力量與政府力量有機融合,既要不斷優化醫療市場結構、提升醫療保障能力,又要通過健康產業的不斷發展,實現促進就業、拉動內需的經濟目標。

1.1.3 健康中國戰略的內涵及意義

1.1.3.1 將健康放在優先發展地位,保障全民健康

公平的醫療服務對實現社會公平具有重要意義。Rawls(1971)在《正義論》中提出了正義社會遵循的自由與平等兩大原則。其中,平等原則一方面要求社會去除帶有歧視性質的準入壁壘,保證機會對所有人平等;另一方面允許個體間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等,并通過積極措施矯正劣勢群體的處境。Daniels將Rawls的正義理論擴展到醫療健康領域,提出人們在生命周期內能夠充分發揮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免遭疾病、殘疾或過早死亡等風險,這是正義原則得以成立的必要前提。醫療通過預防、治療疾病與殘疾,保障了人們充分參與社會政治、經濟生活的能力,進而促進機會公平的實現。健康是最基本的民生,建設健康中國,要讓所有人共享社會發展成果,并享受健康生活。

1.1.3.2 構建健康生存環境,完善醫療保障體系

環境因素是導致健康問題的重要因素。要實現全方位、全周期地保障人民健康,不僅需要醫療衛生部門提供相應的醫療衛生服務,更需要從影響人民健康水平的各項因素入手,將健康要素融入所有社會政策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是我們黨對人民的鄭重承諾。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這項重大民心工程擺上重要日程,強化責任擔當,狠抓推動落實”,從健康產業、健康環境、健康服務等方面入手,引導廣大人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積極改善醫療服務質量,助力健康中國戰略的實現。同時,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堅持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關系,在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領域政府要有所為,在非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領域市場要有活力”,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堅持政府在建設健康中國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市場補充為輔助,建立起高效、可持續的醫療衛生機制,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醫療保障體系。

1.1.3.3 加強疾病預防,提高醫療質量

隨著經濟與社會的發展,人民對健康的要求也日漸提高。在醫療資源日益豐富、醫療技術水平不斷發展的當下,健康保障不應該局限于事后治療,而應該做到主動出擊、積極預防。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進一步明確提出了“大健康、大衛生”理念,指出要注重疾病預防工作并積極拓展健康服務的范圍,尤其要關注尚未患病的老人、兒童、亞健康人群等疾病易感人群。“十四五”規劃強調“保障人民健康處于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堅持預防為主的政策”,指明了我國醫療健康發展的方向。只有加強疾病預防,將疾病消滅在萌芽狀態,人們才能更好地發展出有利于健康生活的模式,形成更好的經濟社會發展模式和治理模式,最終實現健康和經濟社會的健康協調發展。

目前,健康中國已成為國家戰略,加強疾病預防應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推進健康中國戰略,要求我們改革健全疾病防治制度,提高公眾長期醫療水平,關注問題和新挑戰,增強早期預警能力,努力全面提高疾病預防供給和服務水平,控制疾病,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同時,加大宣傳力度,開展愛國主義健康運動,增強公眾的疾病預防意識。此外,我們應該學習疾病防控的科學知識,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從根本上提高自身的衛生知識水平。

1.1.3.4 加快醫療保障體制改革,促進醫療衛生事業協調發展

醫療保障體制改革是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和落實健康中國戰略宏偉目標的重要環節,是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和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的重要杠桿。目前,我國人民群眾的醫療衛生和健康需求日益增長、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人均醫療費用日益增長,我國的醫療衛生體制的保障能力面臨嚴峻挑戰,因此,醫患保三方的利益平衡和醫療體系的可持續健康發展要求我們不斷優化制度設計和政策支持。醫療保障體系設計要求不斷優化醫療費用支出結構,合理保障不同群體的醫療需求,降低人民群眾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的風險。同時,我國基礎醫療體系之中仍存在較為明顯的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這種情況制約著我國健康中國戰略的推進。據統計,我國80%的醫療衛生資源集中在城市,其中,城市中80%的資源又集中在大、中型醫院(如三甲醫院)。這種不合理的分配現狀導致了“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無人問津”的社會現象,從而使得大、中型醫院“看病難”的問題尤為嚴重。因此,合理優化分配有限的醫療資源是踐行健康中國戰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1.1.4 健康中國戰略下的醫共體與分級診療

1.1.4.1 醫共體與分級診療的建設情況

目前,我國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山東、河南、貴州、云南、陜西、青海1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明確提出實施醫保總額預付制醫共體(醫療服務共同體)或醫聯體(醫療聯合體)李芬,陸士辰,顧淑瑋,等.我國醫共體醫保制度改革進展及其影響分析[J].衛生經濟研究,2020,37(8):30-33.。總體而言,醫共體是在一定的醫療區域內整合各級醫療機構的分工協作機制,其以二、三級醫院為龍頭,以鄉鎮衛生室與村衛生室為基礎,形成區域內的醫療服務體系并統一管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各地區的醫共體模式存在細微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醫保支付方式方面。浙江省實行醫保資金總額預算管理模式,在實行過程中以上一年度的醫保基金收支情況為基礎,參考區域內的經濟發展水平、醫療服務能力、政策目標或政策調整等因素,由各級醫保、財政、衛生部門共同商定本年度醫保基金總額預算。云南省則將醫保基金收入的90%~99%打包至醫共體,剩余資金作為調劑或獎勵基金。

在具體的支付方式上,浙江省試點縣域建立并推廣與醫共體模式相適宜的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系統,住院服務按照DRG模式支付,家庭醫生所提供的門診服務按人頭支付,并逐步探索適合其余門診病例的支付方式。安徽省實行統一的打包支付模式,新農合醫保基金需要承擔當年新農合參保居民的門診費用、住院費用、家庭醫生簽約費用以及縣域外住院費用等,醫共體內部則大力推行按病種付費和按臨床路徑付費模式。

在資金分配方面,不同省市的分配方式存在一定差別。浙江省建立了醫共體內機構一體化體制,并不具體劃分各級醫院的基金比例,僅以實際發生的醫療費用占比分配資金。云南省試點地區為了防止上級醫院過度吸納資金,規定了撥付給基層醫院的最低比例。山西省則確定了各級醫院的具體撥付比例。

第二,資源整合方式方面。首先,在醫療資源方面,在醫共體內建立統一的管理中心,統一基本建設、物資采購、設備配置等,規范醫共體內的管理機制,降低管理成本。其次,在人力資源方面,醫共體內建立統籌使用機制,由醫共體統一招聘醫務人員并進行統一分配、管理,設計合理的輪崗制度,鼓勵縣級醫院的醫生積極支援基層醫療機構,適度在薪酬、晉升等方面向基層傾斜。最后,在財務管理方面,醫共體內部擁有統一的財務管理中心,實行集中核算、統籌運營。

第三,監管激勵模式方面。醫療機構深化醫務人員薪酬制度,使其付出與薪酬水平相符合,打破醫院級別、職級限制,從做得多不多、做得難不難、做得優不優三方面展開評價;按照框架體系的設計維度,針對醫院發展過程中關注的管理指標,引導醫務人員診療行為,實現“優勞優得、高質量發展、效率優先”,調整醫院收入結構,追求公益性和經濟性的平衡。同時,各地均允許將結余資金留用,由醫共體自主將結余資金分配給醫務人員,實現有效激勵。

1.1.4.2 醫共體與分級診療的影響機制分析

醫療市場具有信息高度不對稱的屬性,患者所需醫療服務的種類和數量并不能由其決定,而要通過醫務人員專業化的知識技能衡量,因此極易出現醫療服務的供給方利用信息優勢謀求利益最大化的行為。一般而言,作為市場中最主要的參與者,需求方與供給方之間可以通過競爭市場直接交易。但在我國的醫療市場中,醫療服務的供給需要經過四方主體來實現張衛東,李華.基于雙層多任務委托代理模型的公立醫院公益性研究[J].中國醫院管理,2014(4):21-23.。第一,患者并不直接為自己所享有的醫療服務買單,而是作為醫療保險的繳費者委托政府職能部門購買醫療產品,同時,患者通過繳納各項稅費委托地方政府對醫療市場進行管理。第二,作為醫保資金的運營管理者,地方政府無法直接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而是需要委托醫療機構診治患者。第三,醫療機構受政府監督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這一過程需要依托醫務人員完成。因此,政府、患者、醫療機構與醫務人員四方主體間形成了復雜的利益傳輸機制,并通過相互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實現醫療服務的傳輸姚宇.控費機制與我國公立醫院的運行邏輯[J].中國社會科學,2014(12):60-80,206.。但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由于地方政府對醫療機構的財政投入不足,地方政府與醫療機構之間出現了利益不一致的現象。地方政府需要醫療機構保持一定的公益性并控制資金消耗,醫療機構需要提供公益性的醫療產品卻無法得到足夠的經濟支持,難以維持其正常運作王前強.激勵相容與中國醫改[J].中國醫院管理,2009(3):1-5.。同時,由于在醫療服務的提供方面,醫療機構不具有控制醫療服務數量的動力曾國華,蔣翠珍,吳雯雯,等.總額預付制對醫療供給行為的作用效應研究述評[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8,11(9):8-14.,其更傾向于提高自己的市場份額,即通過提供過量的醫療服務以維持自身的高利潤,因此極易出現大型醫院過量吸納人才、設備資源,基層醫療機構難以發展的情況,從而阻礙醫療體系的有效運行。除此之外,醫療機構出于經濟壓力在委托醫務人員進行診療活動時會希望其能通過誘導醫療等方式來增加收入。加之我國醫療市場中,醫療費用存在較大程度的價格扭曲,導致醫務人員的勞務價值難以體現,醫務人員被迫通過增加不必要的醫療成本來獲得與其付出等價的經濟收益,從而進一步損害了醫療服務的公益性,導致醫療市場委托—代理關系的失效林光汶,郭巖,吳群紅.中國衛生政策[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85.

從理論與實踐方面而言,整合醫療是解決醫療市場委托—代理關系失效的重要手段,其通過一體化的手段來解決醫療市場中由于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各項道德風險與逆向選擇行為,盡量使醫療市場中的各方主體利益一致,從而達到效率結果。具體而言,整合醫療有縱向整合和橫向整合兩種模式。縱向整合指將不同環節的醫療服務綜合起來,從預防到護理,為患者提供一套完整的醫療服務。橫向整合指將處于同一診療環節的醫療機構綜合起來,使其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根據患者的具體需求和醫療機構的自身優勢科學分配患者,最大程度地發揮各個醫療機構的優勢并節約醫療資源郭鳳林,顧昕.激勵結構與整合醫療的制度性條件:兼論中國醫聯體建設中的政策思維模式[J].廣東行政學院學報,2015(5):8-14,28.。醫共體則是橫向整合的具體實現形式,其將區域內縣級醫院與基層醫院聯合起來,實現區域內醫療資源與信息的互聯互通,從而促進基層醫療機構診療能力的提升,引導患者下沉,實現分級診療格局的形成。其具體影響機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醫院層面。首先,醫共體能有效提升基層醫療機構診療能力。組建醫共體后,龍頭醫院可對基層醫療機構實行幫扶,并進行統一的人力、財力、物力管理。縣級醫院能夠定期下派資歷較高的專業醫務人員到基層醫院進行會診等醫療活動,通過定期舉辦講座和接納進修、培訓基層醫生的方式實現醫共體內部的人員流轉,從而促進區域內基層醫療機構的技術進步,協調區域內醫療資源。其次,醫共體可以促使縣級醫院主動下轉病人。長期以來,提供高利潤率項目的醫院會比提供低利潤率項目醫院的競爭力更強。由于醫院等級評審制度的施行,原本具有資源優勢、區位優勢的醫院得以迅速發展,但某些缺乏優勢的醫院,特別是基層醫院難以獲得資源,形成了醫療界的“馬太效應”,從而造成醫療資源分布不均,醫療資源與患者過度集中等問題。但在醫共體體制下,醫保基金實行總額預算管理制,超支風險由醫共體內醫療機構共同承擔,結余資金也可以自行分配,醫療機構就具有了主動控費的動力。龍頭醫院由于規模大、醫療成本高,在常見病例的診療上并不具有成本優勢,因此,其會更多地選擇接收重癥患者,使輕癥病例、常見病例流向基層醫療機構,從而促進醫療效率的提升和分級診療制度的實現。

從我國各地試點情況來看,醫共體的實施促進了基層醫療機構的發展。例如,福建省三明市醫共體成立后,縣級醫療機構共投資了1 500多萬元用于鄉鎮、村等基層醫療機構的建設,并定期組織醫師到鄉鎮衛生院進行診療培訓與急診手術援助黃嚴,張璐瑩.激勵相容:中國“分級診療”的實現路徑:基于S縣醫共體改革的個案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19(7):115-123.。江蘇省江陰市在實行醫共體戰略后,縣級醫院開展培訓、講座的次數顯著增多,下級醫院參加培訓的人數也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曹嘉婧,張華,孫軍衛.基于醫共體的分級診療協作機制的探討[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8,29(9):982-984.

此外,醫共體模式也顯著促進了各級醫療機構的轉診次數的增長。江蘇省江陰市在實施醫共體后,鄉鎮衛生院上轉患者數量不斷增多,2017年上轉患者人數是2016年上轉患者人數的2.1倍;同時,縣級醫院下轉患者數量也有顯著增加,2017年下轉患者人數達到了2016年下轉患者人數的1.8倍,打破了長期以來下轉不足的僵局。2020年江蘇省常熟市共實現向下轉診21 322人次,其中門診下轉18 347人次,住院下轉3 975人次,總轉診人次較2019年增長0.8%徐霞.縣域醫共體慢性病分級診療體系建設的探討[J].中國農村衛生,2022,14(2):14-17.

第二,醫務人員層面。醫共體可以有效盤活縣域內人員流動,有效促進分級診療政策的落實。技術下沉是落實分級診療制度的關鍵,醫共體在績效機制、晉升機制等多個方面激勵縣域醫務人員積極幫扶基層醫療機構。多地試點縣域根據地區內的需求制定了相應的下沉規劃,要求龍頭醫院下派醫務人員到基層醫療機構并根據完成情況給予醫務人員勞務補貼。同時,部分醫療機構給予下沉人員優待,其在職稱晉升等方面可以享受一定的加分,激發了醫務人員支援基層醫院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了龍頭醫院人力資源的作用。此外,醫共體內多實行工資總量核定辦法,同時多地允許將各項基金扣除成本后的剩余用于醫務人員獎勵,自主分配的薪酬機制減弱了醫務人員誘導醫療的可能性。

在實際運行過程中,醫共體顯著促進了居民首選基層就醫。在醫共體建設后,2017年三明市鄉鎮衛生院門診就診人次較2016年上升15.7%,手術次數上升12.9%,家庭醫生簽約覆蓋率也達到了30%,重點人群覆蓋率達70%。安徽省試點地區的家庭醫生簽約率也上升至20%,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重點人群覆蓋率達30%尹紅燕,謝瑞瑾,馬玉龍,等.安徽省醫共體模式的探索和實踐[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7,10(7):28-32.。2021年,浙江省慈溪市基層首診率達到71.1%,縣域就診率達到87.9%,其重點人群的家庭醫生簽約率也增長了近12.4%朱國泉,趙幼兒,韓帥,等.浙江慈溪:醫共體醫保支付閉環管理[J].中國衛生,2022(4):80-82.

第三,患者層面。在疾病診療方面,患者在基層醫院就診的便捷性能夠克服大型醫院距離遙遠而導致的患者出行不便問題,從而有效地促進患者的醫療服務利用。在心理方面,患者更加傾向于由熟悉自己病情的醫生為自己進行全程健康管理何麗芳,廖淑梅,鄭玉仁.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患病及衛生服務利用現狀[J].護理學雜志:綜合版,2008,23(4):3.。社區衛生服務具有公益性質,與大型醫院相比價格更為低廉,能有效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同時,通過家庭醫生接受診療的流程相對簡單,能夠有效避免患者長途奔波肖筱,袁立,周昌明,等.推行家庭醫生簽約對社區衛生服務利用的影響[J].中國衛生資源,2015,18(1):64-67.

此外,社區在醫療診治之外,還能廣泛開展疾病預防、康復服務等醫療活動,為患者群體建立健康檔案,將其納入健康管理的關注對象,形成長期連續的疾病監測體系,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綜合性的醫療服務吳軍,史慶.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與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工作的思考[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34):3346-3350.。因此,兼具便捷性、綜合性的基層醫療機構的發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群體的依從度,從而提高居民在基層醫院接受首次診療的意愿ZHANG,Y,YIN W,YAN Y,et al.The willingness of the first consultation in primary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of the residents in China: A meta-analysis[J].Chinese 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2021,21(7):796-802.,通過雙向轉診平臺和新型就醫鏈條的建立,極大地促進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SUN H,TIAN H,DU Y.Impac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tracted family doctor services on residents.healthcare-seeking behaviors: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20,23(19):2396-2400.,逐步培養起“社區首診、雙向轉診、逐級就診”“轉診”通常以醫院的等級進行劃分,除了同等級綜合醫院之間的轉診外,還可以將轉診分為縱向轉診和橫向轉診。縱向轉診包括正向轉診和逆向轉診,正向轉診指由下級醫院向上級醫院逐級轉診,逆向轉診指由上級醫院向下級醫院轉診。橫向轉診指向同級別專科醫院轉診。在我國醫療體制改革進程中,雙向轉診是在社區首診基礎上建立的扶持社區醫療機構,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一項重要舉措。雙向轉診制度的好處:小病分流到社區醫療機構以后,可以降低病人的醫療費用,社區醫療機構醫療資源閑置的現象得到改善;大醫院由于康復期病人“壓床”造成的醫療資源緊缺導致的矛盾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雙向轉診實質上是由政府牽頭對城市醫療資源進行優化整合的一種醫改方法。的良好就醫習慣,促進居民就醫模式向“小病在社區、大病在醫院”的方向進行轉變王敏,李鵬,何志宏,等.北京市西城區社區居民簽約家庭醫生式服務的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16,33(2):162-165.,極大地促進了分級診療體系的形成。

醫共體建設促進了居民良好就醫習慣的形成。在醫共體建成后,2016年安徽省定遠縣農村居民在縣域內住院的比重達到80.3%,較醫共體模式實施前增加了3.3%,縣域內門診比重達99%。其中,鄉鎮衛生院接診人次漲幅超過28%,且高于縣級醫院漲幅,證明基層醫院首診率出現明顯提升劉雙,王芳,田淼淼,等.縣域醫共體對新農合參合居民就診流向的影響分析:以安徽省定遠縣為例[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8,11(4):45-49.。與之類似,浙江省德清縣2019年基層門診就診人次增長8.2%,縣級醫院門診就診人次增長率僅為1.7%;2020年其醫共體內基層門診就診率達到69.7%,分級診療成效明顯朱振國.縣域醫共體下兩慢病全周期健康管理推進分級診療的做法和初步成效[J].中國鄉村醫藥,2021,28(15):60-61.

1.1.5 健康中國戰略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目前,在推進健康中國戰略實施的過程中,我國面臨著國民健康認知水平低、危害國民健康因素多、醫療保障制度不健全、醫療衛生資源供給不足且分布不均衡等多重難題,亟須多部門、多主體協同治理解決。建立分級診療制度是合理配置醫療資源、促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的必經之路。要實現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五項發展目標,必須從頂層設計入手,改變多級委托代理關系失效的現狀,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第一,均衡區域醫療資源,實現協調發展。目前,我國各級醫療機構之間資源差距極大且難以相互流動,縣級與基層醫療機構之間資源的嚴重不平衡導致了醫療體系整體效率的不足。因此,除需要為基層醫務人員提供必需的技術培訓外,政府也應向目前發展較為薄弱的基層醫院實施適度的資源傾斜,促進其診療能力的提升。同時,各級醫療機構間醫保目錄的差異也是阻礙分級診療政策實施的重要因素。未來可以通過建立中心藥房的方式,由縣級醫院統一進行藥品、器械等的議價、采購與配送,使醫共體內藥品報銷目錄保持一致,促進轉診過程中診療效率的提升。

第二,完善分級診療制度,落實疾病預防工作。引導患者有序就醫是實現分級診療政策的關鍵,其有效實施既需要政府打造合理的診療機制,也需要基層社區醫院積極提升自身的診療能力與服務態度。其中,家庭醫生是基層醫療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服務價值與效率直接影響著患者的依從性與滿意度。因此,持續提升家庭醫生的服務質量對于醫保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未來仍需要不斷引進與培養全科醫生,積極開展相關培訓,在診治患者的同時做到主動出擊,如定期為老年居民測量血壓、血糖,監測、預防慢性病等,做到防治結合,不斷提高老年居民的健康水平。同時,各級醫療機構需明確自身的定位與職責,構建良好的協作關系,完善轉診標準與流程,并加大監管力度,保證落實。

第三,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完善整合式醫療體系。信息不對稱是造成醫療市場代理人問題的主要原因郭其友,李寶良.機制設計理論:資源最優配置機制性質的解釋與應用:2007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主要經濟學理論貢獻述評[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7(11):1-8,17.,在醫共體內建立良好的醫療、管理信息同步平臺,是有效提升醫共體醫療效率的關鍵。醫院相關部門可以加大對大數據應用的研究,建立醫共體內部的信息共享平臺,實現基本醫療信息的互通共享,如患者基本資料、病史、診療情況、相關檢驗報告等,減少患者檢查次數,從而提升醫療質量與醫療效率。

第四,激勵各級醫務人員,提升醫療效率。醫務人員是醫療服務的直接供給者,實現對醫務人員的有效激勵是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關鍵。首先,政策設計需要實現對縣級醫院的醫務人員的合理引導,促使其提高自身診療水平并不斷支援基層醫療機構建設。在績效考核方面,可以納入主治病例病種難度系數、支援基層醫院情況等考核指標,綜合評定縣級醫院醫務人員績效,激勵其主動接收、診治疑難病例與幫扶基層醫療機構。其次,我國存在基層醫生難招、難留的困境。未來政府可通過補貼、優待等方式靈活招聘基層醫生,激勵其長久留在基層醫療機構工作。政策上可以對基層醫務人員實行適度優待,如提供相應的交通補貼、住房補貼、進修機會等,不斷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診療能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菏泽市| 任丘市| 瑞金市| 南城县| 正阳县| 余干县| 金秀| 德惠市| 无为县| 岑巩县| 新密市| 柳江县| 织金县| 东城区| 卢湾区| 郓城县| 孝昌县| 通许县| 高清| 庆元县| 伊金霍洛旗| 高密市| 蕉岭县| 泰州市| 静乐县| 彰武县| 兴国县| 美姑县| 安平县| 嘉祥县| 广州市| 巴中市| 灵丘县| 建瓯市| 富民县| 江川县| 班戈县| 泸州市| 张家口市| 新沂市| 铁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