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晚上,五個小蘿卜頭,被安排去了鋪子里睡覺。因為院子里床不多,根本安排不下。
姬米也跟姬素抱怨,在姑蘇城里,她也做不了什么。這么個漂亮院子,彎彎曲曲的,好看是好看。一天天就是為了口吃的,要出進幾趟,什么事也做不成。
姬素心想,這個院子,本來就是為了讓小山和姬雨霖讀書學東西買的。住在城里,要看找個老師都方便。看個戲也就是走到田邊那點路。可對于姬米和米姐夫來說,要管個鋪子和管紅嶺村兩個作坊和家里的田地,當然是紅嶺村的事情更多。
所以,米姐夫每次回紅嶺村,都帶著姬米和兒子小平樂。就當讓孩子出門玩,反正要是晚了,就住在紅嶺村。那邊啥都不缺。姬素不在姑蘇,姬米也不愛住這個城里的小院。
七月了,天氣已經熱得動一動就開始冒汗。
清早起來,還算涼爽。所以,他們在天邊開始露出魚肚白的時候,就一個個都起了身。
姑蘇城的早點,不管是湯團,還是餛飩和湯面,都是非常好吃的。一家人昨晚就講了不自己做,要出去吃。
五個小蘿卜頭的衣服有點破舊,秦嫂子已經給他們去買了幾身麻布衫和褲子,今天一換上,都個個精神得不行。回姑蘇城的路上,因為比以往吃的好,又每天上上下下走不少路,倒是身體都壯了一些。
走到街上,雖然還有一些拘謹,但跑在姬素她們身后,小腦袋也不停地左右看著,有人挑著菜蔬和鮮果,有人推著板車載著魚和肉。有婦人拎著夜香桶,有女子端著臟衣物往河邊去。不像白天那么喧鬧,卻更顯出一個城市的繁忙。
他們走進了一家面店,姬雨霖和小山要了餛飩,姬素要了一碗豆花,姬米要了肉絲面,因為小平樂愛吃。其他人也各自選了想吃的東西,五個小蘿卜頭,每人要一碗陽春面。姬素一看幾個人就是想給她省點錢,就每人加了一塊排骨。米姐夫和姬疆都要了一份大肉面。
幾個孩子看到米姐夫的大肉面后,那神情把姬素給逗樂了。
他們心里頭一定在想,怎么就沒和米姐夫他們一樣,要一份大肉。那肥肉,看上去就油滋滋地,咬一口,能馬上滑到腸子里。以前小山和山花就喜歡大肉面,雖然帶他們出來的次數不多。但姬素知道,排骨對孩子來說,營養更豐富。要吃肥肉還不簡單,等一下路過肉攤頭,稱幾斤回家,做紅燒肉不就行了。
吃完面食,姬素還買了一些滋油糕和米糕。店家用油紙包一下,遞過來。出城門前,姬素又買了許多肉包子,姬甲他們最愛吃肉包子,一下能吃好幾個。這種吃食不好放布包里,姬米拿了個竹籃,正好放了一籃子。
他們坐了兩輛牛車,一輛還是臨時租來的。
大約走了一個時辰不到,才到紅嶺村。村子里的老人孩子,都坐在樹底下,有的在摘菜,有的在挑剛摘回來野果子,挑完馬上能拎去姬家換錢。爛果子姬家是不要的,否則換不到錢。
一看見牛車進了村,他們都打起了招呼:“哎喲,那不是素素姑娘嗎。你搬到城里后,也不回村里來了。這都快大半年沒見了。這回要住多久呀。”
“素素回來了,真是越長越漂亮了。”
“姬米,你家小平樂又胖了。”
村子不大,所以,老人也不多,總共也就七八個。姬素就拿了十來塊糕,讓姬雨霖分給他們。一人一塊,甜甜嘴。
幾個老人,許多年不見這樣的好東西。拿在手里推又舍不得。不推又難為情。嘴里哎喲哎喲地哼了幾聲,看看那三姐妹和牛車,已經走了。就急急忙忙回家去,用刀切成幾份,有孩子的給孩子塞了一嘴巴,沒孩子的等家里人回來,都吃上一口。
姬素覺得,為了剛進村子的那份熱情,這些滋油糕也給得值得。
這是一種回家的感覺,被人認可,不再排斥他們一家的感覺,真好。
牛車停在門口,家里的人都跑了出來。
她們都激動地喊著:“姑娘回來了。”
“姑娘回來了。”
“姑娘,你可算是回來了。”
“二姐,你真的回來了。”山花撥開人群,沖到姬素面前,一把把姬素抱了個滿懷。姬素摸摸她的頭,拍拍她的背。
“山花,你長高了。都快追上我的個頭了。”山花淚眼汪汪地看著眼前的女子。
“二姐,我好想你啊。”
“是啊,姑娘,我們都好想你啊。”姬素朝周圍的幾人望了一圈,看著她們沒什么變化,便一一跟她們交換了笑顏。
“山花,姬甲他們呢?”
“他們下地了,稻田里的草要撥了,姬丙和姬丁去送魚和鴨子給酒樓了。”
“好,你們都忙自己的,咱們中午吃做點好吃的。”
一聽中午能吃到姬素做的菜,幾個人更開心了。
李嫂子站在人群后面,她剛剛一直在廚房里,準備一大家子的午飯。所以,聽到一群女孩的喊聲才跑出來。
“李嫂子,許多不見,你還好吧。”
“托你的福,我們都好。這邊家里地里作坊里都好。”由于姬素他們搬進城后,這邊地里和作坊,需要跟外面的人接觸的事情,都交給了李石。家里頭三頓飯,全都由李嫂子做,來不及的時候,山花會幫忙。
姬甲很多時候,和李石一起負責內外事務。
唐叔唐嬸把房子建好后,基本把花宣的作坊,都移到了小山他們新建的那個院子。所以,家里不負責給他們吃飯,只是在每月的工錢里,增加了一些工錢。姬甲會帶人幫他一起割野山藤,然后送到唐家村。花宣做好了,也都存放在小山家院子里。存夠一定的量,再一起送到辭淵在姑蘇城的店鋪里。
中午,姬素讓山花跑了一趟唐家村,把唐叔唐嬸叫來一起吃午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