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四十七章:歷史的深淵
- 魂穿趙桓——睜眼汴梁被圍
- 老墨成仙
- 2066字
- 2024-07-10 18:00:00
平定軍相會后,粘罕,斡離不分別返回榆次和真定。
完顏希伊跟隨粘罕一起返回了榆次。
別看軍事會議上粘罕對完顏希伊不客氣,那其實是因為兩人關系匪淺。
作為金國朝堂上為數不多的非皇族重臣,粘罕和完顏希伊這兩人,其實是相當重要的政治盟友,互相唇亡齒寒。
回到榆次大營,粘罕立即催動五萬鐵騎和數萬仆從步兵,直撲汾州。
沒有折可求坐鎮,汾州張灝很快不支,放棄汾州城,從石州過黃河,撤往綏德軍。
鎮守通往汾河平原的靈石縣陽涼南北兩關的范瓊,在金軍大軍壓境后,丟棄了折彥質留下的一萬多折家步兵,帶兵南逃。
折家軍群龍無首,也丟下城關,向南逃盾,于龍門度過黃河,跑回了永興軍路(陜西)。
范瓊的逃跑,導致進入汾河平原的門戶洞開。
粘罕率領大軍直趨平陽府(今臨汾市)。
因為宋廷將汾河平原方向的防御重點,放在了易守難攻靈石縣南北關,位于大平原上的平陽府并沒有駐扎大軍。
這導致平陽府迅速陷落。
粘罕在平陽稍作修整,即沿沁水南下澤州(晉城)。
這是粘罕第二次來到澤州,上一次來,他打破了宋廷中議和派對于新一次檀淵之盟的幻想……
……
此時,開封城內,也是群魔亂舞。
主和的耿南仲上躥下跳,再提議和之論,首相吳敏也頗為意動,朝中群臣,議和聲浪也相當大。
好在趙桓新提拔的次相徐處仁,副相徐翰主戰,和李綱一起,為他擋了不少火力,不然趙桓非被煩死不可。
收到金軍二次南下的消息后,趙桓立即將李綱重新任命為樞密使,全權負責京城守御。
趙桓強勢否決了李綱,徐處仁等主戰派提出的在黃河沿岸防御金軍的提案。
讓步兵在黃河兩岸的大平原上和金國的重型騎兵野戰,也只有這些文官老爺們才想得出來。
他要求將開封周圍的部隊全部調回京城,準備守城。
耿南仲卻強烈反對在開封布置重兵,認為這會讓金人疑慮,阻礙和談,他認為應該將京城周圍的兵將遣散,以避免刺激金人,反正這些人也打不過金軍。
這番奇葩論調氣的趙桓差點吐血,直接下旨升耿南仲做同知樞密院事,出使金國東路軍,去找西路軍的粘罕和談!
又將跳的最歡的吏部侍郎李銳也提拔成同知樞密院事,去找東路的斡離不和談。
這兩道旨意一下子把和談派的官員們都嚇到了,一下子就消停下去。
耿南仲,和李銳兩人哭著被趙桓趕出了京城。
今天的趙桓,通過大半年的努力,已經在朝堂上樹立起了自己的威望,早已經不是當初那個需要依靠東宮舊臣的軟弱新帝了。
趙桓盡力收攏,竟然召來了十多萬軍隊,相比原本歷史上第二次被圍的開封,已經富裕的不像話。
歷史上,宋庭為了救援太原,先后兩次,一共在河東喪師二十多萬!
不但嚴重打擊了宋軍士氣,也讓整個北方軍隊為之一空,只剩下用來防備西夏的部分西軍。
等到第二次開封被圍,除了折彥質帶了幾萬軍隊來開封勤王之外,開封城幾乎沒有什么像樣的援兵。
就這,折彥質的軍隊還被派去守黃河。
折彥質軍中,有不少在山西勉強逃得性命的殘兵敗將,哪有士氣膽量和金軍在平原上野戰?
金軍在黃河對岸一通鼓響,這支軍隊就告崩潰!
等到金軍東西兩路,十萬鐵騎包圍開封,開封城里依然只有一年前被圍時的那兩三萬人。
而這時候,曾經救了開封的李綱已經被趕出朝堂,不在京城。
京城里雖然也有何?,孫傅這樣的主戰派宰相,但主戰和主戰也有區別,而且也并非任何時候,主戰都是正確的。
種師道還沒死的時候,就勸趙桓去長安,趙桓不聽,等到金軍即將兵臨城下的時候,當時的少宰唐恪也私下勸趙桓暫時逃去洛陽,結果被主戰的何?勸阻。
實際上,當時宋朝整個北方的正規軍基本都葬送在了山西,成建制的正規軍,只剩下西軍一部。
但西軍一方面被金軍攔住了潼關,道路不通,另外一方面,經過數次消耗,剩余的西軍只能守家了,一旦勤王,就等于是將家園扔給西夏人!
所以,西軍從上到下,都沒有勤王的意愿!
除了“二十八疏劾之”都“叫”不來的西軍之外,其他地方的勤王軍,都是地方文官臨時招募的部隊,戰斗力堪憂。
就算是這些臨時部隊,也沒能去開封城下送死,他們遵從康王趙構的河北兵馬大元帥府的命令,都去了大名府匯合,這些勤王軍直到開封陷落,也沒去京城勤王,反而被趙構帶著跑去了山東東平府……
偶有援兵抵達開封,也被城外的十萬金軍騎兵截殺,只有南道總管張叔夜帶領的勤王軍來的及時,進入了開封。
張叔夜一到京城,就勸趙桓南走鄧襄,可惜趙桓依然不聽。
該放棄的時候(太原),不放棄,該備戰的時候不備戰,該逃跑的時候不逃跑!趙桓這位前身,真是不如他九弟太多了!
何?,孫傅這兩個主戰派的意志顯然遠不如李綱堅定,一旦形勢危急,就開始病急亂投醫,竟然將國運壓在一個裝神弄鬼的騙子身上!
時任同知樞密院事的孫傅夜讀丘濬(宋仁宗時的進士,據說生前頗有神異,著有《天乙遁甲賦》、《觀時感事詩》各一卷)的《觀時感事詩》時,從中讀到‘郭京楊適劉無忌,盡在東南臥白云’這樣一句話,不知怎么想的,竟然派人在京城中尋訪這三人。
京城百萬人口,郭,楊,劉又不是小姓,三個名字的人自然是被他找到了。
而巧之又巧的是,他找到的三個人中的郭京,本身就是個喜歡莊勝弄鬼的神漢!
郭京其人,時年已經六十多歲,屬于殿前司的退休人員,因為經常裝神弄鬼,連殿帥王宗濋都知道這人,相信其術,聽說孫傅尋訪,當即大力推薦!
歷史就在這樣一樁巧合中滑向了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