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二十七章:太上皇
- 魂穿趙桓——睜眼汴梁被圍
- 老墨成仙
- 2404字
- 2024-06-30 18:00:00
在中國古代,皇帝靠什么統治天下?
靠天命?這世上哪有什么天命!
靠兵強馬壯?這對開國皇帝或許說得通,但對那些長在深宮里的繼任者來說,又似乎并不準確。
靠忠誠?官場里滿是貪官污吏,他們的忠誠似乎也值得商榷。
其實,皇帝統治天下,靠的其實是共識!
靠的是掌握話語權階層的共識!
于宋朝來說,就是士大夫階層的共識!
而形成這種共識的核心紐帶,就是儒家的君臣思想。
正是這種思想紐帶,讓中原地區始終維持著大一統,讓中原王朝在極低的技術條件下,以極低的成本,對廣大到不可思議的國土進行統治。
同時代其他文明都無法做到這一點。
宋徽宗趙佶是個昏君,這是大宋士大夫們早就心知肚明的事情。
但大宋的士大夫們全都捏著鼻子,忍受著這個昏君二十年如一日的折騰,似乎沒有人想過,為什么不換一個好皇帝?
士大夫們捏著鼻子忍受趙佶,并不是他們愚忠,而是因為他們知道,維護王朝道統,維護儒家規則,對他們的好處,比換一個皇帝更大。
一旦好不容易形成的道統,規則,共識被打破,那么這個國家就很有可能滑落到五代十國那種亂世中去,在那樣的年代,武人才是王者,士大夫只是武人踩在腳下的不過工具!
如何避免國家變成那個樣子,才是大宋士大夫們最大的敵人。
和維持國家不滑入那樣的境地比起來,忍受一兩個昏君,根本不算什么。
所以,天底下的士大夫們,都捏著鼻子忍受著趙佶,哪怕他把這個天下搞的一團糟。
而趙佶卻把天下士大夫對他的忍受,對他的順從,當成了天命。
所以他為了逃命,輕易的放棄了帝位,將皇帝寶座讓給了自己那個看起來柔弱沒出息的兒子。
而這,就給了大宋的士大夫們一個既能維持規則道統,又能不捏鼻子忍受他這個昏君的的機會!
于是,趙佶發現,天下士大夫的共識似乎是一夜之間就轉移了,轉移到了自己那個才當了幾天皇帝的兒子身上。
他發現江南官員對自己陰奉陽違,他的圣旨被各地官員悄悄的送去開封,他要求截留一半的綱賦,只給他送來二十分之一……圍繞在他身邊的人越來越少,最后只剩下幾個無路可退的鐵桿。
當開封之圍被解,金軍退去后,趙佶發現,自己瞬間就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除了官員的疏遠,財源的斷絕,勝捷軍士兵思鄉之情,也如同烈火一樣炙烤著趙佶。
一旦沒有足夠的軍費去安那些撫思鄉的西北軍士,這些大頭兵一旦鬧事,就能把趙佶送入萬劫不復之地!
所以,趙佶北歸開封,已經到了不得已的程度。
這場權利的爭奪還沒開始,趙佶就已經輸的一塌糊涂,不是因為他有個厲害的兒子,實在是因為他自己太爛了!
對于自己這位便宜太上皇的處境,趙桓這段時間已經摸清楚了,因為江南官場,幾乎人人都是他的間諜,甚至連趙佶的近侍中都有人給他通風報信!
所以,按照趙桓的本意,他是打算讓人攜一份圣旨去鎮江,直接將童貫,蔡京,蔡攸,朱勔處死以平民憤,再把趙佶帶回開封幽禁!
勸說他不要這么做的是李綱。
李綱反問趙桓,“如果這些奸臣挾持道君皇帝(宋徽宗)奔去劍南,鎖關以自立,官家該如何處置?”
這一句話點醒了趙桓,雖然天下士大夫的共識已經轉移到趙桓身上,但你讓他們去攻擊捉拿趙佶,他們依然是不會做的。
因為這樣的悖逆行為依然會導致國家向五代十國那樣的混亂局面滑落,只要有這樣的風險,士大夫就不會好好配合趙桓。
所以,如果趙佶真的帶人往四川跑,遠在開封的趙桓很難攔住他!他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一旦被趙佶跑到四川,少不了又是一場折騰,一場刀兵!
這個節骨眼上,趙桓那有時間折騰這事?還是平平安安的把便宜太上皇接回來放在眼皮底下軟禁起來最重要!
那些奸臣放過也就放過了,等到度過靖康危機后,想怎么處置他們都行,關鍵是今年千萬不能生出什么幺蛾子!
想通了這些事,趙桓改變了主意,讓張浚去好生勸說道君皇帝回來,他那些奸臣賊子全都輕輕放過,最嚴重的也不過是貶官看管居住。
三月初,張浚抵達符離鎮(今安徽宿州境內)時,收到消息,道君皇帝在思鄉士兵和軍費的壓力下,已經離開鎮江北上到了虹縣(今泗縣)。
兩天后,張浚在汴河上的一艘大船上拜見了太上皇。
趙佶今年44歲,保養的極好,看上去就像三十許人,相貌儒雅俊俏,氣質飄逸,做皇帝實在是可惜了!
張浚正式的叩拜行禮之后,趙佶并沒有按照慣常禮儀,讓他起來,而是劈頭蓋臉,絮絮叨叨的埋怨其趙桓的一系列阻止江南官員向他上供的不孝行為。
張浚跪著聽了一會,竟自己爬了起來,開始為自家皇帝一一辯解,他溫和的言語中,透著一股隱約的強硬。
他先點出了勝捷軍士們滿腹怨氣又日漸驕橫的事實,又隱晦的表示,若朝廷停止向太上皇的一切供應,不出三天,這群驕橫之兵定會鬧出天大的亂子。
之后,他又表達了趙桓對童貫,蔡京等蒙蔽太上皇的奸臣的處理意見,以及趙桓希望太上皇返回汴梁好讓他以盡孝道的心意。
雙方經過一個多時辰的唇槍舌劍,已經沒有任何底牌的趙佶終于頹然放棄了抵抗。
隨后,童貫被貶致仕,送池州看管居住,在勝捷軍士兵的歡呼聲中,被押送離開了船隊。
之后,張浚的船隊和趙佶船隊合并一處,掉頭向西北行駛而去。
抵達符離后,張浚又以今上的名義,犒賞了勝捷軍將士,穩定了軍心。
幾天之后,船隊抵達了南京(商丘)。
趙佶突然又死活不走了!
他讓人向外放出傳言,說是怕回了開封成了唐玄宗。
張浚跑去勸說,趙佶不但不從,還向他提出幾個條件。
他提出,讓他回汴梁也可以,但他要入住禁宮,出入正陽門!
這兩個都是皇帝才有的待遇。
趙佶就差點明說他要回去當真正的太上皇了。
如果趙桓不答應,他就要去西京洛陽。
因為已經解決的禁軍嘩變的危機,這下無論張浚如何威逼利誘,趙佶都不吃他那一套了。
開封城里,趙桓因為河東戰事,夜夜不得好睡,聽說趙佶又賴在商丘不走了,頓時頭大。
他真想立即召集張俊韓世忠幾人麾下的騎兵,親自率軍南下,提著刀子親自問問趙佶,他到底是想做唐玄宗還是想做隋文帝!
但他知道,自己不能這么做,在以仁孝治天下的大宋朝,他這么做的結果可能比宋徽宗折騰二十年還要嚴重!
趙桓拿著南京送來的信沉默許久,招來了太宰吳敏等宰輔大臣,讓他們拿章程。
看著宰輔大臣們愁眉苦臉的探討如何將太上皇迎“騙”回京城,趙桓的心思又飄向了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