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替員工端一杯茶(1)
- 造物先造人:松下幸之助的經營哲學與做人理念
- 德川
- 3290字
- 2014-12-04 21:49:59
營造家庭氛圍
企業家必須右手掌握合理性,左手掌握人情昧。
——松下幸之助
營造和諧的公司氣氛,是松下精神的重要內容。松下認為,沒有良好的人際關系,談不上精誠團結。相互扯皮,扯不出企業效率。高懸在各工廠、各事業部、各關系公司的“松下七精神”,涉及到人際關系的就有三條,它們是:光明正大精神、團結友好精神和禮節謙讓精神。可見松下對養成良好人際關系的高度重視。
松下說:“大家都推心置腹,坦誠相見,互相了解對方的長處和短處,懷著這樣的心情與周圍的人們相處,是合作共事、順利前進的重要保證。”
遠道而來的地方子公司經理,在匯報完工作后,常有一種忐忑不安的心理,擔心自己的工作經不起“經營之神”的檢驗。事實上,松下并不是愛挑毛病的人,他總是先以贊賞的語氣對經理們的工作加以肯定,然后再指出今后工作中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這正是松下的談話藝術。
最使地方經理感動的是松下請客。按道理說,這應該是公司業務,公司請客才是正當道理。而松下則不然,他喜歡自掏腰包,將經理們請至家中,家宴招待。在這種家庭氛圍中,松下與經理們的關系就不再是一般的上下級關系,而是“親朋好友”的關系,松下的用意之深令人嘆服。
上行下效。松下電器各部部長、子公司經理、工廠廠長以至班長、組長都模仿松下“為人處事”方式。一位部長說:“企業家必須右手掌握合理性,左手掌握人情味。”嚴父與慈母的形象,連松下電器的部長也學會了,而且他們做得更具體、更實際。
嚴父的呵斥和慈母的關懷是孩子成長的必要條件,缺一不可。松下電器20多萬員工,這個龐大家庭,松下管理得竟如此有條不紊。你只要看一看松下的兩副臉孔,嚴父與慈母,就不難找到答案。
替員工端一杯茶
社長并不是高高在上,而是站在職員背后推動他們前進的人。
——松下幸之助
松下幸之助曾經說過,社長必須兼任端茶的工作。當然,松下的意思并不是真的要社長親自端茶,而是說作為一個稱職的社長,至少應該把這個想法視為理所當然。
在松下的觀念中,社長并不是高高在上,而是站在職員背后推動他們前進的人。這個觀念在戰前戰后有很大的差別。戰前,一般人都承認社長就是老板,而職員是部下,必須絕對服從老板的命令做事,并給予絕對的尊重。可是,戰后的社會形態逐漸趨向民主,社長的地位逐漸低落,和職員們是站在同一條線上,不再是可以任意支使別人的領導者,他所說的話,員工也未必全盤接受了。
在這種風氣的影響下,現在的企業經營者,不再是使人望而生畏的權威者了。對于辛苦爭取來幫忙的員工,過去的老板可以說:“喂,某某某你去做件事。”可是現在卻要改為:“對不起,麻煩您做這件事好嗎?”如果不用這種和善、懇求的口氣,就很難達成用人的愿望,所以在形式上雖然仍維持著雇主與職員的關系,但卻不可能再有完全命令式的語氣出現。
企業經營者對于這種結構性的轉變,要非常謹慎地去適應,調整自己的態度,改變唯我獨尊的想法,才不會被時代淘汰。
一旦社長有了這種溫和謙虛的心胸,那么看到盡責盡職的員工,自然會滿懷感激地說:“真是太辛苦你了,請來喝杯茶吧。”
當然,社長也不一定要親自為屬下倒茶,但是,如果他能誠懇地把心意表現出來,自然能使倦怠的部屬振奮,而增加工作效率。即使是公司的職員人數眾多,無法向每個人表示謝意,但只要心存感激,就算不說,行動也會流露出來,傳達到職員心里。
所以領導在經營企業時,每天最好問自己:“今天,我要替幾個人端茶呢?”也許你沒有親自動手端過茶,但員工卻早已感受到你的誠意。
挑剔不如欣賞
惟有懂得欣賞別人的長處,才能領導更多的人。
——松下幸之助
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也不會有一無是處的人。當我們觀察公司的員工時,可以發現形形色色的人物,具有著各式各樣的優點和缺點。
身為一個經營者,如果總覺得員工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以“雞蛋里挑骨頭”的態度去觀察部屬,不但部屬做不好事,久而久之,他也會發現周圍沒有一個可用的人了。
相反,經營者如果能從欣賞的眼光來觀察部屬的優點,那員工都將因受人尊重而振奮,對于上司交付的工作,也能愉快地完成。如此,不但能發揮驚人的工作效率,甚至還能挖掘出優秀的人才。
經營者或經營干部絕不能自炫才能智慧,要知道個人的才能、智慧是有限度的。有些人喜歡贊揚部屬的優點,有些人喜歡挑剔缺點,相比之下,往往前者的工作推行較順利。
惟有懂得欣賞別人的長處,才能領導更多的人。
當然,作為創業經營者也不應只注意部屬的優點,忽略了他的缺點。應該適度地指正缺點,以“三分缺點、七分優點”的角度去觀察,才是一個懂得欣賞部屬的上司,也就是說,應假定每個人都有百分之七十的優點,百分之三十的缺點。如果反過來,假定部下有百分之七十的缺點,而只有百分之三十的優點的話,這個人顯然不會是個好上司。
松下身體不好,必須請部屬代勞的事情很多。松下向來都是以“七分優點、三分缺點”觀念看人。所以,他經常比別人更能大膽用人,從來不懷疑部屬的能力,這就是松下比別人成功之處。
不過,松下這種大膽用人的方式,偶而也會失敗。譬如說,當他對某人優、缺點的判斷不夠正確時,就無法適當地用人,而遭致失敗。這時,他一向對員工的缺點嚴格糾正。例如,不必要的浪費,即使是五張紙,松下也會立刻告訴他:“節儉才是致富的捷徑,浪費必然會招致失敗。”
可是,如果是經過審慎的決策和努力的推動之后,因為某些不能控制因素而失敗,就算是虧損了一千萬元,松下也決不會責備部屬,反而會安慰他,鼓勵他說:“雖然這次失敗了,但不要灰心,只要記住‘失敗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就必能反敗為勝,將功抵過。”同時,松下更會和他一道研究失敗的原因,作為自己寶貴的經驗。
經營者不能拘泥小節而忽略大事,應該以關心和達觀的態度,經常和部屬研究工作方法。用人也是一樣,對部屬的缺點應清楚了解,但不可斤斤計較,對他們的優缺點應該想辦法去發揮出來。這才是真正積極的方法。
一個員工也不解雇
一個員工也不能解雇!
——松下幸之助
在松下看來,松下電器員工就是松下家庭的成員,掌心掌背都是肉。基于這種認識,松下極力反對不景氣時將員工踢出廠門的不智之舉。
20世紀30年代初,世界性的經濟危機波及日本后,松下電器也陷入“滯銷”困境。當時企業界的普遍做法是裁員減產,當有人也建議松下這樣做時,松下立即表示:“不,一個員工也不能解雇!”這場危機終于在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化解。
在松下電器公司的發展史上,只有戰后公司面臨全面崩潰的時候出現過裁員,有些還是自動離開公司的。終生雇傭制現在已是日本大企業的一大特色,但在二三十年代卻是了不起的創舉,特別是在公司困難時期,能與所有員工同舟共濟渡過難關,使人欽佩不已。
一個人一旦成了松下電器的員工,除了自己要求離開,一般是無被解雇之憂的。這就使員工產生了同命運、共呼吸的感覺。公司員工會自覺地把自己的前途與公司的發展聯系起來,這是產生強大凝聚力的重要原因。
員工是企業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有了員工就有了一切。當企業面臨危機時,松下卻捍衛員工“主權”。他的“一個員工也不解雇”的做法,多少叫經營者質疑,但不能不叫人反思。
用理解和關愛接納人
部屬比自己偉大。
——松下幸之助
企業的成長,要靠員工自動自發的工作精神。同時,經營者要把員工看成比自己偉大,這樣員工才會賣命為企業工作。50年前,松下公司還是小工廠時,要求新進人員一律在工廠內住宿,接受訓練。松下把這些人稱為“實習工”。
實習工的上班時間與一般店員并無什么差別。下班時間就休息,最多整理一下環境就可以。然而有一次大約是晚上10點多,松下回辦公室查閱資料,意外地發覺有幾個人還在工作,問他們:“還在忙什么?”“還有一點事情沒有做完,想把它完成。”“這么晚了,別太累了,趕快睡覺,剩下的明天再做。”這樣的情形甚至不只一次,后來松下不得不板起臉來罵他們:“工作到那么晚,是會弄垮身體的,以后不要這樣。”但過了一段時間還是老樣子,實習工仍偷偷工作,松下發現了就罵,他們停了一陣子之后又開始做。這樣勤奮的工作精神,不光是實習工有,一般店員也都有。
是什么使他們這樣勤奮呢?也許你會以為是松下以身作則,領導有方。其實則不然,松下那時候身體不好,常年生病臥床,一年要休息兩三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