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朝后老朱讓內閣去處理政務,他現在全國所有的事務都由內閣處理,自己只是看看處理意見是不是合理,合理的就用印,感覺不合理就打回去重新商議。終于不再像死之前每天忙到深夜不得休息。
但是老朱也沒有空閑下來,他開始編寫軍隊訓練手冊了,把現代的能想到的全部都寫了上去,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了?熬了整整一個通宵終于寫出來了一個小冊子。差人叫來徐輝祖和朱棣,帶著賞賜,一起去往城外軍中。
等到軍營時軍中早已接到消息,軍中將領帶著各部軍馬在營中等待,看到老朱,那些之前見過老朱的都快哭了,所有人都跪倒在地上。
“參見陛下!”
“平身。”
“謝陛下。”
“不錯,各位士兵忠君愛國,都是好樣的,你們能跟著燕王回朝清理朝堂奸臣,朕感謝你們!朕也不說什么大話,看到跟朕一塊進來的那幾輛大車了嗎?那是給你們的賞賜。”
“萬歲,萬歲,萬歲。”軍中兒郎聽到賞賜,立刻山呼萬歲,恨不得把天振下來。
老朱就帶著朱棣和其他將軍,看著軍司馬把賞賜發給每個士兵手里。這可是拉攏人心的時候,馬虎不得,自己在這,這波賞賜才不算打水漂。自己不看著,天知道那些大頭兵能拿到幾個子。
見過大軍領了賞賜,老朱才帶著各位將領回了中軍大賬,拿出了他熬夜寫的練兵手冊。“對你們的賞賜朝廷也正在制定,別著急。今天來是其他的事,這是咱熬夜編寫出來的軍隊訓練手冊,各位將領一起看看,有意見就提出來,一起商量一下。要是沒有意見就在軍中挑一部先試行,要是效果不錯,那就頒行全軍。”
將領拿著手冊看了一會就有人開始問了。“陛下,軍隊為何需要練著走步?又何為站軍姿?為何還要開夜校,廝殺汗為什么還要認字?還有這軍紀是不是太嚴了,施行下去怕大軍嘩變啊。”
“在朕看來,軍隊是一個整體,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訓練走步和站軍姿,可以提高軍隊在戰場上執行命令的效率,而認字可讓將士明理,才不是烏合之眾。我們不是烏合之眾,而是一國之軍,是堂堂正正之師。只有令行禁止的軍隊才能長勝不敗,要令行禁止就要有嚴格的軍紀制衡。而且不知軍隊需要認字,不久之后,朕會頒布圣旨,會在全國開夜校,所有人都要學會認字。”
軍中這些大老粗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陛下,請讓臣麾下先行新軍制,以觀后效。”在其他人還在思考時候,朱棣手下張玉反應最快,立刻就跪下請命。張玉都是朱棣的老部下,在這場奉天靖難的戰事中屢次沖鋒陷陣,在原來的歷史中是可以封侯的,但現在是老朱做主,所以這次戰事功勞最大的也只是伯,他很大可能就是燕山伯了。
其他人雖然反應慢了一拍,但也在他之后立刻請命。
“好,那就由你部下先開始訓練,陳亨所部在你邊上扎營按照舊式訓練,其他所部,各自歸建。等三月后,張玉和陳亨部比試,擇優以行全軍。”
老朱確定下練兵事宜后,又留了一會,去軍中看了看露了面,和將士一塊吃飯,了解士兵軍中生活,問東問西的,好好刷了一波存在感。
當晚張玉帶著自己的手下熬夜研究皇帝給的練兵手冊,打造器械。
老朱回宮后又喊來內閣成員及朱棣三個兒子。“自明日起,內閣輔佐太子監國,學習內政。太孫及世子入張玉軍中,學習練兵之策。”原來他知道朱棣只是打仗打的好,現在給他機會學習內政,也讓他知道國家治理也是不容易的,不然又像上輩子一樣,名義是皇帝,其實給朱高熾當征北大將軍。讓朱棣家的老大和老三今晚去張玉營中報道,感受練兵之策,每日奏報感受,來確定是否需要更改。眾人應是,老朱又走下來,站在朱高熾前邊,拍拍他的肩膀。
“你實在太胖了,需要減肥,軍中訓練就是最好的減肥方式,而且你也要去給咱看看咱發明的練兵之策,是不是適合咱大明,以后每日都要給咱寫一篇感受,咱也會不時去看,去了告訴張玉,你們不是太孫,世子,你們就是小兵。”“高熾啊!咱很看好你啊。”
最后一句話說的內閣成員眼神發亮,心里一陣嘀咕,怕不是老朱為了封太孫才封的太子吧?朱棣也是頻頻皺眉,他心里也有點不得勁,“我才是太子吧,怎么感覺皇上看太孫比看自己還重?上次冊封理由就是有孝康之風,自己這大胖兒子不會是朱標的吧?老爹知道內情?”當然他也是心里想想,自己的大哥是什么人他可是了解的。
“你們三人先去報道,內閣其他人也先去忙,太子留下。”其他人走后,又傳召獻王朱允炆來前。
“老四,明日你監國,咱帶著允炆去一趟廣州,他在那邊留的船咱有大用,你監國期間也要時時關注練兵事宜,咱也不怕告訴你,咱需要一只令行禁止的軍隊,來為咱其他的改革保駕護航。不可慢待了。”
“父皇不可,兒臣尚不能服眾,而且此時天下剛定,皇帝就離開京都,怕是天下不穩。”朱棣開口勸誡,心里可是七上八下的。自己剛造反打下應天,皇帝怎么會放心,這測試可是太小兒科了,自己怎么會上這個當。
“你放心,咱自不會疑你。”嘴里說著心里可不是這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