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孟廣慧安陽遇王襄收藏者他鄉結金蘭
因為龍骨的出現,彰德府安陽縣一時成為全國古玩收藏愛好者的集散地。在那樣信息閉塞的時代,這樣的消息也不脛而走,一時間傳遍全國,南至江浙、北至平津,許多的古玩愛好者紛至沓來,帶著滿滿的銀兩和錢票,收集購買散落在民間的所謂龍骨。在這些收集購買者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是為了保值增值,積累財富;也有一部分人是為了倒賣倒買,從中牟利,中飽私囊;還有一少部分人是為了研究歷史,善意收藏,而這類人大部分都是當時著名的學者和有社會地位的人。其中孟廣慧和王襄就是當時卓有成就的甲骨文收藏者。
孟廣慧,天津人,著名的書法家,學者,自幼酷愛文字,對書法尤感興趣,對文字的字體結構和形意、來由頗有研究,當聽說甲骨文問世后,心里非常好奇,就想看看這小篆之前的甲骨文到底是什么樣子,于是,從天津趕赴京城,拜訪當時的國子監祭酒王懿榮,說明來意,想一睹為快。王懿榮當時也聽聞孟廣慧的書法造詣,于是答應了他的要求,并希望能得到孟的手跡。孟廣慧也不多說,讓王懿榮準備筆墨,當即按照他的意思為其寫下一幅完整的書法,王懿榮看那字體穩重敦厚,遒勁有力,張弛有度,力透紙背,的確有書法大家風范,由衷地感到高興,欣然收下,然后,進書房套間拿出一個精美的小箱子,從里邊拿出幾片甲骨讓孟廣慧觀看。孟廣慧看那甲骨上的字體,如龍似蛇,婉轉起伏,或曲或直,游走自如,或多或少,不拘一格,真的是古色古香,聞所未聞,不禁浮想聯翩,對古代的文字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于是,向王懿榮抱拳施禮道:“感謝先生讓我大開眼界,我不敢有太多的奢望,更不敢奪人所愛,我現在有一個不情之請,不知道先生能否答應”。
王懿榮看著孟廣慧誠摯的表情,問道:“什么請求,說出來聽聽。”
“我想把這些古文字抄寫下來,如果先生允許,我將即刻研墨,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王懿榮起初以為他會索要自己的甲骨,這是他的心肝寶貝,目前是舍不得送人的,給再多的錢也不會。現在知道孟廣慧僅僅是想借機描摹下來,于是爽快答應,并幫助他準備筆墨紙張,直到他把小箱子里的幾十塊甲骨全部抄寫完畢。才小心翼翼地把攤在桌上的甲骨一塊一塊的放回箱子。孟廣慧又詢問了他甲骨的出土地和收集經歷,他一一告知,只是省略了很多細節,只是說出土于彰德府安陽縣。
孟廣慧返回天津,立即準備去尋訪、收集甲骨文的事宜。他通過關系找到當時尚在天津訓練新軍的北洋軍事將領袁世凱,托他給在彰德府任職的表弟寫了一份書信,以備及時之需;又委托天津孟氏商行的表弟給彰德府分號寫信,要求適當時機出手相助。把這一切準備妥當后,他選擇了一個黃道吉日,帶上一名精悍的隨從,選了兩匹好馬,即刻上路,不日便到了彰德府地界,兩人驛站住下后,先行到孟氏商行彰德府分號聯系,說明來意,分號的瞿經理熱情接待了他們,表示隨時做好服務。然后,他們又帶著袁將軍的介紹信到彰德府,找到在知府擔任教授職務的李政和。教授一職是清朝主管地方教育事務的官員,七品官,雖沒有實權,但人脈廣泛。他看了袁世凱將軍的介紹信,又詢問了孟廣慧此行的目的,他告訴孟廣慧,由于前一段時間各地古董商聚集本地搶購龍骨,哄抬價格,導致村民四處尋找龍骨,有的甚至不惜毀壞莊稼、挖地三尺尋找龍骨,引起了地方官的重視,遂出臺措施,嚴令私自挖掘土地尋找龍骨,嚴令公開售賣龍骨,一經發現,要沒收充公。
孟廣慧聽了他的介紹,微笑著問道:“請教授賜教,怎樣才可以得到龍骨?”
李政和捋了一下胡子,沉吟道:“既然是我表兄的朋友,我就當竭力相助,現在知府雖已出臺禁令,但僅僅是一紙空文,也沒有精力安排人員下去查訪,有關文物古玩之事仍然屬于教授和訓導的管轄范圍,而我也本著民不告官不究的原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我這里就有沒收上來的龍骨,但已記錄在冊,孟兄不妨看看。”說罷,就命人去庫房取龍骨。趁著這個時間,孟廣慧湊近教授輕聲說道:“你看著辦,我這里為你準備了一點心意,請笑納。”說著,就從懷里掏出一張提前準備好的銀票塞給李政和,李推辭一番,接過銀票放在內衣口袋,小聲說道:“這里的事我盡力而為。你也可以去那一帶的村里看看,也許會有收獲?!闭f著,那人取來龍骨,放在桌上,李教授示意那人先去忙別的事情,自己則親自打開箱子,和孟廣慧一起欣賞里邊的龍骨。這李教授也是讀書之人,雖然對甲骨文的研究不感興趣,但知道這東西的價值,提前私藏了一部分沒有上賬?,F在看孟廣慧出手大方,干脆落一個順水人情,讓孟廣慧從中挑出三十片龍骨,說是用自己私藏的龍骨補上。孟廣慧得到了許可,便從箱子中選那些紋路好、字跡清、塊頭大的龍骨裝好,交于隨從妥善保管。自己則按照李教授的要求,又為其寫了幾幅書法,兩個人言語投機,相見恨晚,一直熱聊到傍晚時分,才依依不舍告別。臨別時,孟廣慧告訴教授,以后要保持長期聯系,有了龍骨要給他偷偷地保存下來。
孟廣慧從知府衙門出來,心里一陣陣暗喜,想不到自己夢寐以求的龍骨終于到手了,數量雖然少,但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今后有了李教授這個地方官的幫助,自己想要龍骨應該是比較容易了?;氐襟A館,按照李教授的指點,他盤算著自己如何到村里邊去收集、購買龍骨,經過深思熟慮,決定讓孟氏商行彰德分號的人陪自己一起去,有他們本地人當向導,可以少走很多彎路。因此,在向導的帶領下,他們很快便進去了小屯村,幾乎是挨家挨戶尋訪,僅得到了十幾塊龍骨,大失所望。后來,向導提示他們,這小屯村幾乎天天都有人來收購龍骨,手里有貨的人家已經不多了,倒不如到其他村莊看看。于是,向導帶著他們到附近的王??凇⒋笏究铡⑿∷究沾謇锓謩e轉了一圈,雖然累了一整天,但是,真的還收獲不少,竟然收購了近百塊龍骨,這使孟廣慧十分高興。晚上回到驛館,他特意叫了幾個菜,要了一壺酒,和向導及隨從幾個人盡情地喝起酒來,直到酩酊大醉,方才進房休息。
睡到半夜,他感覺到胃里極其難受,便準備到廁所里把胃里的東西吐出來,他將手指伸進喉嚨里撓癢,頓時覺得肚子胃里翻江倒海,伴隨著熱血上涌,沉淀在胃里的酒肉菜飯混合物從食道里噴涌而出,傾瀉在廁所的地面上,他也隨著嘔吐物的噴射而感到了輕松,頭腦也清醒了許多。就在他回到二樓準備進入房間時,突然聽到隔壁房間里有異樣的聲響他停下腳步仔細再聽,感覺到里邊好像有人被捂住嘴巴喊不出聲來。他顧不得多想,急忙敲門詢問,原來門是虛掩著的,就在他推門進去的那一刻,一個黑影突然從里邊跑出來,就聽那床上的人氣喘吁吁地叫到:“快救我。”他情知不妙,應該是那個人遇到了強盜,于是呼叫“有賊!”,隨著它的叫聲,驛站里頓時熱鬧起來,人們紛紛起床查看自己的物品。孟廣慧顧不上回房,直接來到那個人的床邊,問道“你怎么了,燈在那里?”那人一邊起床一邊大聲說到:“我遇到賊了,上來捂住我的嘴不讓說話,就要搶我的包裹,幸虧包裹壓在我的身下,也幸虧你的及時趕到,才保住了我的性命和財產,你的救命之恩我當沒齒不忘?!蹦侨它c亮燈,這時,孟廣慧的隨從和店小二聞訊也趕了過來,忙問那賊的去向,早已無影無蹤了。眾人各自回房檢查自己的東西,見并沒有丟失,也都放心了。
孟廣慧等眾人走后,仔細打量房間了的客人,但見他身材消瘦,年齡不過二十多歲,看起來文質彬彬,不像普通的客商,再聽他的口音不像北方人。于是便和他交談起來。原來,這個人來自浙江紹興,姓王名襄字綸闊,出生于收藏世家,自幼飽讀詩書,耳濡目染父輩所學,對古文化頗感興趣。聽說彰德府發現了龍骨天書,十分好奇,于是不遠千里只身來到此地尋訪龍骨,幾天下來,通過走村串戶,也收集了部分龍骨??赡苁墙裉旎爻菚r被賊盯上,所以半夜遭遇了強盜。一想到自己隨身攜帶的這些龍骨,就懷疑剛才那個賊就是要搶他的這個包裹,幸虧他壓在身體底下,那個賊才沒有得手,想到這些,他驚魂未定,要求孟廣慧能不能和他合并到一個房間里。孟廣慧聽了他剛才的介紹,知道他是同行,心里想到,不妨和他結伴同行,趁此機會也了解一下他對甲骨文的看法。于是,當天夜里就搬過來他的房間居住,讓隨從獨自一個人在自己的房間小心照看龍骨。
有了同行作伴,兩個有著共同興趣的文化人心里踏實了很多,孟廣慧也向他介紹了自己來此的目的,告訴他不要害怕,自己在彰德府有熟人和朋友,有了麻煩可以找他們幫忙。兩個人談話十分投機,決定結伴同行,再下鄉進村尋訪上幾天,看看能不能多收集一些甲骨。天亮之后,孟廣慧安排隨從在驛館看管甲骨,自己則和王襄一起,踏上了尋訪、收集甲骨問的道路。
當時,正是夏秋交季時節,雨水頗多,洪澇災害時有發生。每年這個時候,都是村民撿拾甲骨的最佳時機,村民普遍認為,這些甲骨可能來自上天,隨著雨水、洪水的沖刷會自動顯現出來,有些會隨著雨水漂流入河,而等到洹河洪水下降時,河灘上偶爾還會發現零散的龍骨,有的村民會及早到洹河兩岸的洪水淤積處守株待兔,運氣好的真的可以撿到龍骨。而孟廣慧和王襄的聽到村民敘說這一情況,他們認為:甲骨就掩埋在地下,有的地方埋藏深度太淺,如果發生洪澇災害,淺藏的甲骨會被洶涌的洪水帶走,或擱淺在某個區域,或漂流入河順水而下隨著喝水的退落擱淺在岸灘上。如果照這樣分析,洹河下游或許也會有這種東西。既然這附近的村里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收集殆盡,我們何不調轉方向,到下游的村莊里去收買呢。
于是,他們沿河而下,一個村一個村的尋訪收集,真的像預料的那樣,不僅收買到了不少貨物,而且價格還相對較低。一連幾天,兩個人同甘共苦,互勵共勉,夜宿農家,粗茶淡飯,一直沿河尋訪到臨漳縣一帶,看看收不到貨了,兩個人才戀戀不舍地返回。到了驛站,那隨從正為好幾天見不到他兩個而擔驚受怕,現在看他們安然返回,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王襄感念那天夜里的救命之恩,再想想這幾天外出期間孟廣慧兄長一般的照顧,于是提出要與他義結金蘭。孟廣慧考慮到幾天來與王襄相處的點點滴滴,覺得他為人仗義,心胸寬廣,而且年輕有為,在收藏方面頗有見地,欣然答應他的要求,立即讓隨從準備香燭,兩個人八拜成交,結為異性兄弟,孟廣慧年長其九歲,理當稱兄,王襄自然為弟,兩個人約定,這次王襄暫時不回南方,和孟廣慧一塊去天津,再去京城收藏市場看看。兩個人將本次收集的甲骨一分為二,各占一半,并表示以后兩個人的甲骨可以共享,相互借閱,相互兌換,共同譜寫甲骨文收藏的新篇章。
自此以后,兩個人情同手足,你來我往,每年結伴到彰德府洹河兩岸的農家收購龍骨,回來后分享勞動成果。王襄來北方經常到天津孟廣慧家居住,孟廣慧也幾次到南方王襄的家中做客。兩個人既是生活中的朋友,又是工作上的伙伴,孟廣慧教王襄學習書法,王襄則把自己祖傳的收藏鑒定技術傳于孟廣慧,他們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共研究甲骨文的字形字義、結構形狀及時代背景,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甲骨文理論。為了弘揚國學精粹,防止甲骨文鑒定方面魚目混珠,孟廣慧、王襄潛心研究甲骨文的辨別鑒定技術,共同編寫了《孟定生殷契》《籚室殷契類纂》兩書,其中大部分功勞都是王襄所做,但出于對孟廣慧的尊敬,便把第一本書的名義讓給義兄,以孟廣慧的名義出版,可見兩個人關系非同一般。后來,王襄又從浙江紹興搬遷至天津定居,與孟廣慧朝夕相處,逐漸的在天津穩定下來,成為天津收藏界和學術界一代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