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書本(二合一,求收藏 推薦)
- 穿越大月從正陽胡同開始
- 茁牛
- 4439字
- 2024-06-15 11:30:00
“賣書刊嘍!翰林出品,不容錯過!”
京城的大街小巷,書鋪的伙計們賣力地吆喝著,他們的嗓音交織成一首繁忙的市井交響樂。
門口張貼的小海報,宛如一個個活潑的孩童,吸引著過往行人的目光。
明末的北京城,書籍市場異常繁榮。
印刷技術的革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使得書籍的普及成為可能。
而書鋪的興起,更是將這股文化熱潮推向了高潮。
它們如同雨后春筍般涌現,將銷售的觸角延伸到了京城的每一個角落。
在這個時代,讀書人的地位空前提高,書籍的市場需求也遠超女性的化妝品。
而如今,圖書市場上出現了一款“爆款”——《大月文學雜志》。
這本雜志的出現,仿佛給京城的文化圈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
人們紛紛議論著這本由翰林院出品的刊物,它的作者不是某個具體的文人,而是代表著大月最高學術水平的翰林院。
對于天下的讀書人而言,翰林院是他們心中的圣地。
那里匯聚了大月最頂尖的學者和文人,他們的作品和思想,無疑是這個時代的瑰寶。
因此,當《大月文學雜志》問世時,它便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追捧。
翻開雜志的第一頁,一股磅礴的氣勢撲面而來。
那些文字仿佛有生命一般,跳躍著、閃爍著,讓人無法抗拒它們的魅力。
士子們被這股“財氣”壓抑得幾乎無法呼吸,他們驚嘆于翰林院學者的才華和學識,同時也為自己能夠一睹這些佳作而感到榮幸。
其中,一首詩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這句詩雖然有些狂妄,但卻道出了人們對經典作品的復雜情感。
李杜的詩篇雖然傳頌千古,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它們的新鮮感也逐漸消退。
這就像是老朋友之間的默契,雖然彼此熟悉,但卻總能發現新的驚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這句詩則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和勉勵。
這首詩的出現,無疑給讀書人們注入了新的動力。
他們仿佛看到了自己成為下一個李杜、引領風騷數百年的可能性。
于是,他們紛紛購買《大月文學雜志》,希望能夠從中汲取更多的靈感和啟示。
一時間,《大月文學雜志》風靡京城,上至達官顯貴,下至平民百姓,都為之瘋狂。
書鋪的伙計們忙得不亦樂乎,他們加班加點地印刷著雜志,以滿足市場的巨大需求。
然而,這股熱潮也給國子監刻坊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由于訂單如雪片般飛來,他們不得不加班加點地印刷著雜志。
幸運的是,他們擁有先進的印刷技術和設備,能夠應對這種超級大訂單。
盡管如此,市場仍然處于饑渴狀態。
人們渴望一睹《大月文學雜志》的風采,渴望從中領略到翰林院學者的風采和智慧。
這種渴望推動了書籍市場的繁榮,也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除了詩歌之外,《大月文學雜志》還包含了豐富的歷史故事、政論文章等內容。
這些文章不僅拓展了讀者的視野,也引發了他們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入思考。
人們在閱讀雜志的過程中,不僅享受到了閱讀的樂趣,也獲得了知識和智慧的啟迪。
北鎮撫司的正堂內,燭火搖曳著,映照出陸方那張肅穆而富有殺機的臉龐。
他身穿蟒袍,端坐在案前,認真地審閱著一份份遞送上來的情報。
陸方是青虹衛的左都督,深受皇上寵幸。
他麾下的青虹衛如今地位水漲船高,成為朝廷中最凌厲的爪牙之一。
然而,他也深知青虹衛的不足之處——雖然能夠設計將某個朝廷大員打入萬劫不復之境,但卻沒有人事任免權。
因此,那些文官對他雖有畏懼,卻不會真正投靠于青虹衛。
加上當今皇上對權力的限制和約束,陸方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和謹慎的態度。
他明白自己的位置擺得很正——青虹衛只是替天子監察天下的機構,收集各種情報。
至于如何處置奸邪之臣,卻皆由皇上定奪。
在翻閱情報的過程中,陸方的目光突然停留在了一份關于《大月文學雜志》的情報上。
他眉頭微皺,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緒。
這本由翰林院出品的刊物竟然在京城引起了如此大的轟動?
這其中是否隱藏著什么不為人知的秘密?
他深吸一口氣,將情報仔細地翻閱了一遍又一遍。
終于,他發現了其中的端倪——雜志中竟然有三處不當之處!
這些不當之處雖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卻可能引發巨大的風波和爭議。
他立即下令青虹衛加強對翰林院的監視和調查,同時暗中調查這本雜志的背景和目的。
他要揭開這個謎團,看看背后到底隱藏著什么樣的陰謀和秘密。
而在這個充滿未知和危險的世界里,《大月文學雜志》的故事還在繼續著。
它像一顆璀璨的明珠,在京城的文化圈中熠熠生輝,引領著時代的風騷和文化的發展。
而那些讀書人們,也在不斷地追求著進步和創新,期待著能夠成為下一個引領風騷數百年的才子佳人。
譬如他的恩師婁繼勝曾言:“漢武征西域而海內虛耗,唐憲復淮蔡而晚業不終”。
然而,陸方深知,這不過是表面的說辭,真正的禍因,乃是老師失去了皇上的恩寵。
他心中苦笑,這政治的風云變幻,總是讓人捉摸不透。
在翻閱那三個所謂的“不當之處”時,陸方不禁搖頭苦笑。
這三個“不當之處”看似荒謬,實則暗藏玄機。
那“各領風騷數百年”之句,實則是暗指王朝的更迭,對大月的氣數進行隱晦的嘲諷。
若真因此定罪,那他們北鎮撫司豈不是要被唾沫淹沒了?
然而,在這關鍵時刻,宣府那邊卻發生了動蕩。
宣大總領將楊順被押送京城,北方的俺答又蠢蠢欲動。
事關國防,陸方不敢有絲毫怠慢。
他匆匆在北鎮撫司休息了兩個時辰,天剛蒙蒙亮,便帶著整理好的情報和那本《大月文學雜志》進宮面圣。
四月的清晨,長安街上的青石板上還殘留著朝露,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清新的濕意。
陸方坐在轎中,心中卻是忐忑不安。
他深知皇上的脾氣,不知得知這些消息后會如何反應。
他只求安穩度日,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當陸方抵達宮門時,那巨大的宮門還未開啟,門前一片沉寂。
他知道,宮里的規矩森嚴,即便是大月首輔,也沒有資格讓這道宮門提前開啟。
他只得候在宮門前,靜靜地等待著。
就在這時,幾個太監嘻嘻哈哈地結伴走來。
看到陸方時,他們的聲音戛然而止,臉上露出了敬畏之色。
陸方淡淡地掃了他們一眼,目光又望向了那緊閉的宮門。
這些太監在皇上面前表現得溫順如綿羊,但一出宮門,便個個趾高氣揚,貪婪無比。
他們利用職權之便,撈取了大量的錢財,在宮外置有宅子,甚至還養著女人。
陸方對此心知肚明,但他也清楚,這些太監背后都有著復雜的勢力網,輕易動不得。
去年二月,他曾向皇上彈劾司禮太監尤時明,結果從他的宅子里搜出了大量的白銀和金銀珠寶。
但這并不是個案,而是許多宦官的真實寫照。
陸方雖然對此深惡痛絕,但也只能適當敲打,不敢窮追猛打。
畢竟,這些太監與宮中的權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一旦觸動他們的利益,后果不堪設想。
卯時鐘響,宮門終于開啟。
開門的侍衛和太監看到陸方守在宮門前,已是習以為常。
他們知道,每月總能見著陸方好幾回,但每次都不知道朝廷又發生了什么大事。
陸方走入宮門,如同回到了家一般。
他對這里極為熟悉,穿過一道道宮門,直接走到了萬壽宮前。
他站在宮門前,靜靜地等候著皇上的召見。
旭日初升,那金燦燦的陽光灑落在他身上,為他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
他背對陽光而站,感受著陽光帶來的暖意,心中卻是忐忑不安。
就在這時,黃錦親自走出來,壓低聲音說道:“陛下三更才入寢?!?
陸方聞言,心中一緊,連忙壓低聲音回應道:“謝公公?!?
然后,他跟在黃錦身后,小心翼翼地走上臺階。
他知道,這是黃錦的好意提醒。
皇上清夢被擾,脾氣難免會暴躁。
因此,能夠不摻和進去的事情,絕對不能摻和進去,以免觸怒龍顏。
他緩步走進寢宮,一股檀香撲鼻而來,令人提神醒腦。
他來到厚實的紗幔前,看不清里面的情況。
他心知,這便是皇上的寢宮了。
陸方行完君臣之禮后,便將俺答在邊境聚集的消息進行匯報。
他將那些整理好的情報和那本《大月文學雜志》一并交給黃錦。
他知道,這些情報對于皇上來說至關重要,關系到國家的安危。
里面隱隱傳來一個嘆息聲,然后便是皇上的聲音傳來:“知道了?!?
陸方聞言,心中一松。
他知道,皇上已經了解了情況,接下來便是等待皇上的決策了。
“臣請告退!”陸方恭敬地說道。他知道,皇上還在睡覺,不宜久留。因此,他識趣地行禮告退。
里面傳來一個微不可察的“嗯”,陸方便謹慎地退了出去。
他沒有第一時間離開,而是在心里默數二十下后,才輕步退了出去。
這是他的習慣,也是他對皇上的尊重。
離開萬壽宮后,陸方松了一口氣。
他知道,今天最重要的工作已經完成了。
接下來,他可以回家休息一會了。
他走到轉角處時,扭頭望向萬壽宮的大門。
剛好看到黃錦走下臺階,向著無逸殿的方向而去。
他知道,皇上大概是要召見楚閣老了。
在四個閣臣中,楚閣老無疑是最得皇上恩寵的人。
只有楚澤霖才被允許在宮里過夜。
而楚澤霖這個老頭確實是有資本,不僅對皇上忠心耿耿,亦是處理政務的一把好手。
雖然很多清流對楚澤霖恨之入骨,彈劾楚澤霖的官員亦是屢見不鮮。
但很多人坐上大月首輔的位置,卻不一定比楚澤霖做得更好。
雖然陸方對楚澤霖心存恨意,但卻沒有動過將楚澤霖置于死地的念頭。
他反而覺得楚澤霖是最合適的首輔之選,亦比他的老師婁繼勝更合適。
這或許是因為楚澤霖的才華和忠心得到了皇上的認可,而婁繼勝則因失去了皇上的恩寵而黯然失色。
待陸方離開后,洪興又在床上瞇了一會。
雖然身體很困乏,但他沒有放縱自己。
聽到楚澤霖在宮門外侯著,他便直接宣他進來。
他知道,楚澤霖是他最信任的大臣之一,他的建議和意見對于國家的治理至關重要。
洪興從床上起來,太監和宮女早已經候著。
他們為皇上更衣、洗漱,準備迎接新的一天的朝政。
而陸方也回到了家中,準備休息片刻后再繼續他的工作。
……
“老臣楚澤霖,叩見陛下,愿吾皇萬壽無疆,福澤綿長?!币坏缆燥@顫巍卻堅定有力的聲音從簾外傳來,伴隨著腳步聲,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緩緩走入視線。
“免禮,賜座?!焙榕d的聲音溫和而有力,他接過侍者遞來的熱毛巾,輕輕擦拭著臉龐,眼中閃爍著睿智的光芒。
楚澤霖恭敬地行禮,隨后在侍者的攙扶下緩緩坐下。
歲月在他的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跡,但他的雙眼卻仍舊明亮如初,仿佛藏著無盡的智慧與故事。
“內閣關于兵部尚書的人選,可有定論?”洪興一邊擦拭著臉龐,一邊走向床前的長案,聲音中透露出一絲關切。
自從楊順案發,原兵部尚書許倫受牽連被貶,兵部尚書一職便一直空缺,這對于國家的穩定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隱患。
楚澤霖深知皇上的擔憂,他沉思片刻,然后拱手道:“陛下,人選尚未敲定。但老臣心中有一人,原兵部尚書楊博,此人智勇雙全,對邊境事務了如指掌,定能助陛下穩住大局?!?
洪興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喜色,但隨即又轉為憂慮:“楊博如今在孝期,且兵部尚書一職不可久懸?!?
楚澤霖卻是信心滿滿,他微微一笑道:“陛下,國家大事為重,楊博家在山西,快馬加鞭不出數日便可抵達京城。老臣愿親自前往迎接,確保他盡快上任?!?
“善!”洪興聞言大喜,對楚澤霖的提議表示贊同。
他深知楚澤霖的忠誠與智慧,對于他的推薦自然是深信不疑。
此時,洪興拿起案上的一份情報,目光不經意間掃過底下的一本書。
他微微一愣,似乎有些意外這本書的出現。
他記得自己并沒有將書放在這里,難道是陸炳送來的情報中夾帶的?
還是他先前失眠時用來打發時間的?
洪興輕輕翻開書頁,一股淡淡的墨香撲鼻而來。
他忽然想起,自己年輕時便喜愛讀書,那些閑暇的時光里,書籍總是他的最佳伴侶。
如今雖然政務繁忙,但這份對書的喜愛卻從未改變。
他輕輕合上書本,放回原處,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