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十里村往事,城隍廟乞丐
- 震懾武林后,你卻讓我接手王位?
- 他不愛吃魚
- 2187字
- 2024-06-21 12:05:00
寒山刀客,這個名字的由來還是因為他屠盡天水縣豪強之后,用刀痕在墻壁上留名寒山而來。
寒山刀客的本來姓名已經(jīng)無從考據(jù)。
人們只知道他將天水豪紳的財物全部散給孤苦之人,在天水縣犯事之后,便消失得無影無跡,沒有再鬧出什么命案。
寒山刀客在天水縣殺人超過百數(shù),一夜成名。
后面不是沒有人,想著栽贓嫁禍,行那偷雞摸狗之事,留名寒山轉(zhuǎn)移視線。
可以那些人全部消失了,其偷盜或者劫掠的財物,全部在不久之后返回正主身邊。
之后,便再也沒有嫌棄自己命長的人,膽敢以身犯險。
其實寒山刀客,屠盡天水豪紳之后,并沒有逃離多遠(yuǎn),而是操起自己的老本行。
……
天水縣城郊往西,有一個村落叫十里村,住著百來戶,他們是逃荒來此的百姓。
由于是外來人口,所以在天水生根之后,沒有耕地可種,所以承租了縣城豪紳老爺?shù)耐恋亍?
除去每年二兩影子一畝地的租金之外,還要上交三成糧食。
條件雖然苛刻了些,但是也可以落個溫飽,整個村子都簽上了這份契約。
可是好景不長。
有一年,天公不作美,從初春到盛夏的雨水,讓莊稼全部爛在地里。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連月的雨水,引起了洪澇災(zāi)害,這個小小的村落,在洪水退散之后,只剩下斷壁殘垣。
頹敗,凄苦,白布掛在村里的角角落落。
大半年的光景,地里看不到收獲的希望,洪水也帶走不少鮮活的生命,生者和死者天人兩隔。
冬天,縣城里下來了管事前來收租。
災(zāi)難過后的村民,哪有能力如約繳納田租,便奢求城里的老爺寬恕一二,等到明年一并繳納,并愿意補上一些利息。
然而城里人過慣了優(yōu)越的生活,哪里會共情民間的疾苦。
縣城高大的城墻,分隔的不僅僅是階級,更是區(qū)分出了上下兩個層次的世界。
被派下來的管事,沒有半點考慮村民請求的打算,只想著好好完成自己的任務(wù),回頭在主子那里獲得一聲夸獎。
對于村民的慘狀,他視而不見,更是放出話來,說是給眾人一條活路。
“租給你們的是田地,如今地還在那里。”
“老天讓你們顆粒無收,你們應(yīng)該找老天去,我們的契約該履行還是要履行的。”
“你們家人有人死了,不見得就是壞事,如今你們飽一餐餓一餐的,少個人便可以少一份口糧。”
“我體諒你們,誰來體諒我?你們沒錢交租可以用貨物沖抵,沒有貨物也可以用人抵債。”
“不論男女老少,只要去了牙行便能估出一個價格,一個人不行那就去兩個,老的不值錢那就去小的。”
在管事自己看來,充分為眾人著想的話,卻如同刮骨的冰刀,讓村民最后一絲生的希望都破滅了。
有些年歲比較大的人沒有辦法,真的往頭上插草去了牙行。
可是,受災(zāi)的不止十里村這一個村落,其他地方也有和十里村一樣想法的人,站滿了牙行。
買賣,是雙方的交易。
如今市場過大,需求卻少得可憐。
往日能夠買一個老者的銀兩,現(xiàn)今只有青壯年或者少女才值這個價錢。
五十歲往上的,別人都不收了。
童男童女那些,也是提不起什么好價錢,即便是有人看上了,也是挑挑揀揀。
賣人口也行不通的十里村村民,無奈之下轉(zhuǎn)道去了租田地給自己的豪紳宅院。
他們跪在闊氣的大門前,不停的叩首,希望里面的老爺發(fā)發(fā)善心,給一個活路。
佛曉出門的村民,在傍晚才帶著有些腫脹的身體踉踉蹌蹌的回到十里村。
村口,很多人都在等著,等一個希望。
可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那些平日里身體強壯的,回來的時候雖然是滿身傷痕,倒也能自己走路,只是那些年紀(jì)大了很多的人,幾乎是只有進氣沒有出氣了。
豪紳指派惡奴將下跪求活路的人,通通打了一頓,理由是聚眾鬧事,帶頭煽風(fēng)點火敗壞豪紳名望。
又是兩三天過去,村里又死了不少人,大部分都是那些挨過打的人,他們沒有銀錢救治傷病,身體支撐不住就此撒手西去。
還有一小部分,是沒有勞作能力的人,他們不愿拖累家里,一道白綾結(jié)束了自己的一生。
縣里的收租的管事,又下來了,這次他們還帶來不少手持棍棒的奴仆。
無錢,無物,更無人。
面對管事的逼租,遭受惡仆抽打的村民再也忍不住,和城里人干起來了。
沒有了活路的人,即便打起架來沒有任何章法,但對于城里的人來說,已經(jīng)足夠可怕了。
走投無路的村民,毫不在意落在自己身上的棍棒,用著以命換命的打法,和人扭打在一起。
不多時,這場毆斗結(jié)束了。
那管事以及跟隨而來的人,全部倒在了十里村,而十里村的人也付出了二三十多條人命的代價。
出了這么大的事情,活下來的十來村民,急匆匆的便將眾人的尸首草草掩埋,然后準(zhǔn)備逃難他鄉(xiāng)。
只是活著的人,大多是十幾歲的孩子,最近又一直餓著,嚴(yán)重拖慢了行程。
很快豪紳的人追來了,并且來的還是武者,他們追上來之后,二話不說便大開殺戒,直到所有人都扎上一刀后才離去。
……
如今的天水縣西郊,有一座城隍廟。
當(dāng)初興建時比較急切,在那年大災(zāi)之后的第二年便修建成功。
官府逢年過節(jié),便會遣人前來供奉,如此兩三年之后,便再也沒有人過來,城隍廟便破敗變成了乞丐的聚集地。
在城隍廟落腳的一個乞丐,和旁人不同,他腰間總是掛著一個酒葫蘆,但是很少看到他喝酒。
只有到了屬于祭祀的日子,他才會喝上那么一兩口,但在此之前,他還會先往地上倒出一部分。
這人消失了大半年,最近一個月才又回到破廟。
他回來之后,其他的乞丐發(fā)現(xiàn)驚奇的發(fā)現(xiàn)這人變了。
他每日都是醉醺醺的樣子,喝酒前也沒有了先往地上倒的習(xí)慣。
他更加的沉默寡言,不愿和別人交流,小小的角落,就是獨屬于他的天地。
乞丐,往往會在日落后回到破廟,然后聊聊今日的趣事。
富家有自己消遣的方式,而餐風(fēng)飲露的乞丐,在睡不著的時候,就喜歡吹水,過過嘴癮。
他們聊的沒有什么新意。要么說城中哪家的酒菜好吃,要么哪家的婦人好看。
最近,他們多了一個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