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樹:孩子的閱讀力提升指南(親子版)
- 徐玉貞
- 3615字
- 2024-06-28 18:31:02
自序
孩子的本質是成長,父母的本質是修行,閱讀是孩子成長與父母修行的能量之源。
當您翻開這本書時,就開啟了一場幫助孩子愛上閱讀,進而積淀閱讀家文化的長途旅行。
在寫這篇序的時候,我想象著您正坐在我對面,告訴我關于“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這個話題,您期望我說點什么。是的,圍繞這個話題,我非常想跟您說點什么,可是我有些猶豫,是先告訴您閱讀和大腦的關系、閱讀和學習的關系,還是閱讀與叛逆的關系,抑或閱讀與您的關系,還是干脆直接告訴您閱讀能力提升的做法。其實,我有點忐忑,我怕您會說:“我只想要讓孩子愛上閱讀的干貨,我討厭作者廢話連篇。”我承認,在閱讀方面我的確有些經驗,但是我們之間、我們和孩子之間、孩子與閱讀之間,并不存在這種直線型的干貨關系,我們需要探討一些貌似與閱讀無關的話題,從多角度觀察閱讀的全貌,挖掘閱讀的價值,洞察閱讀的本質。
說到這里,我想先問您個問題:“您覺得閱讀簡單嗎?”
閱讀能力
當我們打開一本紙書或一本電子書,任由視線掃過頁面,注視點以每秒4~5次的頻率在文字上快速地跳動,書頁反射的光子撞擊著視網膜的中心地帶,也就是在視網膜中間15°角視野范圍內的“中央凹”輸入閱讀信息,這個區域密集分布著對光線高度敏感且分辨率很高的視覺細胞,可以真正用來完成閱讀。一個個字符飛速地進入“中央凹”,被分解成無數的信息碎片,之后又被大腦整合在一起,完成對信息的認知、理解和記憶。通過多年的反復習練,這個過程變得高度自動化,以至于我們會覺得閱讀既簡單又輕松。
以上這段解讀,是世界上極具影響力的認知神經科學家之一、歐洲腦科學研究領域的領頭人斯坦尼斯拉斯·迪昂在他的著作《腦與閱讀》中寫到的,它充分說明了閱讀是個復雜的信息處理過程,在熟練掌握之前并不簡單。在這本講述腦與閱讀關系的科普書中,斯坦尼斯拉斯·迪昂用30余萬字來說明腦與閱讀的關系,講述人類閱讀的起源與進化,這讓我不禁感嘆:“依靠閱讀這項技能,人類擁有了豐滿的精神世界,并不斷思考,進行發明創造,進而促使人類持續進化。”這項神奇的技能幾乎每個人都具備,它可以用來改變自己,甚至改變世界;它像孫悟空的金箍棒,也像哈利·波特的魔法棒。
這項神奇的技能,您還在用嗎?從小到大,為了掌握這項技能,我們花了很多年,而放棄它似乎既簡單又輕松。如果家長失去了這項神奇的技能,卻一味要求孩子法力無邊,是不是覺得哪里不對勁呢?
我有一個觀點:幫助孩子愛上閱讀,不僅對孩子的成長有利,而且會讓父母獲得成長,甚至可以說,首先是重燃了父母對閱讀的熱情。
也許您會略帶苦澀地說:“自始至終我都沒有真正喜歡過閱讀。”沒關系,如果曾經喜歡過閱讀,那現在是重新開始;如果沒有喜歡過閱讀,那現在就是新的開始。總之,無論哪種情況,都可以默默地跟自己說:“這是令人期待的開始,興許也是人生嶄新的開始,不妨對此充滿期待!”
可能,當我們結束這場對話后,您一下子又墜入現實——家里的孩子正拿著手機,全神貫注地看動畫片,甚至是玩游戲,并沒有像您內心期待的那樣在認真地看書,沉浸在閱讀的世界里。
閱讀阻礙
沒錯,這就是在孩子閱讀這件事情上,我們要一起面對的第一個痛點場景——閱讀打不過動畫片或游戲怎么辦?如果給孩子一個選擇——看書還是玩游戲,多數孩子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玩游戲,最好還沒有時間限制。這里,分享一個真實案例,相信會給大家一些啟發。
在這樣一個被游戲充斥的世界里,不讓孩子打游戲,似乎過于苛刻,所以有一位小朋友在家長的“開明”教育下,從中班開始到2年級一直打游戲,每天30分鐘,雷打不動,假期里時間會更長。直到有一天,班主任把家長叫到學校,反饋了孩子的學習情況,家長才真正意識到,好像真的出問題了。一方面,孩子的精力越來越不集中,上課經常走神;另一方面,孩子的學習興致不高,做作業越來越拖拉,沒有強烈的求知欲,除了跟同學討論游戲,其他交流很少,基本上是一個人沉浸在游戲的世界里無法自拔。最令家長困擾的是,當他們跟孩子商量暫停打游戲一段時間時,孩子的情緒異常激動,表現出了強烈的不滿。接下來的幾天,孩子被強制隔絕游戲之后,整個人無精打采,有點像網癮的戒斷反應。
面對孩子的情況,這位家長雖然憂心忡忡,卻保持了對戒斷反應的高度敏感,不但咨詢了專家,還閱讀了相關圖書,試著從多角度分析當下面臨的問題。比如,暫停孩子打游戲之后,還要不要再讓他打游戲,如果可以再打游戲,多久之后恢復比較合適,打多長時間比較合適;如果從此不再打游戲,用哪些活動替代,才能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個“無聊”階段;如何幫助孩子把精力轉移到學習上,提升學習興趣。
試問:當您洞察了電子產品對孩子的不良影響后,是否會立即制止孩子玩電子產品?
這位家長在停掉孩子游戲之后,做了以下三個關鍵動作:
一是在家里擺放了各種圖書。在孩子的臥室、洗手間、陽臺、客廳,擺放了適合小朋友看的書,包括與孩子曾經癡迷的電子游戲相關的故事書以及各種有趣的經典漫畫書。孩子的視線里都是書,而且觸手可及。這樣做的目的是培養孩子的新習慣,幫助孩子相對輕松地把注意力轉移到閱讀上。
二是答應孩子每周末去游戲廳玩一次。這樣做的目的是減少突然停止打游戲對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讓孩子知道可以對游戲有所期待,但是需要耐心等待。這樣的過渡也能夠避免孩子對所有事情失去興趣,導致新問題的發生。
三是做了注意力測試,發現了孩子的注意力問題。很多孩子的注意力是在無形中被破壞的,孩子不專注,不認真學習,通常被父母認為學習態度不好。孩子除了打游戲,對其他事物提不起太大興趣,即使關注一會兒,注意力也很容易轉移。注意力問題發展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是注意力問題了,而被稱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ADHD的形成有很多原因,有大腦機能方面的原因,包括天生的和病理的,也有來自家庭、社會、環境和飲食方面的原因等。在孩子身體快速發育階段,通過運動來改造大腦,提升注意力,也是醫學界用來治療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方法。在《運動改造大腦》一書中,作者建議讓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患者多參加一些富有挑戰性的運動來訓練注意力,比如攀巖、山地自行車、激流獨木舟、滑板等,這些運動都需要全神貫注,當大腦處于高度戒備狀態時,就會產生學習運動技巧的動機。
好消息是,經過半年的努力,這個孩子逐漸養成了閱讀習慣,并且經過系統訓練,提升了注意力。這是個真實的故事,我在很多社群里分享過。
作為家長,陪伴孩子成長的18年,也是孩子大腦快速發育的18年。我們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能力和品格,本質都是在塑造孩子的大腦。如果我們能夠從認識孩子大腦的角度來認識孩子的教育,那么當我們關注孩子閱讀這件事時,視野就會變得開闊,對問題的思考也會更加深刻。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會陷入親子關系的惡性循環,這里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不了解各種行為與大腦的關系,陷入了盲目且空洞的說理之中,以至于事與愿違,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偏,直至產生深深的挫敗感。
游戲問題是孩子在愛上閱讀之前,家長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而解決這個問題具有非常高的難度和挑戰性。關注孩子的閱讀,要從洞察阻礙孩子閱讀的問題開始,這樣更能從根源上幫助孩子愛上閱讀,而不是一開始就聚焦方法和形式。
這本書并沒有將寫作重點放在繪本閱讀上,也就是并沒有針對0~6歲的孩子,因為市面上已經有很多書在談論親子閱讀了。這本書主要針對小學和初中階段的孩子,同時兼顧了高中甚至更高年級的孩子。如果您的孩子剛好處在小學或者初中階段,那么這本書會為您的孩子養成閱讀習慣、提升閱讀能力提供系統的方法和有益的建議。
閱讀要求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按照學段對閱讀能力進行了劃分,并強調提升閱讀能力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閱讀不同的內容使用不同的閱讀方法,以及開展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性。以上這些都讓我相信,這本書除了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提升閱讀能力,也能讓家長按照《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要求幫助孩子達成語文學習的多項目標。
這本書從閱讀認知寫到閱讀習慣養成的內在邏輯,從閱讀書單寫到閱讀的關鍵能力,從家庭讀書會寫到家文化,幫助孩子克服閱讀阻力,解決閱讀問題,讓孩子閱讀能力的提升依托于扎扎實實的閱讀行為。同時,這本書注重閱讀的內在邏輯,分享實用有效的方法,幫助父母系統提升孩子的閱讀力。
此時此刻,我們討論的是孩子的閱讀,是一個愛好、一種習慣、一項能力,也是一條通往心靈世界的神奇通道,更是家文化建設的核心。我們不妨靜下心來,像朋友一樣給彼此一個微笑,不疾不徐地走進孩子閱讀這個話題。在探討的過程中,我們可以一起穿越每一個章節的內容,探索每一個問題的答案,概括每一個方法的要點,直到最后一個章節,幫助您認識到閱讀的長期價值,堅守閱讀的長期主義。
這一段閱讀之路,我們以誠相交,相互陪伴;下一段閱讀之路,您與孩子以愛相伴,一起閱讀,共同成長。我們討論的是孩子的閱讀,是孩子的成長之路,更是父母的修行之路。無論是孩子的成長,還是父母的修行,閱讀都是能量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