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長江經濟帶產業優勢突出,依托現有的產業基礎條件,深刻把握未來產業發展的趨勢,加快形成若干個世界級產業集群,為我國經濟轉型發展提供重要支撐,為我國經濟可持續增長注入新動能,是新形勢下賦予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新使命。長江經濟帶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區域,自然環境條件差異明顯,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各不相同,地區發展水平極不平衡,這種異質特性決定了長江經濟帶的內部地理空間在資源利用、產業布局、戰略承載等方面具有不同的角色定位。作為長江經濟帶地域面積最大的區域,無論是資源供給、生態支撐,還是產業經濟發展,長江經濟帶上游地區在推進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中均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長江經濟帶上游地區[1]高質量發展,必須體現效率、公平、安全、可持續等基本內涵。在效率方面,應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強大驅動作用,促進資源優化配置,推動產業優化布局,提升區域整體競爭力和產出效率。在公平方面,要充分體現區域內省(市)、城鄉之間發展的協調以及全體居民收入和分配的公平。在安全方面,要充分考慮經濟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可靠安全,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中提供穩固支撐。在可持續方面,體現長江經濟帶上游地區作為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發揮生態優勢,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構建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在充分體現上述內涵基礎上,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優化區域產業布局,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當前長江經濟帶上游地區三次產業總體保持平穩較快增長,依托地形地貌和交通區位條件,產業布局呈現組團式分片布局特征,已初步形成了以電子信息、裝備制造、能源化工等先進制造業,商貿物流、金融服務、文化旅游等現代服務業,特色種植、畜牧業等現代農業為主體的產業體系。然而,長江經濟帶上游地區產業布局與城鎮發展布局互動不夠,產業布局與土地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不協調,省際產業結構趨同等問題仍然較為突出,不利于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和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實現。

紓解長江經濟帶上游地區產業發展的制約端、難點區,圍繞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科學引導產業合理布局和有序轉移,推動產業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打造具有區域特色和國際水平的產業集群,增強長江經濟帶上游地區的產業競爭實力,是長江經濟帶上游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前提,也是實現沿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對實現長江經濟帶上中下游地區產業協同聯動、區域協調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課題組

2022年11月


[1]長江經濟帶上游地區指《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重慶、四川、貴州、云南四個上游省(市)。長江上游地區還包括西藏、青海及湖北一部分,本書重點研究長江經濟帶上游地區的重慶、四川、貴州、云南四個省(市)的產業發展及布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州市| 庄河市| 常山县| 葵青区| 蓬溪县| 信阳市| 高尔夫| 盱眙县| 蕲春县| 贵阳市| 额尔古纳市| 西乡县| 东山县| 射阳县| 手游| 桂阳县| 郯城县| 东城区| 潢川县| 龙门县| 保德县| 梅河口市| 萨迦县| 海伦市| 龙川县| 华池县| 兰溪市| 安陆市| 彰化市| 昌黎县| 湖州市| 松阳县| 舞钢市| 沂源县| 大兴区| 囊谦县| 福贡县| 西青区| 乌什县| 南充市| 崇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