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縱論開放型經濟
- 王曉紅
- 2642字
- 2024-06-28 17:13:17
序
王曉紅研究員長期從事對外開放的理論和政策研究,近20年的辛勤耕耘,成果頗豐,尤其是在服務貿易、數字貿易領域具有影響力。她的研究始終緊扣時代發展脈搏,立足全球視野,著眼國情實際,服務國家戰略,把握前沿問題,體現了一個智庫學者的責任使命和擔當。這本專著共收錄了作者發表的30余篇論文,其中涉及國際貿易、利用外資、對外投資等開放型經濟的重要領域和問題,視野寬廣、內容豐富,體現了作者長期以來對中國對外開放理論探索、規律認識、實踐總結和建言獻策。作者把求真務實、勇于創新的精神和嚴謹規范的學風緊密結合在一起,不僅豐富了對外開放的理論研究,而且對于政策制定、企業實踐都具有積極參考作用。歸納起來,有以下鮮明特點。
第一,注重理論創新和前沿問題探索。理論創新來自對新經濟活動的敏銳洞察力和對實踐的總結升華。作者是國內較早對服務外包這一新業態進行研究并有所建樹的學者,她敏銳地捕捉到這一新生事物,并立足國際視野、運用科學調查研究方法,挖掘其經濟理論含義,從而形成能夠指導實踐的理論創新成果。如,《全球經濟治理視野的服務外包產業轉型》一文提出,服務外包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使服務消費與生產在地理空間上分離并產生跨境流動,使服務產品變得可儲存、可傳輸、可貿易,由此加速了服務在全球范圍流動,提高了各國服務貿易參與度和服務貿易效率,豐富了服務貿易多樣性。服務外包加速全球價值鏈分解、重構與優化,促進產業生態鏈體系形成,優化全球創新鏈,推動創新全球化,推動后發國家產業升級和經濟跨越發展。在《全球服務業離岸外包的發展趨勢與中國的政策選擇》中提出,發展離岸服務外包有利于創新利用外資模式、優化外資結構、提高外資質量,促進服務出口,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提高服務業整體發展水平,提升勞動力整體素質?!吨袊薪訃H設計服務外包的技術外溢效應研究》一文,作者通過對80家設計公司的問卷調查發現,我國通過承接國際服務外包獲得明顯的技術外溢效應。如,本土公司的業務規模擴大、服務制造業能力增強、學習掌握新知識速度加快、設計產業鏈向高端延伸、開拓國際市場速度加快、創建品牌速度加快等。這些研究從理論層面揭示了服務外包這一新興業態的重要地位,對于我國制定服務外包的產業促進政策發揮了重要參考作用。
第二,注重問題導向和建言獻策。觀大事、謀大局,把國家發展大局與學術理論研究緊密結合;敢于直面問題,從而更好地服務于中央決策、服務于國家發展戰略,這是一個智庫學者的神圣職責。作者注重從國家戰略出發研究開放型經濟,把對外開放與國內的產業發展、區域發展和自主創新緊密結合,把外循環與內循環緊密結合,從而提出了具有戰略性和前瞻性的觀點。如,在《加強和改善利用外資的宏觀調控》中提出,外商直接投資產業結構不合理、核心技術空洞化成為我國制造業的“軟肋”,將隨著制造業低成本競爭優勢的消失導致外資向更低成本的國家和地區轉移,使我國在國際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在《關于跨國公司制造業轉移中值得注意的幾個問題》中提出,我國利用外資應立足引進技術,遏止制造業技術源泉“空洞化”,立足本土企業成長,避免成為“世界工廠的中國車間”;立足民族品牌的發展,而不僅僅滿足于“貼牌”生產;注重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而不僅僅滿足于GDP增長。在《關于優化我國外資結構的思考與建議》中提出,要以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區域均衡發展、國內企業技術管理水平提高為目標推動外資結構優化。在《我國產業開放戰略的轉變與深化》中提出,我國通過積極承接國際制造業轉移完成了從農業大國向制造業大國轉變,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知識密集型先進制造業升級明顯加快,為我國成為制造業強國奠定了堅實基礎。加入WTO,通過開放服務業提升了服務業結構,尤其是催生了一批以軟件、研發設計、金融保險為代表的高端服務業成長。我國應著力加強服務業開放、提高制造業開放質量、加快農業開放,利用制造業開放所形成的規模、產業鏈完備等有利條件吸引服務業跨國直接投資,形成產業全面開放、互動發展的格局。這些觀點對于我國調整和優化利用外資政策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注重前瞻性思考。作者在研究中運用大量的文獻、數據、調查等方法進行綜合分析,許多結論和建議頗具前瞻性和預判性。如,在《中國對外貿易摩擦及其應對策略》中,針對我國貿易摩擦特點提出了加快外貿戰略調整的思路:變“出口主導”為“進出口并重”,“外部市場主導”為“內外市場并重”;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協調發展;建立企業、政府、行業協會“三位一體”的貿易摩擦解決系統;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出口產品層次和國際競爭力;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積極開展國際經濟合作,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加快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逐步提高與國際接軌的廣度和深度。這些觀點,對于我國建立應對貿易摩擦機制具有指導意義。又如,《金融危機后全球跨國直接投資的主要特征及趨勢研究》提出,全球FDI增速呈現波浪式曲折前行的總體態勢,生產性服務業和新興服務業加快增長,以高科技、節能環保為核心的新興制造業成為投資熱點,全球FDI力量對比“東升西降”,新一輪全球跨國直接投資將由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雙輪驅動,全球新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推動FDI加速流向新興產業和服務業。在《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現狀及對策研究》中提出,以“一帶一路”為引領拓展對外直接投資空間,構建我國主導的全球產業分工體系和價值鏈體系,推動制造業投資構建全球生產網絡體系,推動服務業投資構建全球營銷網絡體系和研發創新體系,積極挖掘農業投資潛力,培育一批擁有核心技術、自主品牌的跨國企業,大力推動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加快海外投資平臺和投資服務援助體系建設。這些觀點,對于促進我國對外投資健康發展具有積極引導作用。
作者在研究中做到理論密切聯系實際,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善于綜合運用文獻研究、問卷調查、實地調研、實證研究、案例分析等多種方法,增強了研究和對策的科學性、預見性和可操作性,提高了服務決策的質量。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作為一名學者,只有把自己的命運與祖國和人民聯系在一起,把學術發展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緊密結合在一起,牢記初心使命,服務國家發展大局,理論之樹才會枝繁葉茂。理論源于實踐,也只有植根于實踐,才能開出鮮艷、富有生命力的花朵。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豐富實踐是理論和政策研究的“富礦”,要“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讓我們不負時代的重托,扎根實踐的沃土,向祖國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