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節水的技術采納與政策選擇研究:以京津冀地區為例
- 趙姜等
- 1937字
- 2024-06-28 17:51:43
前言
水是農業生產的重要投入要素,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戰略資源。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節水農業,但在實際生產中,農業用水浪費現象仍較為嚴重,節水設施利用率低下、農業用水管理不到位、農戶節水積極性不高等問題普遍存在,造成我國農業灌溉用水的利用效率仍較低。農業節水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需要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和配合。作為生產經營的主體,農業生產者的積極參與至關重要。此外,農戶是技術使用的主體,節水技術的研發與推廣都應以滿足農戶需求為目的;農戶還是政策落地的依托群體,節水政策的效果和農業節水目標的順利實現取決于農戶對農業節水政策的接受意愿。因此,摸清農戶對于不同治水手段的接受程度和可能反應,是政府未來設計節水政策時必須考慮的核心問題。
京津冀地區屬于典型的資源型缺水地區,以不到全國2.3%的土地面積和0.7%的水資源承載了全國8%的人口和11%的經濟總量,是我國水資源環境嚴重超載地區之一。本書基于農戶的視角,以京津冀地區為例,從微觀主體入手對農業節水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系統分析農戶農業用水和節水技術推廣現狀,探索影響農戶節水技術采納行為的關鍵因素,定量評價農戶在不同政策情景下減少農業用水的意愿,量化節水政策組合中各項政策措施的優先序,在此基礎上研究設計合理的政策機制,探討適宜農業實際生產,更具有長期性、穩定性和可操作性的水資源管理模式,引導農戶使用高效節水技術。本書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3個方面:
第一,梳理了近年來京津冀地區水資源與農業用水情況,測算京津冀農業全要素用水效率,并分析其影響因素。從經濟研究的角度將水資源納入經濟變量,運用投入導向型且規模報酬不變的超效率SBM-DEA模型,得出近年來京津冀地區整體的農業全要素用水效率約為0.6,仍有較大的節水潛力。河北作為京津冀地區農業節水最具潛力的省份,應盡快提高農業用水效率,縮小地區差異。另外,借助于面板Tobit模型檢驗自然稟賦、水利設施、人力資本以及農業規模等因素對農業用水效率的影響,得出在未來京津冀地區推進城鎮化的過程中,應注重節水宣傳,從微觀層面加強對農戶用水行為的科學引導,讓農戶充分意識到水資源的緊缺現狀,從根本上提高農戶自主節水的積極性。
第二,構建了“認知→選擇意愿→采納決策→采用程度”的農戶節水技術采納行為分析框架。基于京津冀地區農戶生產經營與節水技術應用情況的調研數據,得出當前使用傳統型農業節水技術的農戶占樣本比重最高,農戶口口相傳,仍是京津冀地區傳統型、經驗型節水技術信息傳播的主要途徑。利用結構方程模型分析農戶節水技術采納意愿的影響因素,發現政策宣傳是影響農業節水技術采納意愿的最重要因素,農戶個人稟賦和家庭稟賦對農業節水技術也有一定的影響。良好的政策環境有利于調動農戶決策者農業節水技術采納積極性,高效的技術宣傳方式有利于加深農戶對節水技術的理解,促進農業節水技術在華北地區大面積推廣。利用Double-Hurdle模型分析不同稟賦農戶節水技術采納決定和采用程度情況,并進一步分析影響因素,發現文化程度、土地細碎化程度、節水宣傳力度、水資源稀缺性認知顯著影響農戶節水技術采納決定和采用程度。加大農業節水技術宣傳力度,提高華北地區農戶對農業水資源稀缺性的認知,有利于促進農戶采納農業節水技術和提高節水技術采納程度。
第三,對京津冀農戶農業節水政策接受意愿開展了實證研究。根據國家在治理農業用水措施上的研究及實踐,將農業節水政策工具分為3類,分別是:命令控制型措施、經濟激勵措施及自愿參與措施。采用選擇實驗法,根據專家建議,設計一些政策情景,分析農戶對農業節水各種治理措施的接受意愿。根據實證研究結果,京津冀三地農戶更為偏好一般技術培訓和全面技術支持、安裝節水設施這類“正向激勵措施”,而通過強制限制、收取水費等“負面約束措施”則不利于調動農戶參與節水活動的熱情。因此在完善農業節水政策時,要加強農戶在農業節水方面的技術支持和培訓,充分發揮技術支持在農業節水中的激勵作用。另外,京津冀地區農戶生產用水行為是在自然環境、農戶自身特征、政府制度多種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的,根據三地農戶分區域研究結果,可以看出三地農戶對不同農業節水政策存在顯著的偏好差異,影響因素差異也較大。
本書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基于農戶技術采納視角的農業節水政策研究——以京津冀地區為例”(71603030)的研究成果,并得到了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鄉村振興研究中心項目(KJCX201913)的支持。在項目研究過程中,作者切身感受到了發展節水農業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希望通過優化農業節水政策調節農戶行為以達到促進農戶主動節水的目的,為相關政府部門決策提供一定的理論借鑒和實踐參考。由于作者學識有限,本書難免存在不妥和錯誤的地方,懇請讀者批評指正,衷心希望能夠與各界同人共同探討農業節水問題,為生態文明建設做出應有貢獻。